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首信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200;2.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一種新型車載碎紙機結構的設計
于長新1于長帥2
(1.唐山首信自動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200;2.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本文在現(xiàn)有碎紙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種新型車載碎紙機的結構設計,介紹了新型碎紙機的工作原理,總體設計及其方案的確定。
車載碎紙機;二級破碎;壓縮機構
粒狀碎紙機目前是最佳的辦公保密設備之一,保密程度比條狀高,本文在現(xiàn)有碎紙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種新型車載碎紙機的結構設計。本設計采用二級破碎實現(xiàn)粒狀碎紙的目的,采用連續(xù)壓縮的方案對碎紙進行壓縮來減小壓縮機構的體積,同時車載方式可以提高碎紙機辦公的靈活性,擴大碎紙機的處理范圍。
紙張由入口送入,經(jīng)摩擦輪將紙張以一定速度卷入,旋轉切削刀先將紙張切成條狀,經(jīng)漏斗,條狀紙條掉到雙交叉切削刀上,此刀將條狀紙切成段狀,掉入壓縮箱,噴水系統(tǒng)將紙張淋濕,然后推壓活塞把濕碎紙壓向活動擋板一側壓緊,保壓一段時間。當壓縮成塊,打開活動擋板,紙塊被壓縮活塞推出,這種壓縮可連續(xù)進行,碎紙過程中也可壓縮。
車載直流電源和車載電池組同時做為系統(tǒng)電源,可根據(jù)需求決定車載電池組電池數(shù)目,系統(tǒng)工作時間由電池組總容量決定。車載辦公廢品處理系統(tǒng)動力源由自己解決,免去接線和供電,擴大了適用范圍區(qū)域,簡化處理流成。
2.1 碎紙機的總體設計
(1)入紙機構
入紙機構主要由摩擦輪和驅動步進電機組成,紙張由入紙口進入箱體時,摩擦輪將紙張咬入,由步進電機驅動以一定速度將紙張送入第一級切紙?zhí)帲辛巳爰垯C構就不必人工控制碎紙速度了,碎紙速度也可調了。
圖1 碎紙壓縮系統(tǒng)結構原理圖
表1 設計規(guī)格表
(2)第一級碎紙機構
第一級隨之機構由固定切刀和選裝螺旋刀組成,紙張以一定速度送入切紙?zhí)帲菪缎D將紙張切成條狀,螺旋狀刀具可避免切紙時線接觸,造成瞬間切削力大。切削理論上為瞬間點接觸,可減少振動,提高切削平穩(wěn)性。
(3)第二級碎紙機構
第二級碎紙機構是在第一級碎紙的基礎上,將條狀紙碎成段狀,第二級碎紙機構主要由兩把嚙合滾刀組成,碎紙的總傳動作用在第二級滾刀軸上,通過齒輪傳動,第二級滾刀帶動第一級旋轉切削刀。
(4)壓縮機構
壓縮機構由數(shù)控電機控制,傳感器檢測碎紙進入量大小,若碎紙?zhí)顫M了壓縮箱,則電機運動一次,電機帶動壓縮輪,壓縮輪帶動曲柄滑塊機構,由滑塊將碎紙擠壓進壓縮箱,當滑塊到達到行程極限時暫停,壓縮箱壓力傳感器對箱壁進行壓力檢測,若壓力達到額定值,信號傳到推出機構上的電磁鐵上,電磁鐵斷電,吸附在電磁鐵上的活動銷松開,碎紙推出滑塊通過預壓緊彈簧將壓好的碎紙塊推出,當碎紙塊被推出以后,壓縮滑塊開始后退,同時連在壓縮滑塊上的彈簧將碎紙推出滑塊復位,等待下一次信號,一個壓縮過程結束。
2.2 碎紙參數(shù)、壓縮參數(shù)的確定
圖2 電源圖
本設計主要用于辦公場合,所碎紙張大都為A4紙,所以確定紙張入口寬度尺寸為250,比A4的210稍大,最大碎紙量為25張,比一般小型碎紙機大,功率一定情況下,碎紙速度比一般碎紙機小,碎紙尺寸取二級保密等級,比一般碎紙機的保密等級小,本設計有紙張壓縮機構,將紙張壓縮后可增加保密等級,所以碎紙尺寸稍大,利于提高碎紙效率。一般碎紙機無壓縮部分,所以壓縮參數(shù)在碎紙機標準中無借鑒,壓縮參數(shù)由實驗初步確定。實驗過程模擬壓縮過程,先將碎紙用水浸濕,然后裝入一個與壓縮箱體積相同的小鐵盒中,用自制壓塊壓小鐵盒中濕碎紙,壓力源于放在壓塊上重物,逐漸增加重物重量使紙壓縮到塊狀,最后測量所壓重物重量,得到初步壓縮力。實驗所用器材如下:壓塊1個、小鐵盒1個,純凈水,碎紙若干,鐵塊若干(重物)。壓縮成的碎紙塊不易分開,測得壓縮力約2500N,這個壓力用于后面碎紙機壓縮箱設計計算及電磁鐵選用,經(jīng)考慮選用吸力300kg的電磁鐵。
本文在現(xiàn)有碎紙機基礎上進行了一種新型車載碎紙機的結構設計。說明該車載碎紙機工作原理,闡述碎紙機總體設計及方案確定。該結構分為入紙機構、第一級碎紙機構、第二級碎紙機構和壓縮機構。本設計采用二級破碎和壓縮過程,第一級將紙張破碎成條狀,第二級將紙張破碎成段狀,經(jīng)過噴水系統(tǒng)將紙張淋濕,壓縮機構將碎紙壓縮成塊,推出機構將壓成的碎紙塊推出。車載方式可以提高碎紙機辦公的靈活性,擴大碎紙機的處理范圍。
[1]高峻.影響粒狀碎紙效果的因素分析[J].機械開發(fā),2000.
[2]靜石. 碎紙機——辦公室的保密專家[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1 (12): 51-53.
TG65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獻標識碼: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