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利利 張俊
殺人游戲:是一個集體活動,一般由11~13人組成,由法官、警察、殺手、平民角色構成,角色分布為一名法官、兩名警察、三名殺手。大家在游戲中針對誰是殺手進行分析、思考、討論、最后舉手表決誰是殺手。游戲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驗:有首次被殺的郁悶,被人冤枉出局的委屈,殺手僥幸保身的暗喜,大家揪不出兇手的焦急。玩殺人游戲可以從中鍛煉人面對問題時的思維能力,天黑時的細微聲音,每個人“殺人”的風格、表情、語言語氣、說話的時機……都可以作為判斷的證據。殺人游戲不僅僅在于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合作能力。 “殺人游戲”讓你習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我們還應該用換位思考的角度融入此游戲中,對于玩過此游戲的法學生,從法律的角度思考看待這個游戲,我腦海中最初閃現的是冤死一詞。在指認兇手的時候我們有時是根據自己的判斷或是跟隨大家的意見指認一名兇手,很多時候平民作為弱勢群體就會被冤死。從冤死的角度出發(fā)從這個游戲中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什么問題?
當無辜的平民被冤死,在極力為自己辯解后得不到大家的信任而被驅逐出局,此時的平民在我們現實中的角色與弱勢群體在面對冤假錯案無處伸張正義有相似之處。由此游戲我從法律的角度去思考想到的是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及司法公正。
弱勢群體是指某些方面處于相對弱勢的人群的總稱,比如在經濟方面,在文化方面等等。他們缺乏一些資源的占用能力,所以當他們的合法權益被侵害之后,會做出兩種不同的選擇,一個是妥協,另一個是抗爭。不同的態(tài)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導致不同的結果。
弱勢群體產生的客觀原因:其一,不受制約的公權力,在經濟制度轉變發(fā)展的過程中,少數人利用不受制約的特權占用本應屬于全體成員共享的社會資源,從而導致社會差距變大。其二,制度設計的不平等。城鄉(xiāng)二元化結構體系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優(yōu)質資源多向大城市流動。其三,司法不公是形成權利弱勢的又一原因。
弱勢群體的一些相關的法律問題事關很多方面,比如人民生活的穩(wěn)定、國家的繁榮與富強等等。弱勢群體的弱一詞是個相對的概念,參照不同的參照物結果也會不同。弱勢群體生活在了社會的基層,是社會群體組成的大部分,社會的繁榮建設靠的是基層人們的付出,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國家實力的明顯增強,國家有必要重視弱勢群體的權利,民主憲政不能只是束之高閣的法律文件,更應該加大實施,克服現存的問題,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發(fā)展。
為了更好的完善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不僅應從弱勢群體源頭本身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應該從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司法方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弱勢群體自身的法律意識淡薄,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識水平低,不能從自身轉變觀念,存有等、靠、要的心理。要讓他們知道“輸血”遠比不上“造血”活得更健康、更長久。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法律教育,提高弱勢群體的科學文化知識,改變弱勢群群體“貧困”的大腦,讓他們腦中有知識,手中有技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弱勢群體的基本現狀。
在我們的生活中,弱勢群體的權益十分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對于弱勢群體他們來說,司法方面的有利保護是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線。從我國目前侵害弱勢群體的案件來看,大多數涉及對公民的憲法權利的侵害。因此,憲法保護是對弱勢群體保護中最有利的方式之一,可以消除對弱勢群體的歧視,確保一個公平、公正的體制環(huán)境。為保證公民權利,實現司法公正,必須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由于受法律援助經費的限制,嚴重制約了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政府要完善并落實好現行的社會保障政策及法規(guī),強化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努力擴大就業(yè),促進弱勢群體擺脫貧困;加大行政執(zhí)法力度,對侵害弱勢群體合法利益的行為要嚴肅查處;設立專門的救助機構,建立專門的救助基金,專款專用,建立多層次的全方位的社會保障格局和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建立起使勞動者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失有所補、難有所助、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保障體系,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是保障人權的重要方面,司法是弱勢群體實現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武器。尊重和保障弱勢群體的人權是中國在保障人權方面最重要的特點,對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是對憲法修正案的具體落實,有利于更好的樹立中國的人權形象,有利于人權宣傳、人權教育和人權建設。
對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是司法公正的內在要求?,F代意義上的公正,首先表現為生存權、就業(yè)權、受教育權和社會保障權等基本權利的實現,如果注重了強勢群體的優(yōu)先權,而忽視了甚至侵害了弱勢群體的平等權,就勢必使社會公正的天平失衡。通過司法程序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對弱勢群體提供司法保護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現實需要。
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確立對弱勢群體司法保護的新理念,強化司法功能,取決于是否樹立先進的司法理念,而先進的司法理念的確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解放思想,敢于創(chuàng)新。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法院體制創(chuàng)新需堅定不移走改革的路子,中外司法實踐證明,司法獨立是人權保障的關鍵,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的、具有高素質司法審判人員組成的,有相應物質保障的司法機構。(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