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
童年時期的畢加索曾經讓他的父親荷西·路易茲·布拉斯科非常煩惱,因為畢加索的學業(yè)非常糟糕,一度被老師和同學們恥笑為“傻子”。
1881年,畢加索進入馬拉加市一家小學讀書,然而,這個瘦弱的小男孩根本不能把精力集中在課本上,滿腦子都是奇思怪想。上課對于他來講簡直就是折磨,聽課時他不是漫無邊際地幻想,就是看著窗外的大樹和鳥兒。而且他似乎永遠都學不會枯燥無味的算術,就連最簡單的“2+1”他都算不出得數。老師認為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沒法教,他經常在畢加索父母面前,繪聲繪色地描繪畢加索的“癡呆”癥狀,畢加索的母親聽了又羞又惱,覺得無臉見人。左鄰右舍也常常私下議論:“布拉斯科真不幸,他們竟然生了一個傻瓜兒子!”
面對兒子的糟糕表現,當時正在大學教美術的布拉斯科憂心忡忡,他曾經采用不同的方法試圖讓兒子有所轉變,但是,收效甚微。
一天,布拉斯科回鄉(xiāng)下經過一片莊園,看到一位老農正在為果樹剪枝,就饒有興趣地跟他攀談起來。布拉斯科詢問老農怎樣確定哪根樹枝該去還是該留,老農說:“保留下來的都是生長最旺盛、直立的枝條,那些旁逸斜出毫無開花結果潛力的枝條就會毫不留情地剪掉?!?/p>
這句話像一道電光一樣,讓布拉斯科不禁眼前一亮。他想,既然兒子不是學習的料,又何必苦苦逼迫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呢?畢加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能畫出許多構思奇特的作品,這難道不是他最旺盛、直立的“枝條”嗎?
布拉斯科決定改變教育思路,忽略畢加索身上那些糟糕的缺點,專心培養(yǎng)他在繪畫方面的才能。
那天回到家后,布拉斯科一改往日冷峻的面孔,他捧起兒子小畢加索的臉,親切地對他說:“孩子,爸爸思考過了,你不會算術并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是個繪畫天才,將來你一定能在繪畫這個領域獨樹一幟?!?/p>
面對父親的突然轉變,小畢加索顯得無所適從,不過,他從父親堅毅的表情中,總算終于找回了一些自信。
接下來,父親布拉斯科再也不強求兒子在學業(yè)上有什么上進,而是千方百計為兒子創(chuàng)造繪畫的條件。漸漸的,小畢加索忘記了自己功課方面的“無能”。
在父親的鼓勵下,小畢加索在繪畫方面的天賦愈來愈明顯,總是似乎毫不費力就能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但是,嘲諷卻并沒有就此停息,反而愈加猛烈。小畢加索脆弱的心靈蒙上了陰影,他變得不愛說話了,更不愛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這個時候,父親每天堅持送兒子去上學,一到教室,父親便把畫筆和用作模特的死鴿放在課桌上。父親成了兒子強有力的心理依靠,似乎離開了父親,畢加索根本沒有勇氣去面對生活。以至每天上學,必須得到父親會來接他回家的承諾后,畢加索才會松開父親那溫暖的手。
作為“壞學生”,在學校被關禁閉已成了畢加索的家常便飯,禁閉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墻壁,可是畢加索卻很高興。因為他可以帶上一疊紙,在那里自由地繪畫。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里找到了快樂。
再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就毋庸贅述了,十幾年后,畢加索憑著自己非凡的繪畫才能,成為現代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父親布拉斯科果斷剪除畢加索這棵小樹身上無用枝條,留下最旺盛、直立的“枝條”,終于將畢加索培養(yǎng)成一棵參天大樹的故事足以讓天下為人師、為人父母者思考: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我們不能拿別的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積極發(fā)現孩子身上蘊藏的優(yōu)點,并加以賞識鼓勵,每個孩子都可以成長為一棵“大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