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李順蓮
春季氣溫回升,雨量充沛,氣溫變化大,不時還有寒流和霜雪的侵襲,春季合理管理蘭花,是養(yǎng)蘭者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
防寒防雨。蘭花生長的溫度界限,最高為35℃,最低為1℃,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8℃~24℃之間,早春盆蘭出房時,每晚遮蓋草簾,以防晚霜凍侵害。凡有花的應仍留房內(nèi),至驚蟄后,日平均氣溫≧8℃時方可移出。遇到倒春寒時,仍要將盆蘭搬回室內(nèi)。家居陽臺式的養(yǎng)蘭場所,應有防寒防雨設(shè)施保護蘭盆,蘭盆之上可建造活動的塑料布架,雨時合蓋,晴時拉開,以御寒風冷雨和霜雪侵襲。
滅菌除蟲。春節(jié)后,應剪除枯枝敗葉、枯腐葉鞘、凋謝花莛;清揀散落的花朵,清除蘭場周圍垃圾,打掃蜘蛛網(wǎng),保持空氣流通,減少病蟲害孽生的繁衍場所。及時清除蘭花的灰塵與污漬,對陽臺與場所四周及盆蘭,可用滅菌藥物如百菌清、托布津等交替噴霧,每7天噴1次;防蟲害可用敵敵畏、氧化樂果,隔10天左右噴1次。殺蟲藥物用后3小時,要用清水向盆蘭噴1次。清除余藥,以免傷害蘭葉及幼芽。
蘭蕙分盆。各種墨蘭,在冬眠時期尚未分株者,可在春分前后分株換盆。北方氣候寒冷,應推遲至谷雨后為宜。各種秋蘭,在去年秋末,未分盆者,也可在此期間分株繁殖,一般夏秋開花的蘭花應于早春分株。分盆前停止供水3~5天,待盆中植株有七八成干時小心將蘭株與植料倒出,盡量做到不折斷蘭根,以刀分為數(shù)叢,每叢應帶3~4個假鱗莖及新芽,并修剪去枯敗葉及腐癟根。上盆種植,應用無菌新植料,做到植料必護根,根必貼植料,新根向外,老株向內(nèi),蘭頭露過土面1/3為度,植后置于陰棚,早晚在葉面噴霧,24小時后待傷口愈合再澆足定根水,15天后轉(zhuǎn)入正常管理。若是從市場上買來的野生蘭花,根系多已失水干癟,應先浸泡于清水吸足水分后,清理須根陰干至發(fā)白時再待栽種。
增強光照。蘭花性喜陰涼通風環(huán)境,早晚需有陽光,春季的光照和煦,因此,蘭棚、蘭室的遮光網(wǎng),應及時拉開受陽;盆蘭長年置于蔭蔽處,葉片徒長,花則稀少,因此,青葉品、奇花及矮種類,春初需要全日照的60%,春末需要50%,而線藝蘭需要光照50%,春末30%,對于家養(yǎng)少有的幾盆也應不厭其煩地移至有陽光的窗臺上。
合理供肥。蘭株經(jīng)過孕蕾開花和抵御寒冬,積存的有機物質(zhì)已消耗過半,急需補充營養(yǎng),促進多發(fā)芽,發(fā)壯芽,因此,當氣溫回至10℃以上時,宜選用300倍硫酸鉀復合肥加50~100倍液腐熟人尿液澆根,每10~15天1次,連續(xù)2~3次。但是線藝蘭則不宜過多施用氮肥,施了會導致線藝退化,總施肥量僅為無線藝蘭的1/4。也可在春分后晴天下午,葉面澆施0.1%磷酸二氫鉀,每隔7天噴1次,而對于弱草,無根草,無葉球莖,則應嚴格要求素養(yǎng),不可追肥,否則會欲速則不達,反受其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