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王珂,謝敬佩,邵星海,張銀娣,王 行
(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洛陽 471023)
納米TiC顆粒增強導衛(wèi)板表面合金的耐磨性能
路王珂,謝敬佩,邵星海,張銀娣,王 行
(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洛陽 471023)
將改性納米TiC通過鑄滲工藝加入到導衛(wèi)板的表面合金層中,可以提高導衛(wèi)板的性能。運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等分析手段,結合硬度和耐磨性能測試結果,得出以下結論:表面合金層由奧氏體和M7C3型碳化物組成,碳化物呈桿狀或顆粒狀。加入改性納米TiC粉末可以優(yōu)化碳化物的分布形態(tài),增加合金層的硬度,并提高其干摩擦條件下耐磨性能。當鑄滲劑中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5%的納米TiC后,合金層具有最好的微觀組織和性能。
納米TiC;表面合金;微觀組織;耐磨性
導衛(wèi)板是鋼材軋制生產(chǎn)線上重要的輔助裝置,用于誘導、夾持鋼絲的順利通過[1]。鋼材與導衛(wèi)板直接滑動接觸,滑動速度高達6 m/s,這要求導衛(wèi)板具有較高的耐磨性能[2]。通過鑄滲工藝在鋼的表面制備高鉻鑄鐵合金層能夠提高導衛(wèi)板的性能,這種方法既能夠大大縮減生產(chǎn)成本,又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高表層材料的高耐磨需求,適合導衛(wèi)板的工作環(huán)境,是一種非常經(jīng)濟實用的方法[1-6]。近年來,人們通過在合金層中加入剛性硬質增強相以進一步提高其性能,延長導衛(wèi)板的使用壽命。但是導衛(wèi)板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合金的硬度顯著下降,增強顆粒容易從基體上脫落從而導致耐磨性能顯著下降[4-9]。將納米TiC顆粒加入到導衛(wèi)板的表面合金層中,通過其納米尺寸特性對基體起到增強增韌作用[10-12],是改良導衛(wèi)板性能的一個重要嘗試。
1.1 試樣的制備
試驗選擇普通砂型鑄滲工藝,使用合肥某公司生產(chǎn)的納米TiC粉末為增強顆粒,自制的高碳鉻鐵粉(粒度為80目,主要成分為鉻鐵碳化物、鉻鎳合金等)為待滲合金粉末材料,中碳鑄鋼ZG270-500為澆注金屬液材料(母材)。圖1是納米TiC粉末的透射電鏡(TEM)像,粒徑為20~60 nm,呈球形顆粒特征。
圖1 納米TiC顆粒的TEM像
將納米TiC粉末、醇溶性酚醛樹脂(黏結劑)粉末、硼砂(助熔劑)和高碳鉻鐵粉在混料機上混合均勻,得到鑄滲劑。在鑄滲劑中加入適量的酒精調成糊狀,并涂敷于砂型內壁上得到預制涂層。將砂型和涂層預熱到200℃左右,澆注熔煉好的ZG270-500金屬液,凝固成形后將包含表面合金層的部分線切割加工成相應的試樣后,用于微觀分析和性能測試。母材金屬液澆注溫度1 600℃,預制涂層厚度3~5 mm,砂型選用CO2水玻璃砂型。酚醛樹脂和硼砂在鑄滲劑中的質量分數(shù)均為4%。納米TiC粉末設計4種加入量,在鑄滲劑中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0.5%、1.0%、1.5%和2.0%。
1.2 試驗分析方法
運用配有能譜儀(EDS)的JSM-5610LV型掃描電鏡(SEM)觀察導衛(wèi)板合金層(鑄態(tài))的顯微組織形貌。用D-150型洛氏硬度計測定表面合金層的硬度。測量位置在中間區(qū)域(距表面2~3 mm),每組成分測3個試樣,每個試樣測5個點,取平均值作為該成分的硬度指標。在ML-100型磨料磨損實驗機上測試合金層的耐磨性能,試樣為φ6 mm×20 mm的銷形試樣,配副材料選擇240目的水砂紙,分別加載荷0.20 MPa和0.35 MPa,滑動總距離754.2 m。
2.1 合金層的微觀組織分析
合金層的厚度在5 mm左右,借助SEM、X射線衍射(XRD)等方法對表面合金層的顯微組織進行分析。圖2是不添加納米TiC粉末試樣的SEM圖片和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由圖2可以看出:高鉻合金層由奧氏體和M7C3碳化物組成,碳化物分布較為集中,呈網(wǎng)狀包圍著奧氏體枝晶。這是由于高碳鉻合金粉末在1 600℃高溫鋼液熱作用下熔化,得到較大程度的稀釋后形成亞共晶成分。初生奧氏體大量析出后,共晶碳化物在枝晶間最后形成,呈網(wǎng)狀包圍著奧氏體枝晶,但是在部分區(qū)域,碳化物呈不連續(xù)網(wǎng)狀分布(見圖2中A區(qū)域)。
圖2 不添加納米TiC合金層的SEM像和XRD分析結果
對合金層的顯微組織進行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納米粉在鑄滲劑中加入量的增加,M7C3碳化物由緊湊的網(wǎng)狀分布向分散的獨立分布轉變,當加入量達到2%時再次向網(wǎng)狀分布特征轉變。分析納米TiC在鑄滲劑中加入量對碳化物形態(tài)的影響:高熔點的納米顆粒在鑄滲過程中隨著合金元素的擴散,以固態(tài)顆粒形態(tài)分散在合金液中(在共晶成分附近)。固態(tài)的納米級顆粒與鋼鐵之間具有一定的晶格匹配關系[10],可以作為異質晶核提高形核率。同時納米顆粒附著于碳鉻粉的表面,抑制了不同濃度微區(qū)之間的元素擴散。凝固過程形核率的增加和元素擴散的抑制均能使得共晶成分的區(qū)域增大。因此,加入少量的TiC后,共晶碳化物容易分枝生長,能夠快速的長成曲面板條,因而能夠完全包圍著初生奧氏體枝晶生長,呈連續(xù)的網(wǎng)狀分布(如圖3a所示);當加入較多的納米TiC后,過共晶成分區(qū)域占據(jù)主導地位,凝固形成的碳化物主要為初生M7C3碳化物和共晶M7C3碳化物。呈獨立的桿狀分散分布,尺寸較為均勻(如圖3b和圖3c所示);加入過量的納米TiC(2%加入量)后,大量的初生碳化物形成后消耗了主要的C元素,低C區(qū)域初生奧氏體的形成過程同時進行,因而表現(xiàn)為與圖3a相似的網(wǎng)狀碳化物特征,如圖3d所示。
2.2 合金層的性能分析
表1是加入不同含量納米TiC粉末后合金層的洛氏硬度和不同載荷條件下的磨損失重。通過分析可知:隨著加入量的增加,硬度得到顯著提高,當鑄滲劑中納米TiC質量分數(shù)大于1.5%時,硬度變化不再明顯。在納米TiC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5%時硬度可達到HRC52,較不加入納米陶瓷顆粒時提高了18.18%。這是因為在該加入量下,碳化物的分布較為分散且相互獨立,因而合金層具有較好的強度。
圖3 鑄滲層組織掃描電鏡照片
表1 表面合金層的硬度和磨損性能測試
由耐磨性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0.20 MPa和0.35 MPa兩種載荷條件下,隨納米粉加入量的增加,納米TiC增強合金層的磨損失重均呈先減后增的變化趨勢,當鑄滲劑中加入納米TiC質量分數(shù)為1.5%時,合金層耐磨性能最好,這與微觀分析結果和硬度測量結果對應。在0.20 MPa載荷下,不加入納米粉時磨損質損為0.097 5 g;在納米TiC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5%時磨損質損降為0.078 7 g,耐磨性提高19.28%;但是在納米TiC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2.0%時磨損質損增大至0.094 4 g,耐磨性降低。在0.35 MPa載荷下,不加入納米粉時磨損質損為0.152 8 g;在納米TiC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5%時磨損質損降為0.119 5 g,耐磨性提高21.79%;在納米TiC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2.0%時磨損質損增大至0.136 5 g,耐磨性降低。分析可知:納米TiC在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0.5%~1.5%范圍內能夠優(yōu)化碳化物的分布形態(tài),從而提高滲層的耐磨性;加入量過多時,初生碳化物大量析出,密集分布,使得耐磨性下降,甚至不如不加入納米粉的耐磨性。
導衛(wèi)板應用于高速線材的導位,在工作狀態(tài)沒有潤滑劑的潤滑。因此,加入適量的納米TiC可以提高表面合金層的硬度和干摩擦條件下的耐磨性能,增加導衛(wèi)板的使用壽命。
(1)在鑄滲劑中加入納米TiC粉末后,通過鑄滲工藝在導衛(wèi)板表面得到5 mm厚度左右的納米TiC可增強高鉻鑄鐵合金層材料,合金層由奧氏體和M7C3碳化物組成。
(2)納米TiC能夠改善碳化物分布形態(tài),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5%時,碳化物呈均勻分散分布,具有最好的顯微組織形貌。
(3)納米TiC能夠提高合金層的硬度和干摩擦條件下的耐磨性能。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5%納米TiC后,合金層的硬度提高了18.18%,在0.20 MPa和0.35 MPa兩種載荷條件下耐磨性分別提高19.28%和21.79%,對性能的優(yōu)化效果最為顯著。
[1] 王海棠.導衛(wèi)板負壓鑄滲法表面改性組織及性能的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09:3-5.
[2] 王海斗.導衛(wèi)板失效分析及表面噴涂層的耐磨性能[J].金屬熱處理,2005,30(8):39-41.
[3] 謝敬佩,李衛(wèi),宋延沛,等.耐磨鑄鋼及熔煉[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1-5.
[4] 楊膠溪,孫玉宗.WC-高碳鉻鑄鐵鑄滲層耐磨性與顯微結構的研究[J].現(xiàn)代鑄鐵,1999(4):9-12.
[5] 王鎬.金屬基復合材料應用前景廣闊[J].稀有金屬快報,2001(4):12-13.
[6] Bram fitt B L.The Effects of Carbide and Nitride Additions on th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Behavior of Liquid Iron[J]. Met Trans,1970,1(7):1987-1995.
[7] 胡城立,陳永泰.復合合金化鑄鐵磨球性能的研究[J].機械工程材料,1995,19(3):49-52.
[8] 鹿兆夫.金屬鑄滲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J].鞍鋼技術,1997(1):43.
[9] 潘衛(wèi)東.原位自生(Ti,W)C增強鋼鐵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組織與性能的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5:1-10.
[10] 邵星海,謝敬佩,楊玉江,等.納米TiN增強高鉻鑄鐵鑄滲層耐磨性的研究[J].鑄造,2013(3):52-56.
[11] 謝敬佩,郭正,邵星海,等.納米TiN增強導衛(wèi)板鑄滲層的組織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5):1-3.
[12] 喻惠武,王文焱,謝敬佩,等.改性納米TiN粉末對ZGMn18Cr2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鑄造,2012(5):15-18.
TB36
A
1672-6871(2014)01-0001-03
河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金項目(084300510006);河南科技大學博士科研基金項目(2008bs025)
路王珂(1988-),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生;謝敬佩(1957-),男,河南安陽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型耐磨材料及摩擦磨損機理研究.
201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