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堅
唐德宗時,專以“美言”殺人的盧杞,曾為一位名叫關播的大臣“美言”,說他“儒厚”而“可鎮(zhèn)風俗”。他是“抬舉”關播的,要他當宰相。
盧杞當然有他的小盤算。張益剛被擠走,相位尚有空缺,皇上肯定會再立一相,這是他阻止不了的。他怕威望高、能力強、資歷深、有主見的人與他同時為相,使他不能獨斷專行,于是在宰相人選上做手腳。關播“儒厚”而“可鎮(zhèn)風俗”,這是說給皇上聽的。盧杞心里想的,不是“可鎮(zhèn)風俗”,而是“易受支配”,“儒厚”大概也正是無用的別稱。
這并不是我的妄測,自有史實為證。關播當了宰相之后,其實只是一種擺設,“政事皆決于杞,播但斂衽無所可否”,就像小媳婦一般。一次,唐德宗與宰相討論國事,關播也想說上幾句,盧杞瞪了他一眼,他就閉口不言了。出來之后,還受到盧杞的詰難,說:“足下平時不多嘴,我才讓你當宰相,剛才怎么就不安分了呢?”此后,關播再也不敢多說了。唯其如此,盧杞才能我行我素,獨斷專行,瞞上欺下,一手遮天。
選拔官員,未必就要選拔人才,有時候還得選拔窩囊廢,甚至越窩囊越妙。盧杞“推舉”關播,就是一例。
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山難容二虎”。“二虎相爭”的事當然是有的,卻未必盡然。房玄齡與杜如晦同為一代名相,可謂“二虎”并存,然而“玄齡多謀,如晦善斷”,杜不妒忌房的“多謀”,房也不因杜的“善斷”而擔心失去飯碗,他們配合得很默契,因為他們關心的是社稷。至于王倫不讓林沖上山入伙,除了關心自己那把交椅外,恐怕還有別的原因。不是“一山難容二虎”,恰恰是因為他不是“虎”,就像“武大郎開店”,個兒高的一概不收。
盧杞精心選擇,推舉關播當宰相與他配合,大致就是出于這樣的心態(tài)。推而廣之,專門用關播這類窩囊廢當擺設,填補身邊空缺的人,雖然不敢說他們都是盧杞這樣的奸佞之徒,但對于他們的心術與才干,恐怕都得打個問號。
有盧杞,當然也會有關播。哪怕是傀儡、是擺設,也都樂意干下去。你為他感到窩囊,他自己并不這樣認為——畢竟也是宰相?。∮谑呛跸喟矡o事,也算是一種“優(yōu)化組合”呢!
【原載2014年4月16日《今晚報·今晚副刊》】
插圖 / 武大郎開店 / 華 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