有了網(wǎng)絡(luò),就有了博客。在當下,業(yè)余時光盤踞在博客上的人不在少數(shù)。
因人而異的博客,在展示一個人好惡的時候,也恰到好處地亮出了滾滾紅塵中那些若隱若現(xiàn)的寂寞表情。寫博,與其說在展示什么,不如說是對寂寞的一種有序的宣泄。有道是:“寂寞陪我看風景,風景和我都寂寞?!辈┛偷臒狒[和寂寞,誰說不是人生的熱鬧和寂寞的輪回?
最鮮亮時最寂寞,最繁華時最清冷。是寂寞造就了博客,還是博客成就了寂寞?當我們把所感所想所思填滿博客,在一種看似快意的釋放之后,是不是依然有糾結(jié)于胸的失落和惆悵?網(wǎng)絡(luò),讓最遙遠的距離趨于現(xiàn)實,就算是近在咫尺,亦如遠在天邊,在那份無奈的遙望里,我們到底恪守了一些什么?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千古寂寞?就像捻著一根無形的絲線,默默等待著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便那人早已悠然遠去。
博客的寂寞,不在博客本身。寫博的人有寂寞,看博的一不經(jīng)心,就透過彼方的心境,看到了自己的落寞和蒼涼。這樣一種狀況,不會以強勁的態(tài)勢滲入別人的生活,而是以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情形滲入一個人的心靈。寂寞的人才能看見寂寞,寂寞的人才能聆聽寂寞,只有通過寂寞的傳遞,才有機緣讀懂彼此的靈魂。
心底的寂寞,猶如深谷幽蘭、水邊寒梅,總有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寂寞的靈魂有著無法言說的隱痛,這份隱痛蟄伏于心,深入骨髓,縱是夜夜笙歌,也無法排解。塵世之間,有太多寂寞的人,在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為了生活、為了夢想不懈不怠地尋求。于是,很多時候,寂寞的夜,寂寞的人,敲擊鍵盤的寂寞的聲音,一次次,將人生陷于一種忙碌的寂寞里。這是一種煙花一樣的寂寞,總在熱鬧地綻放,無言地消隱。
人生在世,都企求得到溫暖和善待,都希望找到一個共鳴點,當匆忙浮華背后現(xiàn)實的寂寞在博客上再現(xiàn),就會無緣由地潛入另一個被寂寞籠罩著的靈魂。當寂寞與寂寞碰撞,生活的痕跡就會在虛擬網(wǎng)絡(luò)的枝丫以洶涌的態(tài)勢蔓延。這個寂寞的虛擬世界,又有什么利益關(guān)系可言?隔著電腦顯示屏,隔著千山萬水,就足以在寂寞的庇蔭下,慰藉自己,也慰藉別人。
一種真正的、緣于靈魂的寂寞,一如羅曼·羅蘭所說:是靈魂上的苦悶孤獨。這種苦悶孤獨不止是在“夜靜酒闌人散后”“半生飄零羈旅中”才有,更多的可能是出現(xiàn)在燈紅酒綠、繁華熱鬧的場合。而且,一個人越是才智超群,越是有難耐難解的寂寞糾結(jié)于心。
不甘寂寞,就必須遷就于流俗。否則,注定要與寂寞相伴。忽然就想到了林黛玉,那個有著“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女子。為了“木石前盟”的約定,她執(zhí)著地追求,就算那份愛如水中月、鏡中花,也要孤傲地芬芳一回,留與人世一縷淡淡的、永遠的清香。
有超人才智的人,終究是不甘心遷就于流俗的,這樣一來,只能沉浸于寂寞。好在,這并非壞事。一個人,一旦沉浸于寂寞,便有機緣沉浸在五彩繽紛的內(nèi)心世界里,從而理清屬于自己的、非同凡響的思想和靈性。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