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
昨夜,一場暴風雨不期而至。當時我在室內(nèi),沒有感覺到風雨有多強烈。今天早上,天氣放晴,我出門去公園散步,才發(fā)現(xiàn),夜里的狂風暴雨摧折了不少大樹。
看到許多處,都是缽口粗的大樹,要么被攔腰折斷,要么被連根拔起,至于被刮得倚靠在旁邊另一棵大樹上的,斷枝折杈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我看出一個規(guī)律:倒下的,多是柳樹。至少,在城河邊,在公園里,我見到的都是這樣。
遭殃的,為什么總是柳樹?帶著這個疑問,我觀察思考那些柳樹的生存狀況。
柳樹是美的,美在婆娑的樹冠、柔長的枝條,我們讀過許多贊美柳樹的詩文,“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隔戶垂楊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卻不知道正是它繁盛華美、為人稱道的樹冠害苦了它,使它頭重腳輕,經(jīng)不起狂風的搖撼、暴雨的摧殘。
就算樹冠龐大,如果根須深深扎入泥土,像黃山松那樣,根須牢牢嵌入巖石,縱然有“九萬里雷霆,八千里風暴”也“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晌铱吹降哪切┍贿B根扯起的柳樹,它們的根須都很膚淺,主根離開了土地,僅帶起不足一尺深的泥土,像是臨時安放在一層浮土上。
有些柳樹,貌似粗壯,然它們的主干,常常是被蟲蛀空的,內(nèi)部貫穿著一條寬寬長長的空洞,充斥著蛀蟲咬下、排泄又腐爛的木屑,這樣外強中干的“大樹”,又如何抵得住狂風驟雨的考驗呢,被刮倒、被折斷、被連根拔起就在所難免了。
那些柳樹,多喜歡生長在潮濕、臨水的地方,長期貪戀這種松軟優(yōu)渥的生活環(huán)境,與生長在堅硬的土地上相比,它們的性格,也多少變得柔弱。而生長在水塘邊,雖然多了凌波輕拂、倒映水中、顧影自憐的機會,卻在狂風來臨時,少了同伴的庇護。
如此的柳樹,電閃雷鳴時,風狂雨驟中,又如何不首當其沖呢?
我看見,在倒下的那些高大柳樹的四周,許多弱小的青草,依然生長得很好,而且經(jīng)過風的洗禮、雨的滋潤,它們越發(fā)碧綠鮮亮。我相信,“疾風知勁草”,即使到了深秋,那帶著寒氣的颯颯秋風,短時間內(nèi)也未必能把這些小草怎樣。
一味地追求高度與表面的繁華,卻忘卻了深度與內(nèi)涵的修煉,這就是那些在暴風雨中倒下的柳樹們的教訓吧。
人生又有多少風雨!我肅立在那些倒下的柳樹前,像是一個憑吊者,心里感激它們用自己的不幸給我警醒。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