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加甫,劉建明,塔依爾江,乃比江
(新疆伊犁州畜牧科學研究所,新疆 伊寧市835000)
新疆褐牛是我國近幾十年培育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種。新疆褐牛以其耐寒、耐粗飼、抗逆性強、適宜草原放牧等特點,深受廣大農牧民的喜愛,已成為新疆草原牧區(qū)的主體品種。其肉質細嫩,是生產高檔牛肉及綠色有機牛肉產品的理想品種。2013年末伊犁州直牛存欄134.84萬頭,占全疆牛存欄總數(shù)的22%,其中新疆褐牛及其改良后代達84.80萬頭,占州直牛存欄總數(shù)的62.89%,占全疆新疆褐牛存欄總數(shù)的53%;州直每年出欄新疆褐牛及其雜交改良牛50萬頭,給疆內外提供種牛5萬頭,新疆褐牛對新疆草原畜牧業(yè)及邊疆民族經濟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伊犁州直養(yǎng)牛業(yè)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新疆褐牛犢牛在自然哺乳下,犢牛要吃6個月的母乳,人工哺乳下也要吃3個月以上的母乳,哺乳期消耗鮮牛奶約占奶牛一個泌乳期產量的18%~25%[1]。早期斷奶是在犢牛出生后2個月內斷奶,縮短哺乳期,節(jié)約商品乳,極早訓練犢牛采食粗飼料,促進瘤胃等消化道機能發(fā)育和健全,增強飼草料的利用吸收,減少犢牛的發(fā)病率,提高的成活率,降低培育成本。因此,犢牛0~3月齡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新疆褐牛養(yǎng)殖戶運營的經濟效益。
犢牛出生時雖具有4個胃,但是能夠發(fā)揮消化機能的只有第四胃,這時瘤胃的容積約有2L左右,幾乎沒有消化機能。瘤胃與網胃、瓣胃的容積之和占全胃的總容積的30%,而皺胃則占70%。從機能上講,剛生下的犢牛胃很像單胃動物的胃,后來隨著成長,瘤胃逐漸增大,發(fā)揮消化機能,成為真正的反芻動物。3周齡以后,瘤胃迅速發(fā)育,容積大增,6周齡時,前三胃的容積之和占總容積的70%,而皺胃容積下降僅占30%。瘤胃發(fā)育急劇變化的特點,對于犢牛的培育,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時期犢牛不反芻,反芻期(1.5~2月齡),這一時期由于所給的飼料不同,對胃的發(fā)育快慢有很大影響,如果限制奶等液體飼料的給量,出生后1.5~2個月即出現(xiàn)反芻機能[2]。此時期的營養(yǎng)的來源為從液體飼料轉變?yōu)楣腆w飼料的時期,因此必須了解此時期犢牛胃的變化特點和這種對飼料的消化方式制定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方法,才能對夠掌握犢牛早期斷奶的關鍵技術。
犢牛出后立即清除鼻、耳內粘液,確保呼吸暢通。擠出臍內污物,在距腹部6~8cm處斷臍,并用5%碘酒消毒,擦干、稱重、填寫出生記錄,放入犢牛島或犢牛單獨飼養(yǎng)的專用圍欄,最好是一牛一欄。出生10d內打耳號、照相、登記譜系。出生后2~3周進行去副乳頭 (用剪刀在乳頭基部剪去),并做好消毒。出生后3~4周去角(用電烙鐵或藥物去角)。為減少犢牛的應激,出生以后,去角、斷臍、斷乳頭、打耳號、編號、防疫等工作,盡量在一周內一次性完成。
犢牛出生后應保證1h之內吃到充足的初乳,初乳具有許多特殊的生物特性,是出生犢牛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營養(yǎng)品[3]。在飼喂時將裝有初乳的奶瓶,放在水浴鍋中,加熱到35~38℃后再裝上干凈的奶嘴飼喂,新生犢牛吃奶的方式必須同自然吃奶的方向一致,頭部向上仰。注意絕不能給犢牛喂血乳和患乳房炎的牛乳汁 。哺喂初乳3~5d后,便可以人工喂常乳。每頭每天喂奶量4~6kg,每日3次;15d后每頭每天喂奶量5~7kg,每天2次;25d后每天喂奶量4~6kg,每天2次;50d后日喂2次逐漸向日喂1次過渡,喂奶量3~4kg。犢牛出生3 d后,要給予干凈、清潔的水,有利于犢牛的生長發(fā)育,對減少犢牛腹瀉、增加開食料的喂量及提高犢牛日增重均有較大的影響[4]。
犢牛喂乳必須要定時、定量、定溫、定質,定人。每天哺乳定時進行,利于形成犢牛條件反射,每日哺乳3~4次;定量是每次2~3kg,每天的哺乳量一般為犢牛體重的10%~12%來計算;乳汁溫度35~38℃;定質是乳汁要求新鮮,衛(wèi)生,不喂變質腐敗乳汁;定人是飼喂犢牛人員要固定,并定期對飼養(yǎng)人員進行體檢。
犢牛出生后等母牛舔干犢牛身上粘液后,從產房移走并放在干燥、空氣流通、清潔的舍內,最好放在單獨圈養(yǎng)犢牛欄內,冬季要注意保溫。剛出生的犢牛對疾病沒有抵抗力,給小牛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可減少患病和疾病傳播的可能性,也便于飼養(yǎng)人員觀察小牛的采食、體況等情況。
犢牛出生7d后訓練吃精料,精料每天量飼喂控制在15~25g;20日齡以后精料喂量逐漸增加到250~300g;45日齡以后精料飼喂量逐漸達到400 g;當犢牛精料的喂量達到0.5kg以上時,即可考慮斷奶。建議:犢牛精料不要磨得過細,采食加工粗糙的犢牛精料是促使犢牛瘤胃發(fā)育的主要因素。不要在斷奶的同時轉群,應在犢牛斷奶1~2周后,犢牛能適應斷奶的應激反應時再考慮轉群。
30日齡內的犢牛日糧以奶為主,以植物性飼草料為輔;30日齡后開始逐漸減少喂奶量,逐漸增加精粗飼料的喂量;50日齡后喂奶量減少到每天2~3 kg左右,精飼料飼喂量增加到0.5kg以上,自由采食優(yōu)質干草;60~70日齡時,根據犢牛發(fā)育狀況和體重情況開始斷奶,這個過程中要多補飼自然干草,可促進瘤胃的發(fā)育和提高犢牛抗病力。隨犢牛月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優(yōu)質粗飼料喂量,選擇優(yōu)質干草與苜蓿供犢牛采食。建議:切短干草(2~3cm)并對2~6周齡犢牛以1∶9的比例與混合精料混合飼喂。犢牛0~3月齡的飼養(yǎng)方案詳見表1。
表1 犢牛0~3月齡飼養(yǎng)方案
配制合理犢牛開食料:根據犢牛的營養(yǎng)需要而配制成的容易消化吸收的精飼料,起著促使犢牛由以奶為主的營養(yǎng)向完全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的營養(yǎng)的過渡作用。原料主要為植物性飼料和乳制品,乳制品含量可達50%~80%,此外需要加入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及抗生素等,如:豆餅20%~30%、玉米40%、燕麥5%~10%、魚粉5%~10%、糖(蜜)4%、苜蓿草粉3%、油脂5%~10%、維生素和無機鹽2%~3%??膳渲瞥煞蹱罨蝾w粒飼料。
在哺乳期應保證犢牛有充足的光照和自由的運動空間,光照和運動對促進行犢牛的骨骼生長、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提高采食量、增強體質有積極作用。同時要保持圈舍干燥與衛(wèi)生。圈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犢牛的健康狀況,犢牛腹瀉是犢牛最常見的疾病,可以通過良好管理措施來最大限度地消除這一死亡原因。大多數(shù)致命性腹瀉都發(fā)生在出生后的2周。隨犢牛逐漸長大,受傳染病感染的敏感性快速下降,但出生3~4周齡的犢牛都還是很容易感染疾病的。所以要通過對犢牛加強飼養(yǎng)管理、環(huán)境設施的消毒等措施,做好犢牛犢牛腹瀉的預防[5]。
犢牛在出生后30min內能自行站立,吃到初乳;早補飼在犢牛出生10d后,每天在犢牛料槽內放置少量易消化的青草或優(yōu)質青干草和精飼料,供犢牛自由采食,刺激犢牛消化系統(tǒng)的發(fā)育,為提前斷奶奠定基礎。
勤刷拭:每天至少保證刷拭犢牛體一次,保證畜體干凈;勤飼喂:少給勤添,這樣即能保證犢牛的采食不浪費飼草料,可以保持犢牛瘤胃內環(huán)境的恒定,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消化率;勤衛(wèi)生:是要及時打掃舍內外衛(wèi)生,更換墊料,定期消毒;勤觀察:注意糞便、被毛、吃乳、采食、起臥、運動、生長發(fā)育、精神等方面是否正常,有異常情況要及時診斷治療。飲水凈:隨時觀察犢牛飲水槽內的水是否干凈衛(wèi)生,以便及時更換干凈的飲水;飼草凈:隨時觀察犢牛的飼草是否污染,確保犢牛的飼草新鮮干凈;飼料凈:隨時觀察犢牛的飼料是否變質或霉變,確保犢牛的飼料優(yōu)質不變質;飼槽凈:隨時觀察飼槽是否干凈,以便及時清掃干凈 犢牛食槽。
新生犢牛它的瘤胃微生物環(huán)境還沒有建立起來,可采用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兩種方式來促進犢牛瘤胃的發(fā)育。機械刺激即通過喂給犢牛優(yōu)質牧草和干草以達到增大瘤胃的容積,刺激瘤胃乳頭發(fā)育并使犢牛瘤胃早日建立菌叢,以提高其消化飼料的能力最終達到促進瘤胃發(fā)育的目的,犢牛出生后10 d左右開始訓練采食干草,以牧草或優(yōu)質干草為主;化學刺激犢牛在采食飼料后,食物在皺胃內經微生物發(fā)酵,產生大量的揮發(fā)性脂肪酸,這些揮發(fā)性脂肪酸不僅為犢牛提供能量需要,而且瘤胃在吸收揮發(fā)性脂肪酸時本身也受到刺激,即通過化學刺激促進瘤胃的生長發(fā)育。
根據犢牛糞便情況逐漸增加投喂量,以犢牛的糞便正常為前提,切忌一次投放一天的精料和貿然增加投喂量,否則容易引起犢牛消化不良和胃腸臌脹,導致犢牛腹瀉和死亡。
防止犢牛在圈內外誤舔異物、污物、誤飲臟水。定時對犢牛圈內外、活動場所等進行清掃、消毒,防止犢牛誤食異物、細菌而發(fā)病。犢牛要分群飼養(yǎng)、忌大小犢?;烊猴曫B(yǎng),犢牛在舍內散養(yǎng)時,容易發(fā)生以大欺小的現(xiàn)象,時有大犢牛搶食小犢牛飼料的情況,常造成小犢牛采食減少,更有甚者,在投喂精料時體型小的犢牛不敢采食,嚴重影響體型小的犢牛的生長發(fā)育,所以盡量避免大小犢牛混養(yǎng)。在飼養(yǎng)過程中,應根據犢牛的月齡、體重、生長發(fā)育和采食快慢等情況,定期不定期對犢牛群進行調整分群飼養(yǎng),才能保證每頭犢牛的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根據本地飼草料資源,在母畜的產后,適當增加精料和青綠飼草的飼喂量,以使母畜及時恢復體況和有足夠的乳汁供給,保證犢牛正常發(fā)育,母畜營養(yǎng)狀況對犢牛正常生長發(fā)育有直接關系。
新疆褐牛具有耐寒、耐粗飼、抗逆性強、適宜草原放牧等的特征。給犢牛早期及時補優(yōu)質飼草料,4周齡時瘤胃容積可占全胃容積的64%,而成年牛瘤胃容積占全胃容積的80%左右,接近成年牛相應指標的80%;6~8周齡時前兩胃(瘤胃、網胃)的凈重占全胃凈重的65%,已接近成年牛的比例,而且6~8周齡犢牛瘤胃發(fā)酵粗、精飼料產生的揮發(fā)性脂肪酸的組成和比例與成年牛相似,說明此時的犢牛對固體性飼料已具備了較高的消化能力,因此,6~8周內斷奶是新疆褐牛犢牛斷奶的適當時期。一般犢牛日采食精料達0.5kg以上時可斷奶。2011~2013年國家肉牛牦牛產業(yè)體系伊犁綜合實驗站在伊犁新褐種牛場對新疆褐牛犢牛采用4月齡早期斷奶進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已在生產中應用。
[1]巴登加甫,乃比江,耿明陽,等.新疆褐牛犢牛4月齡斷奶試驗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3,33(6):84-85.
[2]孫占文,吳永梅.犢牛早期斷乳養(yǎng)牛好致富[J].中國畜禽種業(yè),2009,25(12):63.
[3]高景喜,李寬閣,王瑞義,等.犢牛早期斷奶的飼養(yǎng)技術關鍵[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8,24(8):54-55.
[4]龍 梅.犢牛生理特點及管理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3,29(5):45.
[5]趙曉靜,李建國,王占東.犢牛早期斷奶的飼養(yǎng)技術關鍵[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5,21(3):22-23.
[6]任志文.犢牛早期斷奶的飼養(yǎng)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