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白
一位中國著名歌手開啟了自己全國演唱會的巡演之旅。在演唱會當中,讓觀眾們感到驚艷的,卻不僅僅是這個歌手的歌聲,一位來自美國的黑人鼓手——約翰·布萊克威爾也因其神乎其技的打鼓技巧,被廣大中國樂迷所認識和崇拜。
這位黑人鼓手大有來頭,格萊美最佳男歌手賈斯汀·汀布萊克和日本歌壇天后宇多田光的世界巡演,都曾邀請他當鼓手,除此之外,他還是美國的音樂天才藝術(shù)家“王子”的長期合作伙伴。
其實不僅僅是約翰·布萊克威爾,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世界上著名的鼓手大多都是黑人,難道黑人天生對鼓有著靈性嗎?黑人和鼓在音樂王國中,又占據(jù)著怎樣的位置呢?
“爵士”與鼓
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鼓絕對非“架子鼓”莫屬了,那么你知道架子鼓的來歷嗎?
架子鼓起源于美國,當它傳播到中國之后,中國人覺得這種鼓好像全都排列在一個架子上,于是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架子鼓。其實在西方,架子鼓被稱為爵士鼓,開始時是專門為爵士樂伴奏用的。
一說到“爵士”,很多人馬上就想到了英國皇室的勛位,并由此判斷爵士樂應(yīng)該是一種流行于貴族群體中的高雅音樂形式,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曾經(jīng)有一位非常有名氣的黑人流浪音樂家,名叫爵士波·布朗。布朗常年在河流附近黑人聚居地的餐館、酒館以及咖啡館里進行表演,由于他的表演非常精彩,極受當?shù)睾谌藗兊南矏?,每次演出結(jié)束,大家都喊著“爵士,再來一首!”久而久之,“爵士樂”就成了這種音樂形式的代名詞,而給爵士樂伴奏的,正是爵士鼓。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爵士鼓都非常的華麗帥氣,一組爵士鼓一般是由低音鼓、軍鼓、嗵鼓、地嗵鼓、踩釵、炸镲、叮叮镲等部件組合而成的,但是早期的爵士鼓則遠沒有這般復(fù)雜。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黑人們從解散的軍隊里獲得了不少樂器,比如大小軍鼓、鈸、镲,等等。黑人音樂家們巧妙地將這些樂器組合在了一起,就造出了爵士鼓的雛形。
爵士鼓原本是爵士樂的專用演奏樂器,但是隨著美國黑人音樂的發(fā)展,爵士樂與其他黑人、白人音樂形式開始融合,衍生出了諸如搖滾樂等風(fēng)靡全球的音樂形式,爵士鼓的應(yīng)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張。時至今日,許多流行歌曲中都可以見到爵士鼓的影子。雖然爵士鼓不是只有黑人才可以演奏,但作為爵士鼓的“創(chuàng)始人”,黑人的爵士鼓造詣比其他人高出一籌也就不難理解了。
泥木文化孕育黑人的鼓
或許有人不解:為什么爵士鼓的原始器材都在美國白人的軍隊當中,但是爵士鼓卻是由黑人創(chuàng)造的呢?難道是因為黑人對鼓情有獨鐘嗎?想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先了解黑人特殊的文化背景。
在傳統(tǒng)的非洲,黑人原住民們還沒有學(xué)會燒磚制瓦,因此他們的生活材料大多以天然的泥土和木材為主,因此人們也常將黑人文化稱為泥木文化。而鼓這種重要的黑人樂器,正是泥木文化孕育而出的產(chǎn)物。黑人以鼓為其最主要的樂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鼓的制作過程簡單且原材料極易獲得。只要將一根圓木截成合適的木段,之后從當中掏空,用木條固定好,再釘上一層皮膜,一個鼓就制作完成了。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階段,鼓是最容易生產(chǎn)制造的樂器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黑人族群中流通的樂器。
鼓在非洲大陸“流行”,注定要承載更多的功能。祭祀儀式、審判儀式、婚禮慶典等等場合,鼓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過,在人類社會早期,鼓這種樂器并不是非洲所獨有的,但如今它卻單單成了黑人音樂的代表樂器,這又是為什么呢?
鼓點是黑人的語言
美國當代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所著的長篇小說《根》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描寫:奴隸主們制定法律,禁止黑人接觸鼓,因為他們知道鼓聲不僅可以激發(fā)黑人的斗志,甚至還能在黑人之間傳遞信息。
這樣的描寫是不是作家的“夸張”呢?一點也不。在一戰(zhàn)期間,有一艘名為“露其泰尼亞”號的客輪被德國潛艇擊沉,歐洲的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這個事件,但是這條消息卻最早在非洲地區(qū)快速傳播開來,令歐洲人感到震驚的是,傳播消息的并不是什么媒體,而是非洲黑人的鼓點。
事實上,對于非洲的黑人來說,鼓點也是他們的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區(qū),人們使用不同種類的“通話鼓”來進行交流,其效率絲毫不比媒體的傳播效率差。當?shù)氐暮谌丝梢酝ㄟ^鼓點節(jié)奏以及音高的變換,傳達諸如“戰(zhàn)爭到來”、“酋長死亡”這樣重要的信息;同時也可以傳遞類似“該給我送飯了”、“親愛的,我愛你”這樣的家長里短。普通黑人能夠做到這些,黑人中的專職鼓手就更加厲害了,他們甚至可以用鼓語來講述一個家族的歷史。因此說鼓點是黑人的語言,一點也不過分。
這種語言功能,將黑人的生活與鼓徹底地綁在了一起,鼓對于黑人來說,就像是他們的第二種生活語言,學(xué)不好打鼓,甚至?xí)绊懸粋€人的社會地位呢!
打鼓也有等級考試
你以為只有英語才有等級考試嗎?在非洲的某些部落,鼓手同樣也有等級“考試”,而且這種“考試”的結(jié)果,還是鼓手社會地位劃分的依據(jù),級別越高的鼓手,就可以為越高階層的統(tǒng)治者服務(wù)。
千萬別以為這種考試只是單純地考察打鼓技巧,事實上,想要在考試中獲得一個好成績,最重要的是必須掌握本民族的口頭文學(xué)和歷史傳統(tǒng),尤其要了解當?shù)亟y(tǒng)治者的社會家史;其次,參與考核者還必須擁有良好的嗓音條件,能夠用優(yōu)美的音色將那些歷史演唱出來;最后,才是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這些條件全部符合標準,才能通過考試。
這樣看來,想當一個“高級”的鼓手,不但要是個出色的演奏家,還要是優(yōu)秀的歌手和博學(xué)的歷史學(xué)家,這倒是和西方的“吟游詩人”有些相似。如果某個地區(qū)最高級的皇家鼓手去世了,新任的鼓手必須經(jīng)過一系列復(fù)雜的儀式,才能接替前輩的工作。可以說,在許多非洲人看來,鼓這種樂器不僅是必需的,更是神圣的。
在知道這些以后,我們對于黑人在打鼓方面擁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天賦也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在數(shù)千年的時光里,鼓樂已經(jīng)完全融入進了黑人的文化和生活當中,而黑人與鼓的不解之緣,也將會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