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水
美國人羅斯·特里爾所著《毛澤東傳》中有這樣一段文字:1974年3月14日,蘇聯(lián)一架米-4武裝偵察直升機越入中國新疆境內縱深70余公里,被中國公安機關扣留審查。查明原因后,1975年12月27日,中國外交部通知蘇聯(lián)大使館,決定釋放機組成員,交還直升機。
長期以來,外界對于此事的具體情況幾乎一無所知。為查清事情真相,俄羅斯《軍事鐵路人》周刊記者瓦連金·扎伊采夫專門采訪了當時直升機上的機械師弗拉基米爾·戈里高利耶維奇·布切利尼科夫。
原來,1974年3月14日,一架編號為“24”的蘇軍米-4直升機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齋桑泊機場起飛,前往一個偏遠的阿爾泰村莊,那里駐扎著一個邊防哨所,一名士兵病情嚴重。駕駛艙內懸掛著一面代表蘇軍作戰(zhàn)部隊最高榮譽的信號旗,這表明該機曾參加過蘇軍最高級別的軍事競賽,并取得了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機長是亞歷山大·庫爾托夫,他還兼任導航員。駕駛員名叫亞歷山大·烏茲科夫,機械師就是布切利尼科夫。
航程剛剛過半,他們接到風暴警告,不久就看到前面山頭上籠罩起一層厚厚的積云,高度在4500米左右。出發(fā)前,為了給病人和醫(yī)生提供更多的空間,米-4直升機卸去了所有供氧設備和降落傘。進入云層后,機組人員很難確定自己的方位和前進的方向。就在此時,直升機上的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也失靈了。兩周后的3月28日,蘇聯(lián)外交部卻在發(fā)給中國大使館的信函中稱,機組人員在迫降前將詳細情況向機場做了匯報,這顯然與實際情況相矛盾。信函中,蘇聯(lián)外交部還堅決否認了中國的“蓄意偵察說”,并急切要求返還直升機和機組人員。
此刻,米-4直升機已經起飛四個多小時,駕駛艙操縱面板上閃起了黃燈——燃油快耗盡了,米-4直升機只得緊急迫降。當直升機降落在一個山谷里后,他們發(fā)現遠處都是帶著大檐帽的牧馬人,他們以為自己是飛入了蒙古國境內。于是,他們不得不再次起飛,當直升機穿過一條河流后,操縱面板上閃起了紅燈——燃油即將耗盡!機組成員覺得現在總該飛回蘇聯(lián)境內了吧,于是就第二次降落下來。
布切利尼科夫率先爬出機艙,來到一個小山坡觀察情況,很快跑回來報告:“直升機正在被一個不明的民兵組織包圍,他們手里還拿著武器!”機組人員立即關閉好艙門,隨后艙門外就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經過辨別,外面的人說的是中國話。接下來,是斧頭敲打機艙的聲音。
一會兒,中國民兵就將米-4直升機上的蘇聯(lián)軍人一一押出來。到了村里,中國人給他們端來了羊肉、馕和奶茶,盡管雙方語言不通,但可以看出中國人并沒有傷害他們的意思。隨后,從遠處趕來的中國邊防軍人用汽車將他們押往烏魯木齊,在新疆監(jiān)獄,開始了長達數天的審問。
審訊人員主要詢問他們是從哪個基地而來,帶著什么樣的偵察任務,為什么攜帶武器。在突擊審訊中,中方人員并沒有對他們進行身體檢查。過了一段時間,中方監(jiān)管人員放寬了對他們的要求,允許他們在院子里散步,打乒乓球,到服刑人員俱樂部看電影,有時還放映一些蘇聯(lián)影片。
1975年夏,一架伊爾-18客機將三名機組人員送到北京郊外的一座大型監(jiān)獄。他們很快就猜到,可能馬上就要被釋放回國。隨后他們還受邀參觀包括“友誼”人民公社、石油化工廠和著名的北京烤鴨店,最后還去了長城,布切利尼科夫興奮地在城墻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返回監(jiān)獄后,他們終于見到蘇聯(lián)駐中國大使瓦西里·托爾斯季科夫。大使告訴他們,中國已經撤銷對他們犯有間諜罪的指控,并同意送他們回國。
回國后,“懷疑一切”的克格勃沒有怎么為難他們,只是簡單地數落了他們一通,要求他們以后在執(zhí)行任務時要多加小心。
為慶祝布切利尼科夫平安返回,他的妻子和女兒還專門陪他到黑海度了一次假。不久,布切利尼科夫和駕駛員烏茲科夫都考上地方大學,開始了新的生活。
兩年后,除機長庫爾托夫外,其他兩人都被安排轉業(yè)。布切利尼科夫返回家鄉(xiāng)烏克圖斯,在一家航空公司擔任飛行員,并成為該公司最出色的飛行員之一。
在結束采訪時,布切利尼科夫從柜子最里面找出一張照片,是在中國長城上拍攝的,照片上還印有一行漢字,寫的是“萬歲,萬萬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