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實施要求第三點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就點明了幼兒學習的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沙是大自然的產物,玩沙游戲是通過幼兒的想象,以沙土為基本材料進行建構和構想,通過手的操作及成品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對周圍事物印象的一種活動。這種低結構、沒有既定玩法的原材料對幼兒而言有著無限的發(fā)展可能,可以讓幼兒在愉悅的玩沙游戲中獲得動作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而且能豐富認知經驗,提高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
一、玩沙給幼兒提供了探究自然的機會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的本質是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要發(fā)展這兩種能力,必須依賴于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與大自然的親近感,沙是幼兒親近自然、探究自然的游戲材料。在玩沙游戲中,幼兒充分享受沙子沒有一定的形狀,可塑性大,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的樂趣。他們可以借助于小桶、沙堡、小鏟子、沙漏等玩沙工具,用沙子做蛋糕、挖池塘、種小樹、尋寶藏、建樓房、筑堤壩等,體會玩沙游戲的喜悅并不斷地發(fā)現大自然的奧妙。
幼兒園沙池旁邊長滿了醡漿草、葉下紅等小花小草,高大的桑樹落下了一地紫紅色的桑葚,這些都成了幼兒探索自然的紐帶。如做沙子蛋糕游戲,活動中他們或采摘小花當蛋糕的裝飾品,或拔下小草當蛋糕的生日蠟燭,或撿來桑葚裹在沙子里想象成自己喜歡的葡萄味、草莓味蛋糕。豐富的戶外自然環(huán)境激活了幼兒的游戲靈感和想象力,也讓幼兒在與沙子接觸的自主探究中感知到沙子的粗細、軟硬帶來的特別的感官刺激;在挖沙、壘沙、鏟沙的過程中獲得了對沙子的粗細、干濕、軟硬、沒有固定造型等特點的認識,感受自然、親近自然、研究自然的無窮樂趣,又進一步誘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促進了幼兒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二、玩沙給幼兒提供了探索使用工具的機會
幼兒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擺弄和使用工具感興趣。一份玩沙工具套裝通常包括玩沙車、沙漏、沙鏟、沙勺、水壺、沙模、沙灘桶等近十件玩具。在剛開始玩沙時,幼兒對玩沙的工具充滿了好奇和嘗試欲望,他們通過挖、舀、堆、倒、拍等動作逐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并學習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選擇恰當的工具來幫忙完成各項活動。
圣翔小朋友在無意識地重復揮動沙鏟的過程中,發(fā)現了抹平沙子的方法,隨后,思穎小朋友又在這塊小平地上發(fā)現了印制小動物的方法,其他幼兒的參與引發(fā)了動物園游戲的生成??梢姡變禾剿魇褂霉ぞ叩囊粋€明顯特點就是不斷地重復,當幼兒剛剛獲得一種新經驗,或剛學會一種新技能時,他們就會通過游戲不厭其煩地重復,直到完全掌握,當他們不再重復某一行為時,說明這一行為已經得到充實和發(fā)展。玩沙為幼兒提供了使用工具自發(fā)練習的機會,在這個重復性的行為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實現了小步子遞進的自我發(fā)展,并且有效地提高全身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手眼協(xié)調能力及身體的靈活性。
三、玩沙給幼兒提供了不斷嘗試錯誤的機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蓖嫔秤螒蜻^程中,沙子沒有固定形狀,可塑性大,就為幼兒提供了大量嘗試錯誤的機會,進而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個蛋糕的倒模是否成功涉及到了幾個關鍵的問題:一是裝進去的沙子是否壓結實,二是倒模時的角度是否準確,三是倒模過程是否專注,四是工具大小是否得當。燁琳小朋友在倒模的過程中先后經歷了三次反復的嘗試,蛋糕才成型。第一次在倒模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同伴借鏟子的干擾,倒模沒有成功。第二次將沙子倒進小盤子的角度把握不準確也沒有成功;第三次在教師的提醒下將小盤子倒扣在杯子上,按壓住盤子將杯子翻轉倒扣在盤子上,抽出杯子才成功。燁琳小朋友經歷二次失敗都沒有放棄,直到最終掌握正確方法,獲得了成功體驗。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認為,當動物或人類面對新的情境,自己不知道如何去應付時,便會運用日常所采取的各種方法,以及運用已有的經驗去不斷嘗試,眾多的嘗試行為中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無用的或錯誤的,經過多次嘗試反復練習逐漸淘汰錯誤的或無用的行為保留有效正確的行為最后達到學習成功。可見,幼兒的玩沙游戲也正是遵循著這樣的軌跡。
四、玩沙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合作游戲的機會
玩沙游戲與所有的游戲一樣,它能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積累交往經驗,愉悅的情感得到滿足,天性得到自由表露,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例如,在沙池里玩種樹游戲時,俊生小朋友剛開始玩沙時一直怕臟不敢接觸沙子,經過一階段的參與體驗后,他逐漸消除了對沙子的畏懼感,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感,經常是玩一會兒就要上岸觀望。但在俊生幫助宇桐扶著樹干的時候,當手接觸到沙子時,他會不停地在衣服上摩挲小手,蹭掉手上的沙子??杉词故沁@樣怕沙子的他,還是主動地嘗試用腳回攏沙子—用手撥沙子—借助工具協(xié)助同伴回填沙子??梢娍∩谛∨笥延钔┑母腥鞠拢苍谂Φ赜米约旱姆绞綄⑸匙踊靥羁永??;顒舆^程既體現了他解決問題能力的逐步提高,又體現同伴合作間的協(xié)調??梢娡嫔秤螒蚰茏尯⒆釉谕娴倪^程中,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積累交往經驗;愉悅的情感得到滿足,天性得到自由表露,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贝笞匀皇且晃簧衿娴睦蠋?,他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美感,又可以啟發(fā)幼兒的悟性;既可以向幼兒展示最偉大的事物的規(guī)律,又可以使幼兒的身體得到休整,讓幼兒充滿靈氣。玩沙游戲不僅讓幼兒在親歷研究自然中,通過不斷的嘗試錯誤去感受、體驗、領悟,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欲望。同時也可以讓幼兒學習如何使用工具材料,在自主游戲或者與同伴的合作游戲中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增加交流表達的機會,提升智慧能力。珍視玩沙游戲的這些獨特價值,給幼兒創(chuàng)造更加充分的機會條件,讓幼兒更加盡情地在玩沙活動中獲得發(fā)展。
(責任編輯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