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作為一項高雅的文體娛樂活動,歷來備受文人墨客喜愛。他們在垂釣之余,將釣魚人的感受融于詩中,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垂釣詩篇,今天讀來,仍令我們深受啟發(fā)。
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垂釣江湖,寫過五首漁歌子。其《漁父歌》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得是何等的瀟灑,何等的飄逸,其意境之美,垂釣之樂,躍然紙上。
詩圣杜甫在《江村》一詩中寫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簡單幾筆,就生動地寫出了唐代小漁村的和諧之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安定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v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边@是唐人司空曙寫的秋日垂釣詩。詩中釣魚人已與大自然完全融合一體,描寫了釣魚人所追求的那種無拘無束、逍遙自由的理想境界。
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可謂是垂釣詩中的千古名篇,他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佳句,表達的是詩人的孤傲和清峭,敢與惡勢力抗衡,保持人格獨立的情操。
詩仙李白的詩風豪放,在《行路難》一詩中,寫道:“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卑汛贯炓膊迳狭嘶孟氲某岚?,借用姜尚、伊尹的故事,來表達詩人的報國情懷。
“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這是元代白仁甫的垂釣名句。這里作者將高官與江上垂釣的漁翁相比較,在詩人看來,認為“煙波釣叟”比高官更值得羨慕,其境界之淡泊曠達,令人折服。
岑參的“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浪清”和杜牧的“白發(fā)滄浪上,全忘是與非”都道出了垂釣的真諦,有異曲同工之妙。即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趣。釣的不是魚,而是清心寡欲,是心境如水般的高雅情趣。如果套用現(xiàn)在的一句廣告語,那么古人垂釣“要的就是這個味!”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边@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詩。大家知道,現(xiàn)在港臺地區(qū)還叫幼兒園為稚子園??梢姟芭铑^稚子”當是幼兒,其年齡大致相當于今之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就這么一個小家伙,也學(xué)著大人的摸樣,弄了根魚竿在河邊像模像樣地釣魚。當有人問路時,又恰逢魚來咬鉤,情急之下,這小兒沒等行人走近,就老遠招手示意,“我不能回答你,不然魚兒就會驚跑了?!蹦憧?,簡單的四句詩,就將小兒垂釣時的緊張神態(tài)勾勒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其天真爛漫的童趣逗人可愛。
千百年來,姜太公釣魚的故事,一直頗具傳奇色彩。傳說當年姜太公用直鉤釣魚,并自言自語道:“負命者上鉤來!”意即“愿者上鉤”。隱含著“寧向直中取,不與屈中求”的哲理。難怪白居易在《渭上偶釣》一詩中寫道:“昔日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從此,姜太公便被文王訪得,遂拜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紂,率眾道術(shù)之士,與紂軍激烈斗法,大破紂軍,終于完成了興周大業(yè),成為一代開國功臣。最后又奉命發(fā)榜封神。其間,他有功不居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將眾多的好位子都封給了他人,以致后來自己無位可坐,他就在僅剩下的窗臺上湊合。眾人都為他惋惜,他卻笑說:“沒關(guān)系,我就坐在窗臺上,這個座位也可以。”這也就是舊時過年貼春聯(lián),人們總要在窗臺上貼“太公在此”小字條的來歷。因此,姜太公釣魚被認為是釣魚人的最高境界,那是誰都無話可說的。
據(jù)說,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是垂釣高手,他那“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荻港蕭蕭白畫寒……”的詩句,便是他向往的曠達隱逸、與世無爭人生境界的最好寫照。
還是一個關(guān)于垂釣詩的經(jīng)典故事,也很有趣,說的是明朝大學(xué)士解縉,一次陪明太祖朱元璋到金水河邊釣魚,不料整個上午一無所獲,朱元璋很是
趣品古人垂釣詩
●蔡詩安
垂釣作為一項高雅的文體娛樂活動,歷來備受文人墨客喜愛。他們在垂釣之余,將釣魚人的感受融于詩中,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垂釣詩篇,今天讀來,仍令我們深受啟發(fā)。
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垂釣江湖,寫過五首漁歌子。其《漁父歌》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睂懙檬呛蔚鹊臑t灑,何等的飄逸,其意境之美,垂釣之樂,躍然紙上。
詩圣杜甫在《江村》一詩中寫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簡單幾筆,就生動地寫出了唐代小漁村的和諧之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安定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v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边@是唐人司空曙寫的秋日垂釣詩。詩中釣魚人已與大自然完全融合一體,描寫了釣魚人所追求的那種無拘無束、逍遙自由的理想境界。
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可謂是垂釣詩中的千古名篇,他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佳句,表達的是詩人的孤傲和清峭,敢與惡勢力抗衡,保持人格獨立的情操。
詩仙李白的詩風豪放,在《行路難》一詩中,寫道:“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卑汛贯炓膊迳狭嘶孟氲某岚?,借用姜尚、伊尹的故事,來表達詩人的報國情懷。
“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边@是元代白仁甫的垂釣名句。這里作者將高官與江上垂釣的漁翁相比較,在詩人看來,認為“煙波釣叟”比高官更值得羨慕,其境界之淡泊曠達,令人折服。
岑參的“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浪清”和杜牧的“白發(fā)滄浪上,全忘是與非”都道出了垂釣的真諦,有異曲同工之妙。即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趣。釣的不是魚,而是清心寡欲,是心境如水般的高雅情趣。如果套用現(xiàn)在的一句廣告語,那么古人垂釣“要的就是這個味!”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边@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詩。大家知道,現(xiàn)在港臺地區(qū)還叫幼兒園為稚子園??梢姟芭铑^稚子”當是幼兒,其年齡大致相當于今之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就這么一個小家伙,也學(xué)著大人的摸樣,弄了根魚竿在河邊像模像樣地釣魚。當有人問路時,又恰逢魚來咬鉤,情急之下,這小兒沒等行人走近,就老遠招手示意,“我不能回答你,不然魚兒就會驚跑了?!蹦憧?,簡單的四句詩,就將小兒垂釣時的緊張神態(tài)勾勒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其天真爛漫的童趣逗人可愛。
千百年來,姜太公釣魚的故事,一直頗具傳奇色彩。傳說當年姜太公用直鉤釣魚,并自言自語道:“負命者上鉤來!”意即“愿者上鉤”。隱含著“寧向直中取,不與屈中求”的哲理。難怪白居易在《渭上偶釣》一詩中寫道:“昔日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睆拇?,姜太公便被文王訪得,遂拜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紂,率眾道術(shù)之士,與紂軍激烈斗法,大破紂軍,終于完成了興周大業(yè),成為一代開國功臣。最后又奉命發(fā)榜封神。其間,他有功不居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將眾多的好位子都封給了他人,以致后來自己無位可坐,他就在僅剩下的窗臺上湊合。眾人都為他惋惜,他卻笑說:“沒關(guān)系,我就坐在窗臺上,這個座位也可以?!边@也就是舊時過年貼春聯(lián),人們總要在窗臺上貼“太公在此”小字條的來歷。因此,姜太公釣魚被認為是釣魚人的最高境界,那是誰都無話可說的。
據(jù)說,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是垂釣高手,他那“老漁翁,一釣竿,靠山崖,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荻港蕭蕭白畫寒……”的詩句,便是他向往的曠達隱逸、與世無爭人生境界的最好寫照。
還是一個關(guān)于垂釣詩的經(jīng)典故事,也很有趣,說的是明朝大學(xué)士解縉,一次陪明太祖朱元璋到金水河邊釣魚,不料整個上午一無所獲,朱元璋很是失望,即命解縉“以詩記之”。這可是個風險活兒,試想,沒釣到魚,本來心中不悅,如果直錄其事激怒皇上,很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但既然皇上有令,如果不錄,豈不是抗旨不遵?不過,這并沒有難倒解縉,只見他稍加思索,便口占一首精準小詩:“數(shù)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泵魈媛犃碎_懷大笑。這首小詩,前兩句是遵旨寫實,后兩句則是巧妙的勸慰,釣不到魚,那是因為皇上至尊至貴,“凡魚”不敢上鉤,就這么“一勸”皇上心里樂開了花。你看,這解縉也真不愧為“學(xué)士”級的拍馬高手。不過,后人倒要感謝他,正是他的佳作,使原本多彩的垂釣文化更加妙趣橫生。
(編輯 欣然)
失望,即命解縉“以詩記之”。這可是個風險活兒,試想,沒釣到魚,本來心中不悅,如果直錄其事激怒皇上,很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但既然皇上有令,如果不錄,豈不是抗旨不遵?不過,這并沒有難倒解縉,只見他稍加思索,便口占一首精準小詩:“數(shù)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泵魈媛犃碎_懷大笑。這首小詩,前兩句是遵旨寫實,后兩句則是巧妙的勸慰,釣不到魚,那是因為皇上至尊至貴,“凡魚”不敢上鉤,就這么“一勸”皇上心里樂開了花。你看,這解縉也真不愧為“學(xué)士”級的拍馬高手。不過,后人倒要感謝他,正是他的佳作,使原本多彩的垂釣文化更加妙趣橫生。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