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實驗通過對密集烤房烤后煙葉進行自然回潮、熱風循環(huán)回潮、加濕器回潮三種回潮方式的比較,探索密集烤房烤后煙葉合理回潮的措施,以利于煙葉等級質(zhì)量的提高。研究結(jié)果表明,加濕器回潮方式回潮到合理水分,上、中、下部煙葉需要時間約為2.5h、2h、1h;熱風循環(huán)回潮上、中、下部煙葉需要時間約為10h、8h、5h;自然回潮上、中、下部煙葉需要時間約為17h、12h、8h;加濕器回潮所需時間最短,熱風循環(huán)回潮次之,自然回潮時間最長。
關(guān)鍵詞 烤煙;烤房;回潮方式;回潮;時間;合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煙葉烤干后含水量很低,一般只有5%~8%左右,極易破碎,降低了煙葉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損失很大。所以,煙葉必須經(jīng)過回潮處理,使煙葉稍微回軟,后進行出爐、解竿、堆放等操作,從而確保煙葉質(zhì)量和產(chǎn)量不受損失。煙葉下炕回潮含水要求在11%~13%之間,手感干燥明顯,手握沙沙響,葉脈硬脆,容易折斷,本試驗通過不同的回潮方式,研究煙葉回潮時間的合理控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shè)計
試驗設(shè)計3個處理,3個重復(fù),采用稱重取平均值。
各處理為:
處理A:自然回潮。就是借助于外界自然環(huán)境中較高的相對濕度,使烤干后的煙葉吸收水分回潮的一種方法。在煙葉烤干后,當烤房內(nèi)溫度降低至略高于房外氣溫時,于傍晚至早晨日出之前,把烤房門、天窗地洞全部打開,使煙葉吸收外界空氣中的水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煙葉稍微回軟,即可小心出爐。
處理B:熱風循環(huán)回潮。?;鸷螽斂痉績?nèi)溫度降至40℃以下時,在加熱室、烤房內(nèi)均勻噴灑水,并關(guān)閉所有門窗及風洞,開啟風機使水分蒸發(fā),增加空氣濕度。
處理C:加濕器回潮。烘烤結(jié)束后將房內(nèi)溫度降到40℃,開啟加濕器進行霧化加濕,同時開啟烤房循環(huán)風機,促進空氣流動。
1.2 試驗地點
黔西南州興義市白碗窯鎮(zhèn)。
1.3 試驗品種
云煙87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水分檢測:選取各處理的剛出炕上、中、下三個部位煙葉稱重,并利用水分檢測儀,測定回潮水分是否達到合理水平,然后稱重,計算回潮水分,并記錄時間,對其回潮時間與水分進行對比,總結(jié)規(guī)律。
單葉吸水量:S3=(S1-S2)/N
S1:回潮前一桿煙葉重量。
S2:回潮后一桿煙葉重量。
S3:單葉平均吸水量。
N:一桿煙葉編煙數(sh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上部煙回潮程度與回潮時間
由表1可以看出,要達到煙葉回潮水分控制在13%范圍之內(nèi),單片煙葉平均吸水0.85kg左右,處理A需要17h,處理B需要10h,處理C需要2.5h??傮w上來講處理A>B>C,而時間長短代表水分吸收的均勻度,則A>B>C。
2.2 中部煙回潮程度與回潮時間
由表2可以看出,要達到煙葉回潮水分控制在13%范圍之內(nèi),單片煙葉平均吸水0.74kg左右,處理A需要12h,處理B需要8h,處理C需要2h??傮w上來講處理A>B>C,而時間長短代表水分吸收的均勻度,則A>B>C。
2.3 下部煙回潮程度與回潮時間
由表3可以看出,要達到煙葉回潮水分控制在13%范圍之內(nèi),單片煙葉平均吸水0.57kg左右,處理A需要8h,處理B需要5h,處理C需要1h??傮w上來講處理A>B>C,而時間長短代表水分吸收的均勻度,則A>B>C。
3 小結(jié)
1)從三種回潮方式來講,自然回潮最充分,但花費時間長;熱風循環(huán)回潮雖時間短,但是回潮不充分;加濕器回潮花費時間最短,但是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采購加濕器。
2)從上、中、下三個部位煙葉來講,下部煙最好采用自然回潮,中、上部煙葉可以先采用自然回潮,然后再采用加濕器或熱風循環(huán)回潮方式回潮到適宜濕度。
4 討論
1)試驗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回潮試驗,稱重只能按一桿平均值計算,試驗數(shù)據(jù)不精確。
2)本試驗只是區(qū)域性試驗,由于各地區(qū)特殊的地理、生態(tài)、氣候環(huán)境不同,導致回潮效果可能不同。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簡介:展彬華(1981-),男,山東萊西人,本科,職員,從事烤煙生產(chǎn)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