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周建紅,馬修強
(1.上海市嘉定區(qū)真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201824; 2.第二軍醫(yī)大學衛(wèi)生勤務學系統(tǒng)計學教研室,上海200433)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王建芳1,周建紅1,馬修強2
(1.上海市嘉定區(qū)真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201824; 2.第二軍醫(yī)大學衛(wèi)生勤務學系統(tǒng)計學教研室,上海200433)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區(qū)空巢老人的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政府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jù)。方法 便利抽樣選擇上海市嘉定區(qū)真新街道4個街區(qū)的空巢老人212名,應用老年抑郁量表、社會支持量表等測量工具對其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發(fā)生率為31.13%。經(jīng)單因素分析,年齡大、無配偶、文化程度低、獨居、參加體育活動頻率低、1年內住過院、自我健康評價低者,其抑郁評分及其發(fā)生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經(jīng)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評分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有無配偶、居住狀況、參加體育活動頻率、自我健康狀況評價、1年內是否住過院(P<0.05)。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社區(qū)空巢老人的抑郁分值與其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社會支持利用度、社會支持總分均呈負相關(P<0.01)。結論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狀況的影響因素眾多,社區(qū)及家庭應多給予關注,尤其是高齡、無配偶、獨居的空巢老人,以期為空巢老人營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其生命質量。
空巢老人,抑郁;影響因素
[Nurs J Chin PLA,2014,31(18):19-22]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均期望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不斷下降,“空巢”現(xiàn)象日趨突出,空巢老人逐漸成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對象中人群數(shù)量大、服務項目多,且難度較大的一個群體[1]。本研究旨在了解該特殊人群抑郁狀況的相關影響因素,以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為相關管理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選取上海市嘉定區(qū)真新街道4個社區(qū)的空巢老人220名,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歲;有子女但不在家居住,或無子女,子女探望平均間隔時間≥1周;意識清楚,有閱讀能力或可用言語表達,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且知情同意;排除精神障礙、意識障礙、重癥和終末疾病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抑郁量表:采用1982年Brink等創(chuàng)制的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2],即專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篩查表。老年人軀體主訴多,在該年齡段本屬正常范圍,卻易被誤診為抑郁癥。GDS能更敏感地篩查老年抑郁患者所特有軀體癥狀。該量表共30個條目,包括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易激惹、退縮痛苦的想法,對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的消極評價等。每個條目都是一問句,由受試者回答“是”或“否”。30個條目中的10條反序計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20條正序計分(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項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分值意義:0~10分為正常范圍,1l~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由肖水源1986年設計、1990年根據(jù)使用情況修訂。該量表已在國內多項研究中應用,信度和效度較好[3]。該量表含10個條目,包含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量表中各條目相加即得總分,得分越高,社會支持度越好。(3)自編個人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婚姻、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體育鍛煉等狀況。
1.2.2 調查實施 由經(jīng)過培訓的社區(qū)醫(yī)生預約空巢老人后上門,當場實施問卷調查。問卷以自評和訪談方式完成,填寫完畢當場糾正不合格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20份,回收問卷212份,有效回收率96.4%。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Epidata 3.1建立的數(shù)據(jù)庫錄入表格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錄入采用雙人雙份錄入,統(tǒng)計采用SAS 9.2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方法、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見表1。
2.2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狀況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分值為7.0(4.0~12.0)分,抑郁發(fā)生率為31.13%,其中輕度抑郁占28.30%,中重度抑郁占2.83%。
2.3 社區(qū)空巢抑郁狀況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2。結果表明,不同年齡、有無配偶、文化程度、居住狀況、體育鍛煉頻率、年內是否住院、自我健康評價的社區(qū)空巢老人其抑郁的評分及發(fā)生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不同經(jīng)濟收入老人的抑郁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高齡、無配偶、文化程度低、獨居、從不體育鍛煉、年內住過院、自我健康評價差的老人抑郁的評分及發(fā)生率均高;家庭收入低者的抑郁發(fā)生率較高。
表1 社區(qū)空巢老人的一般狀況
2.4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狀況的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分值為因變量,以其他人口學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基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按入選標準0.05,排除標準0.10,進一步行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共篩選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6個,分別是有無配偶、居住狀況、體育鍛煉狀況、自我健康評價、年內是否住過院。其抑郁分值與年齡、自我健康評價、年內是否住過院呈正相關,與有無配偶、居住狀況、體育鍛煉狀況呈負相關。見表3.
表2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評分及抑郁發(fā)生率的影響因素
表3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狀況影響因素的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2.5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分值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見表4。社區(qū)空巢老人的抑郁分值與其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社會支持總分均呈負相關(均P<0.01)。
表4 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分值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r)
本研究結果表明,高齡、無配偶、文化程度低、獨居、體育鍛煉狀況、年內住過院、自我健康評價差的社區(qū)空巢老人抑郁評分、抑郁發(fā)生率均高,經(jīng)濟收入低者抑郁發(fā)生率較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本組數(shù)據(jù)提示,80歲以上老人抑郁的分值及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另兩組老人,其抑郁發(fā)生率高達66.67%。高齡老人的子女年齡大多亦已近中老年,有的正值其更年期而對照顧老人力不從心;高齡老人的人際交往或戶外活動減少,對親情的牽掛或天倫之樂等需要若不能得到較充分滿足,他們就容易情緒低落,產(chǎn)生被漠視感和孤獨感。有研究[4]報告,良好的家庭關系能減少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發(fā)生。反之,無配偶、獨居的老人更是特殊老人群體,其生活范圍更窄,社交范圍更小,鮮有親友看望或陪伴,他們的精神生活貧乏,情感脆弱,更易引發(fā)抑郁癥狀。至于文化程度較高的空巢老人抑郁發(fā)生率較低,可能與其經(jīng)常以閱讀學習獲取更多信息、滿足其歸屬等精神需求有關,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認知功能均優(yōu)于文化程度較低者,有更多機會參與各種活動,獲得更充分的社會網(wǎng)絡資源。
Murata C等[5]調查日本32 891位65歲以上老年人抑郁水平的結果顯示:較差的經(jīng)濟社會特征與老年人抑郁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與本調查結果相符,即經(jīng)濟收入差的老人抑郁發(fā)生率高,表明良好的經(jīng)濟基礎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提示對沒有子女以及經(jīng)濟狀況較差的老人,需適當協(xié)助其獲得經(jīng)濟援助和身心健康的關懷。此外,本研究顯示,經(jīng)常鍛煉身體的老年人抑郁分值顯著低于從不鍛煉身體的老年人。依據(jù)合理鍛煉可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活動正常、情緒自然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等原理,倡導老人積極日常鍛煉可降低其抑郁情緒的發(fā)生。老人的總體健康,主要反映老年人對自己健康狀況的主觀評價和主觀體驗,有些老年人健康狀況較好,但因過分擔心身體狀況,卻易消極地對待生活,易產(chǎn)生抑郁情緒[6]。本調查發(fā)現(xiàn)自我健康評價差的老人抑郁的分值、發(fā)生率均高。此外,一年中住過院的老人因疾病致身體和心理功能均下降、較少出門,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社區(qū)、家庭需多關注出院老人的身心健康,社區(qū)醫(yī)護人員應及時出院訪視,為其提供康復指導。
多因素分析空巢老人抑郁狀況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有無配偶、居住狀況、體育鍛煉狀況、自我健康評價、年內是否住過院。國內有研究[7]指出,社區(qū)空巢老人的焦慮、抑郁發(fā)生率與社會支持具有相關性。一個具有支持性、減少不良刺激及壓力的社會環(huán)境,對緩解老年人抑郁情緒至關重要,特別是長期存在易患因素(如缺乏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老人更甚。本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的抑郁分值與其社會支持各維度均呈負相關,即獲得的社會支持越低,其抑郁分值越高。隨著老人與社會、他人的交往逐漸減少,原有人際關系可發(fā)生變化,致其社會支持匱乏,此時有效社會支持對緩解其抑郁情緒的作用即至關重要。因此,引導老人充分利用其可獲得的社會支持資源滿足情感慰藉、維護身心健康,以減少其抑郁發(fā)生,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空巢老人抑郁狀況的影響因素眾多,除倡導老人的子女、親屬多看望老人、關心其身心健康外,更需要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整個社會都關心空巢老年群體,尤其要關心那些沒有子女、經(jīng)濟收入差、高齡老人,共同為老年人營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環(huán)境。
[1]周建紅.空巢老人健康問題及養(yǎng)老方式探討[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2):12-14.
[2]Chau J,Martin C R,Thompson D R,et al.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J].Psychol Health Med,2006,11(1):48-59.
[3]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l994,4(2):98-100.
[4]馬麗娜,湯哲,關紹晨,等.北京老年人家庭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0,24(2):168-170.
[5]Murata C,Kondo K,Hirai 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in Japan:The Aichi Gerontological Evaluation Study(AGES)[J].Health Place,2008,14(3): 406-414.
[6]王惠珍,史雷,高鈺琳.廣州市省級養(yǎng)老院內老年人抑郁情緒及生活滿意度調查[J].護理學報,2007,14(2):5-7.
[7]謝姣,高艷斌.城市空巢老人焦慮抑郁發(fā)生率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1):2785-2786.
(本文編輯:陳曉英)
《解放軍護理雜志》對文稿抄襲剽竊、重復發(fā)表等問題處理的聲明
近年來,護理學科發(fā)展迅猛,論文產(chǎn)出量逐年增多。盡管絕大部分作者都是本著嚴謹和自律的學術態(tài)度從事護理科研,撰寫護理論文,但仍有個別作者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學術失范或學術不端行為,其中抄襲剽竊、重復發(fā)表的問題尤其嚴重。為了維護《解放軍護理雜志》的聲譽和廣大讀者、作者的權益,遏止學術腐敗,倡導優(yōu)良學術風氣,促進護理學科的健康發(fā)展,本刊就文稿抄襲剽竊、重復發(fā)表等問題的處理做出如下聲明:
(1)本聲明中所涉及的文稿指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達和討論的敘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處,但文稿的主題、結構、主要數(shù)據(jù)和圖表是相同或高度一致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會議的紀要、疾病的診斷標準和防治指南、有關組織達成的共識性文件等。(2)凡來稿接到編輯部稿件回執(zhí)3個月內未接到錄用通知者,則表明稿件仍在處理中,作者欲投他刊,應事先與本刊聯(lián)系,以免重復發(fā)表。(3)如1篇文稿以全文方式已投某刊或已在某刊發(fā)表,除非文種不同,否則不可再將該文投寄給本刊。(4)抄襲剽竊、重復發(fā)表等行為一經(jīng)核實,將擇期在雜志顯要位置刊出其作者單位、姓名及撤消論文的通告;該文稿第一作者所撰寫的所有文稿3年內不得在本刊發(fā)表;編輯部將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單位進行通報,以示懲戒。
本刊編輯部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of Depression Status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Community
Wang Jianfang1,Zhou Jianhong1,Ma Xiuqiang2(1.Zhenxi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24,China;2.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Statistics of 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press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commun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dministration.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212 empty nest elders in 4 communitie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by using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and 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and analysis the results.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on among the empty nest elders was 31.13%.The un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the aged,no spouse,lower literacy,living alone,lower physical activity frequency,hospitalization in a year,lower self-assessment of health condition was high(all P<0.05).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pression of the aged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age,marriage status,living status,physical activity frequency,self-assessment of health condition,hospitalization in a year(P<0.05).The depression of the aged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ubjective support,objective support,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P<0.01).Conclusion Multiple factors may influence the depression of elderly.The society and family should give them more concern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aging,no spouse and living alone and set up a happy life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empty nest elderly;depression;influencing factor
10.3969/j.issn.1008-9993.2014.18.006
R473.2;R395.1
A
1008-9993(2014)18-0019-04
2014-02-07
2014-06-03
上海市衛(wèi)生局科研項目(200114071)
王建芳,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公共衛(wèi)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