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親朋相聚都愛喝點白酒。市場上白酒琳瑯滿目,原料標簽卻大多千篇一律,標示大米、小麥、高粱等。這些白酒真是“純糧”釀成嗎?
在北京市京客隆、歐尚等多家大型商超,記者根據不同價位和品牌,隨機選取了20款白酒,發(fā)現其中標簽原料表標注使用了食用酒精與食用香料的白酒僅只有3款,占比15%,分別是古井貢酒集團的“純糧酒”、河北三井“小刀酒”和四川梁井酒廠的“高粱酒”,均為500毫升裝,價格在10元以下。
而同為10元左右低價位的其他白酒,43°牛欄山二鍋頭原料僅標示為“水,高粱,大麥,豌豆”,39°的5年陳釀紅星二鍋頭標價11.9元,原料表也僅為“水、高粱和小麥”,都并未標示其他成分。
此類白酒到底是酒精勾兌而成的(或者以少量純釀加酒精勾兌),還是純糧釀制的,消費者大致會有一個判斷。但問題是,商家這樣含糊的表述,倒是顯示出商家的精明。
非純糧釀制的勾兌白酒究竟有多少呢?
依靠食用酒精兌水或者以純糧釀制的基酒加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占相當大的比例,這是業(yè)界的一個共識。貴州某白酒銷售公司總經理曾在接受廣州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白酒市場至少有60%至70%的白酒,屬于非純糧釀造的勾兌酒。
一位白酒行業(yè)資深專家用幾個數據加以解釋,2013年我國白酒產量達到1000多萬噸,銷售額達到4000多億元,而只有不到1/4是純糧固態(tài)釀造的高檔白酒,銷售額也僅1000億左右,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非固態(tài)法發(fā)酵的勾兌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