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芳
摘 要:本文探討的是將圖畫書與幼兒日常的美術相結合,從圖畫書中挖掘幼兒喜愛的,同時又適合幼兒的美術形象,能引起幼兒操作興趣的美術手法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讓幼兒更深層次的感知圖畫書藝術,表現(xiàn)圖畫書藝術,從而提高幼兒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美術藝術修養(yǎng)。
關鍵詞:圖畫書; 藝術; 觀察; 動手; 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G61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5-111-001
戴維·劉易斯在《閱讀當代圖畫書:圖會文本》的導論中說:圖畫書的基本特征就是——圖畫與文字, 一個復合的文體。圖畫書不僅是視覺文學藝術、聽覺文學藝術,更是藝術家的行為文學藝術。幼兒欣賞圖畫書的同時,也是在欣賞不同的地區(qū)、民族、文化,不同藝術家的藝術行為。所以欣賞圖畫書不僅可以用眼、用耳,還可以用手。本文探討的是將圖畫書與幼兒日常的美術相結合,從圖畫書中挖掘幼兒喜愛的,同時又適合幼兒的美術形象,能引起幼兒操作興趣的美術手法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讓幼兒更深層次的感知圖畫書藝術,表現(xiàn)圖畫書藝術,從而提高幼兒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美術藝術修養(yǎng)。
一、引導幼兒挖掘圖畫書藝術,發(fā)展觀察能力
臺灣童書“教母”黃乃毓博士對圖畫書如此評價:“一本好的圖畫書其實就是一本畫冊,是藝術品!”藝術家常會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或圖畫書閱讀的對象選擇圖畫書的藝術手法。比如羅倫·柴爾德的《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作者根據(jù)自己對兒童的理解,認為置身網(wǎng)絡時代的孩子能夠理解、喜歡“混合了繪畫、照片、織品、計算機繪圖,像剪貼簿一樣效果和混亂”的出位的作品。所以這本圖畫書中的背景,包括墻紙、地板、豌豆和番茄等都是用色紙、花紋紙、雜志上的照片掃描進電腦,然后用Photoshop等軟件組合而成,最后呈現(xiàn)給讀者的就是剪貼而成的圖畫書。這種新奇、具有現(xiàn)代感、又犀利的風格給孩子帶來了直接的沖擊。因為有別于我們司空見慣的圖畫書風格,《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的叛逆符合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叛逆心理,這種繪畫技法、材料使用引起了現(xiàn)代孩子的關注與興趣。引導幼兒看圖時,幼兒根據(jù)已有經驗,感興趣的尋找發(fā)現(xiàn)豌豆是照片剪出來的,查理和勞拉是畫好后剪下來貼在背景上的,家里的壁紙是花紋紙貼上去的……他們不僅僅是在看圖畫書中的故事,更是在看,在挖掘圖畫書的藝術表達方式,他們的眼睛經過圖畫書的洗禮變得更加雪亮。
麥考萊說:所有人當中,兒童的想象力最豐富。一點不錯,李歐·李奧的《小藍和小黃》只有一群五顏六色的色塊滾來滾去,它們一起演繹了一個熱熱鬧鬧的故事。我們甚至不需要引導,眼尖的孩子早已發(fā)現(xiàn)那是一堆用彩色紙撕出來的圓形、橢圓形、方形……這樣一個在成人看來抽象又晦澀的故事,孩子們卻看的津津有味,甚至不需要文字。因為這種簡易的撕紙成像的方式更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能發(fā)現(xiàn)藝術能操作藝術的被認同的感覺。欣賞圖畫書,挖掘圖畫書藝術,開闊了幼兒藝術欣賞的眼界與水平,也提高了幼兒的欣賞圖畫書時的觀察能力。
二、引導幼兒表現(xiàn)圖畫書藝術,發(fā)展動手能力
圖畫書中的圖畫是適合幼兒閱讀欣賞,甚至模仿的。比如迪克·布魯納的米菲系列,單純的形象,沒有透視,只有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幾種基本圖形的變化形象;單純的色彩,同一塊面沒有色彩的變化,整本書只有紅、黃、藍、綠、黑、白等純色色塊、色線組成。但就是這樣一系列“單純到極限”的圖畫書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以小班涂色練習為例,在“大樹”“糖果”“小貓”“米菲兔”等形象中,幼兒涂色的首選就是“米菲兔”,簡潔的形象,大大的色塊,涂色方便,效果漂亮。幼兒在涂色的過程中既理解了圖畫書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處于涂鴉階段的幼兒喜歡隨意涂抹,并為涂抹中偶爾出現(xiàn)的有意的圖畫感到驕傲,所以幼兒喜歡使用大刷子與顏料進行繪畫。圖畫書《我砍倒了一棵山櫻花》,為了表現(xiàn)家鄉(xiāng)漫山山櫻花的風景,作者用水彩畫的形式表現(xiàn)了山櫻花盛開時令人心顫的景色,幻想、抒情、優(yōu)雅如歌,讓每個看過它的人無不為之心動。這本圖畫書延伸的美術活動中,我們根據(jù)幼兒已猜測出的美術手段(用水彩顏料作畫),開展了美術活動“美麗的山櫻花”。彩色蠟筆勾畫出簡單的櫻花樹輪廓,以及櫻花林中散落的房屋,然后用大大的排筆,薄薄的顏料,一筆一筆刷出一片夢幻的櫻花林。幼兒通過模仿圖畫書的構圖、技法,在美術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表現(xiàn)能力。
三、引導幼兒運用圖畫書藝術,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
幼兒閱讀圖畫書并不滿足于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他們反復閱讀圖畫書是因為他們從中在吸收接受作者所表達的美的意識、美的格調、美的技巧,然后把他所解讀和辨識的美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經驗,并用他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把這些藝術符號重組成新的作品,從而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拼貼對于能力逐漸增強的中大班幼兒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他們常會在自由創(chuàng)作中不自覺地將自己獲得的美術技巧運用進美術作品中。比如有的幼兒在閱讀了埃茲拉·杰克·濟慈的《下雪天》,了解了這本圖畫書使用的是拼貼的技法以后,他們就對拼貼或者確切的說應該是剪貼有了濃厚的興趣。一個孩子在畫《我家的小區(qū)》時,用一張剪得彎彎曲曲的長紙條來代表小區(qū)花壇的欄桿。有的孩子在創(chuàng)作《下雨天》(圖畫書《黃雨傘》的美術延伸活動)的時候,用各種顏色的紙剪出大大小小不同的雨傘粘貼在紙上,然后在傘下添畫人物的身體。
拓印對于幼兒完全是一種“變魔術”似的吸引力,因為沒人能預先猜測到拓印出來的形象是什么。圖畫書《彼得的椅子》作者用紙團拓印的方式表現(xiàn)爸爸和彼得身上的油漆,而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紙團拓印還能表現(xiàn)其他許許多多效果,比如在創(chuàng)作《我喜歡的花》時,幼兒用紙團拓印出自己喜歡的花朵,有的幼兒拓印出了穗狀花型,有的幼兒拓印出了團狀花型,還有的拓印出了散點狀的小花,宛如滿天星……一種方法,無數(shù)種創(chuàng)意,這就是孩子無窮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閱讀圖畫書,不僅閱讀文字、閱讀內涵、閱讀圖畫,還要閱讀它所帶來的藝術?!毒V要》指出: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yǎng)幼兒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精美的圖畫書就是幼兒生活中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我們要充分把握這些幼兒身邊的資源,通過深入挖掘圖畫書,發(fā)展幼兒的藝術觀察能力、藝術表達能力、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讓幼兒更加深刻的理解圖畫書這一文學美術綜合藝術,讓圖畫書真正成為每個孩子人生第一道藝術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