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中藥的煎煮有許多學問,煎煮方式不當可引起藥效流失。煎藥用具、煎藥水量、煎藥的火候及煎藥的方法等,這些都是在煎煮中藥時應該注意的。
質地輕浮類宜包煎
某些細小、質軟、質輕不沉于水的中藥材,如菟絲子、葶藶子、地膚子、蛇床子、小茴香、鶴虱等,水煎時容易浮在水面上而難以得到充分煎煮,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對會減少,而且也給過濾藥汁帶來困難。因此,煎煮時必須用紗布包煎。
有毛或雜質的宜包煎
枇杷葉背面密被褐色絨毛,石韋葉柄上被星狀毛、葉下被星狀鱗毛,蠶沙常夾有泥土、碎桑枝葉等。此類藥材若不包煎,極易混入湯液,服后又易刺激咽喉、消化道。所以,為安全起見這些藥物宜包煎。
有黏稠液質的宜包煎
如白及、神曲、淡豆豉等,其黏液質使煎液黏度增大,煎液流動性降低,藥液稠化一來易粘鍋,二來濾藥困難,三是易使藥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四是服藥時口中黏滯不爽,易使患者惡心。為免除上述弊端,這類藥宜包煎。
導致藥液混濁的宜包煎
一般礦石、貝殼類藥材應打碎先煎,以增加其溶解度,如石膏、代赭石等。但這些藥材入湯劑易使湯液混濁,不利服用,因此宜包煎。
(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