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不舒服,媽媽的做法
大米炒煳沖水喝
將大米炒煳,加水煮沸后,放溫后給寶寶喝,對寶寶便稀有幫助。
馬齒莧煮水
寶寶大便稀,可以用100 克的馬齒莧煮水,加1小勺紅糖給寶寶喝,喝3 天后就能見效。
雞內金粉沖水
將雞內金(雞胗外面的一層膜)曬干,或在鍋上焙干,也可以直接去藥店買干的雞內金, 然后搗成粉末,用溫水沖開,讓寶寶連渣帶水喝下去,可以化解積食。
雞蛋祛風
寶寶受風,肚子不舒服,將雞蛋帶殼煮熟剝皮,將蛋黃取出后,放入一枚銀幣,讓蛋清包住銀幣。蛋清外面再用一層紗布包住。趁雞蛋熱的時候,用它輕推寶寶的肚臍及周圍,過一陣子銀幣會變黑,這就說明風給推出來了。將變黑的銀幣擦干凈后,再接著推幾次。
吸涼氣
嘴里含一口酒,然后對著寶寶的肚臍眼往外吸氣,把寶寶的涼氣吸出來,可以緩解寶寶肚子因為受風疼痛的癥狀。
本期教官
王素梅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yī)師
√ 大米炒煳沖水喝
√馬齒莧煮水
√雞內金粉沖水
× 雞蛋祛風
× 吸涼氣
醫(yī)生教官現場指導
炒米是簡單有用的辦法
把炒過的大米碾成粉沖泡后服用,可以治療小兒腹瀉,是簡單易行的民間驗方。治療消化不良的焦三仙(炒山楂、炒麥芽、炒神曲)就是家喻戶曉的中藥,經過炒炙焦黃的谷稻芽(大米、小麥)具有消谷積、化肉食、運脾收斂的功效。所以,寶寶患輕度腹瀉或在腹瀉恢復期,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輔助治療。
馬齒莧鮮的比干的好馬齒莧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具有清熱、利濕、止痢的作用,常用來治療腹痛、腸炎、紅白痢疾。相比較而言,鮮的馬齒莧比干的作用更好。
雞內金粉可以消食
這個偏方有科學道理,也符合中醫(yī)理論。雞內金具有消食化滯的功效。以前的家庭都會留幾個雞內金,寶寶積食時研成細末喂給他吃,療效非常顯著。就是現在,遇到孩子不愛吃飯、腹脹腹痛、脾胃虛弱,中醫(yī)仍然會用雞內金來治療。
雞蛋祛風沒有效果
用雞蛋包銀幣的方法祛風沒有什么效果。銀幣變黑并不能說明病情的輕重或治療有效,這是因為銀幣接觸空氣后發(fā)生了氧化,自然就會變黑。千萬不要用這種辦法給寶寶祛風,寶寶皮膚嬌嫩,雞蛋過燙或推得過重,很容易造成皮膚損傷。
吸涼氣不科學
這種方法不科學,現在有許多藥物和治療手段可以治療寶寶肚子受涼疼痛,比如中藥臍部貼敷。
小肚肚不舒服,你該如何做?
寶寶肚子不舒服,大便變稀時,可以將他的大便留個標本,一小時內送到醫(yī)院化驗,看看便常規(guī)是否正常。
如果醫(yī)生說沒什么問題,可以在家給他做些蘋果水、米湯喝,上面提到的幾種有用的方法也可以用。
今后盡量少讓寶寶吃零食,不要給他喝太多含糖量高的飲料,尤其是在飯前半個小時。夏季少吃冷飲。
注意腹部保暖。寶寶吃完飯后,不要讓他腹部著涼。
吃的東西不要太雜,不要冷熱夾雜著吃。尤其是吃了肉類食物后又喝冷飲,特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