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會 張京都
1 園地選擇
應盡量選擇空氣、水源、土壤等環(huán)境未受污染,地勢平坦開闊、排水條件好,土壤滲透性強、通氣性能好,地下水位較高、土質(zhì)肥沃的地塊,且每個生產(chǎn)小區(qū)占地面積50畝以上,地塊規(guī)整,便于建造鋼架大棚。
2 苗木培育
2.1 砧木準備 酸棗仁育苗無需沙藏,機械播種,省工省時省成本,發(fā)芽率高,出苗整齊,棗苗生長 旺盛。
春季地溫達到10 ℃以上(一般在4月上中旬)即可播種酸棗核或仁。播前平整、灌溉、耕翻、耙耱土地,播后鋪膜。采取寬窄行播種方式,寬行距 60 cm,窄行距30 cm,株距15 cm左右,每畝條播酸棗核20 kg或仁2 kg,即可達到留苗10 000株左右的要求,點播為條播用種量的7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用酸棗仁播種育苗的地應實在些,以利于種子扎根和破土出苗。一般播后1個月左右即可 出全苗,出苗后注意及時破膜放苗和間苗,當苗高達40 cm左右時摘心,以增粗基徑。苗期應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2.2 嫁接過程 采集接穗可在落葉休眠后到枝芽萌動前進行,以2—3月為好。接穗應選芽點飽滿、粗細一致的當年生一次枝,接穗采集后及時蠟封。具體做法:蠟封前先剔除枝條上的托刺,然后在每節(jié)距芽點上部1 cm、下部5~8 cm處分段剪截,蠟封時蠟液溫度以80~100 ℃為宜,溫度過低蠟層易脫落,過高則易燙傷接穗,蠟層應薄厚均勻、全面周到。最后將接穗裝入塑料袋或紙箱內(nèi),存放在冷庫中備用,平時加強濕度管理,防止接穗腐爛或失水。
嫁接一般在發(fā)芽前15~20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10 ℃以上,樹液開始流動時)進行。為提高嫁接成活率,可在春季嫁接前1周灌1次透水,尤其是干旱地區(qū)和干旱年份。
2.3 嫁接方法 采用一把剪子嫁接法,因削接穗、劈砧木均用修枝剪完成,故而要求修枝剪一定要開刃好、鋒利且刀口不變形。
1)削接穗。①第一剪:左手持接穗芽端,芽點朝下,接穗下端朝外,在距芽點5~6 cm處,將剪口平面與接穗上端呈30°~45°夾角向下剪成一斜面。 ②第二剪:芽點朝外,拇指與中指捏住芽兩側(cè),食指伸開,支撐住接穗下端,張開剪口,以剪口窄邊卡在第一個切面與食指指端之間,再以刃邊貼住接穗削成長3~4 cm的斜面。③第三剪:芽點朝里,繼續(xù)固定接穗,食指稍彎曲,以不接觸已削成的斜面為限,再以剪刀窄邊卡在第二個削面前端,然后刀刃貼緊接穗,靠剪口窄邊的支力和右手向前的削力共同作用,剪削成第三個斜面,同時第一個斜面已被剪去。這時,接穗下端已形成一個楔體,楔體靠芽一面長而寬,背面則短而窄。④第四剪:在楔體前端邊緣不平或不齊時應進行修整,以避免不易插穗和砧穗接觸不良。具體做法:芽點朝外,按第三剪方法固定接穗,剪口平面垂直芽的側(cè)面,并與接穗成30°~45°夾角,沿邊緣剪齊即可。
2)剪砧木。①第一剪:嫁接前先將砧木平茬,嫁接時選根頸處的平直部位,將剪刀斜朝下30°~45°剪砧,使砧木斷面成一斜面。②第二剪:在斷面高的一側(cè)邊緣上,剪口平面與垂直方向成一夾角剪下,夾角大小因砧木粗度而異,一般為20°~30°,切口面斜向下方,剪至砧木的1/2~2/3粗度處即可,切面長3 cm左右。
3)插接穗。插穗時,芽面一側(cè)與砧木劈口光滑的一側(cè)靠緊,使二者形成層對齊,慢慢插至接穗略露白即可。當砧穗粗細不同時,以一側(cè)形成層對齊為準。
4)綁帶。將已剪好的長10 cm、寬3 cm的塑膜條(彈性好,厚度0.14 mm)自下而上包嚴綁緊,不能留有縫隙,以免接口失水或進水,同時可減少接口處砧木萌生。
2.4 接后管理 為保證接穗正常萌芽生長,應及時除去砧木萌芽,一般來說,自萌芽起1周1次,連抹3次,直至不影響接穗萌芽和正常生長。如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頭現(xiàn)象,應及進選優(yōu)去劣留單頭;有些品種的二次枝只抽生棗吊,應盡早掐去棗吊尖,以刺激主芽萌發(fā)棗頭。另外,應加強前期肥水管理,一般苗高10 cm左右時結(jié)合追肥澆水1次,以后視苗木生長狀況和旱情再澆1次,至落葉后土壤封凍前灌越冬水。生長期除追肥外,應每隔15天葉面噴施0.3%尿素等促進苗木生長。注意防治萌芽期的食芽象甲、金龜子和生長期的紅緣天牛、紅蜘蛛。
3 栽植建園
建園苗木應選用品種純正、苗木質(zhì)量符合《紅棗苗木質(zhì)量等級》(DB61/T 324.3—2012)標準的一級“秦寶冬棗”2年生嫁接苗。
栽植密度按照鋼架大棚設(shè)計布局,每棚栽植 4行,行距3 m、株距1.5~2 m,畝栽植111~165株。栽植前全園深翻30 cm以上,整平土地;按照確定的株行距畫線定穴,穴的規(guī)格為0.8 m× 0.8 m×0.8 m,開挖樹坑時將表土(淺層土)、心土(深層土)分置。
可秋栽也可春栽。春栽以4月上中旬為好,秋栽以落葉后為好。苗木栽植時,將20 kg有機肥與表土(淺層土)混勻備用,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先將1 kg過磷酸鈣施入樹坑最下層,然后將混好有機肥的表土填入,均勻覆蓋在肥料上,避免樹苗的根部直接接觸肥料,用腳踏實,中央要略高于四周。填土深度根據(jù)棗苗大小,距穴口20~ 30 cm,接著放入樹苗,培入混合土,在培土到一半時,將樹苗稍微上提一下,防止樹苗窩根。提苗后踩實培土,使根土密接,然后再填入混合土至2/3處踩實,最后將剩下的混合土全部填入,進行第3次 踩實。
栽好樹苗后,按行向做1 m寬的營養(yǎng)帶,栽后立即澆水,水量為 15 kg/株,栽植后7天再灌1次水,淺耕封土,覆膜保墑。另外,要注意檢查苗木成活情況,及時補栽。
春夏季干旱少雨,蒸發(fā)量大,栽后可視降雨情況灌溉。在棗苗生長高峰期(6—7月),新梢長至10~15 cm時株施0.1~0.2 kg尿素。分枝多的苗木適當修剪。對出現(xiàn)假死現(xiàn)象的苗木應盡快澆水,促使發(fā)芽生長。8月份以后禁止施入氮肥,防止新梢后期旺長,冬春季干梢。新建園中有間作物的,一定要留出樹行兩側(cè)各0.5 m(即1 m寬)的保護帶。此外,還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4 大棚建設(shè)
定植第1年秋季或第2年春季建造鋼架大棚,長寬高為60 m×12 m×3.6 m。棚架間距3 m,建設(shè)工序為:機械平整土地,人工地基處理、整平;做預埋裝,人工挖坑,尺寸50 cm×50 cm,做埋件,混凝土澆筑;安裝主拱架、總拉管、平衡線、防風撐、門柱骨架和門,材料使用熱鍍鋅管。
5 整形修剪
5.1 主要樹形 適合“秦寶冬棗”鋼架大棚栽培的樹形有細長紡錘形、簡易疏層形、開心形,其中開心形適合棚向兩邊整形,紡錘形和簡易疏層形適合中間兩行整形。
細長紡錘形樹高2.5~3.2 m,主干直立,干高50~60 cm,主枝6~8個,在主干上均勻排列,相鄰兩主枝間隔30~40 cm。主枝基角60°~80°,主枝上直接著生結(jié)果枝組。主枝長1 m左右,冠徑2 m左右。
簡易疏層形具有明顯的中央領(lǐng)導枝,全樹有主枝7個,分3層,層間距1 m左右,主枝開張角度為50°~60°,每主枝上選留側(cè)枝1~3個,側(cè)枝間距 70 cm左右,樹高控制在3~3.4 m。樹形特點是層性明顯,主側(cè)枝配置合理,冠內(nèi)通風透光,樹體健壯,壽命長,是稀植棗樹的最佳樹形。
自然開心形樹體較小,樹干上著生3~4個主枝,開張角度一般為30°~40°,每個主枝斜側(cè)向外著生1~2個側(cè)枝;結(jié)果枝組均勻分布在主側(cè)枝周圍,形成中心較空的扁圓形樹冠。樹體矮小,結(jié)構(gòu)簡單,透光性好,整形容易,便于管理。
5.2 整形修剪
1)幼樹期修剪。密植園定植后1~3年主要是迅速擴大樹冠,培養(yǎng)小型結(jié)果枝組,增加枝葉量和光合面積。按照目標樹形,采用夏季摘心、目傷、拉枝、短截等方法,培養(yǎng)主枝或結(jié)果枝組。
2)盛果期修剪。定植后4~5年主要是整形。只要枝條不影響樹形和通風透光,一律不疏不截,增加結(jié)果數(shù)量,使整形與結(jié)果同步進行。經(jīng)過兩年可完成整形任務?!耙允铻橹?,疏截結(jié)合,去密留稀,去弱留強”,建造良好的樹體骨干結(jié)構(gòu),適時進行結(jié)果枝組更新。
6 溫濕度控制
2月上旬后覆膜扣棚升溫,從常溫到棚溫15~18 ℃需1周時間。
萌芽前晝溫保持15~18 ℃,夜溫7~8 ℃,相對濕度70%~80%;萌芽后晝溫保持17~22 ℃,夜溫10~13 ℃,相對濕度50%~60%;抽枝展葉期晝溫保持18~25 ℃,夜溫10~15 ℃,相對濕度50%~60%;初花期晝溫保持20~26 ℃,夜溫12~16 ℃,相對濕度70%~85%;盛花期晝溫保持22~35 ℃,夜溫15~18 ℃,相對濕度70%~85%;果實發(fā)育期晝溫保持25~30 ℃,相對濕度小于60%。
當棚外溫度接近或高出棚內(nèi)棗樹生育期所需溫度時,逐漸揭開薄膜,適應外界環(huán)境;果實成熟期遇連陰雨,可在著色始期臨時覆防雨薄膜,但四周必須打開,保持通風。
7 土壤管理
1)深翻改土。棗果采收后,結(jié)合秋季施肥深耕,深度20~30 cm,深耕施肥后及時灌水;春耕覆膜于扣棚后進行。1~3年生新棗園,每年結(jié)合秋施基肥深翻擴穴,全園3年完成。
2)中耕除草。全年3~5次,深度10~20 cm。生長季尤其是雨季,樹盤應及時中耕除草,松土保墑。
8 施肥
8.1 基肥 盛果期樹畝施農(nóng)家肥3 000~5 000 kg,幼樹畝施農(nóng)家肥1 500~2 000 kg。幼園結(jié)合定植帶深翻改土溝狀施肥,溝深30~40 cm;掛果園采用撒施或溝狀施肥,撒施肥料可結(jié)合全園翻耕進行,翻耕深度10~15 cm。
8.2 追肥 全年土壤追肥2次,盛花期1次,以氮肥為主,根據(jù)樹齡株施尿素0.5~1.5 kg(5~15年生樹0.5 kg/株;15~30年生樹1 kg/株;30年生以上樹1.5 kg/株);果實膨大期1次,以磷、鉀肥為主,株施廄肥50 kg或磷、鉀肥2 kg。限制使用含氯復合肥。
8.3 葉面追肥 全年葉面追肥2次,花前和果實膨大期各1次,花前以氮肥為主,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常用葉面肥濃度: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0.3%,硼砂0.1%~0.3%。
9 水分管理
澆好催芽水、促花水、膨果水和冬灌水,灌水方法有畦灌、穴灌、噴灌、滴灌和樹盤內(nèi)灌水。春季連陰雨天不能澆水。
10 花果管理
10.1 花期環(huán)剝 定植后第2~3年環(huán)剝。日均溫達到25 ℃以上,且連續(xù)維持3天即可環(huán)剝。高接換頭的棗樹環(huán)剝部位宜選擇在主枝、骨干枝、側(cè)枝上;密植棗園在主干中下部,或主枝、側(cè)枝上。環(huán)剝寬度根據(jù)樹齡、樹勢,一般控制在3~8 mm。
10.2 花期環(huán)割 在樹干或主枝上環(huán)割1~2圈,切斷韌皮部,深達木質(zhì)部。若樹勢較旺,可環(huán)割2圈,間距10 cm左右,中間留1個活枝;若樹勢較弱,可先割1圈,5~6 天后在其上5~6 cm處再割1圈,花期連續(xù)環(huán)割3次。
10.3 夏剪摘心 骨干枝棗頭5~8個二次枝時摘心,結(jié)果樹有空間的留2~4個棗頭作為營養(yǎng)枝,其他棗頭根據(jù)生長空間隨生長隨摘除。
10.4 花期噴微肥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盛花期噴10~15 mg/kg赤霉素,或0.1%~0.3%硼砂或硼酸鈉。 一般選擇晴天、無風的上午10:00前或下午 5:00后進行。正常年份噴1~2次,干旱少雨年份噴2~3次,間隔期7~10天。
10.5 花期噴水 一般在下午近傍晚時噴水較好。一般年份噴2~3次,嚴重干旱年份噴3~5次。一般隔1~2天噴1次。可與葉面噴肥或噴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一起實施。
10.6 棚內(nèi)放蜂 棗為蟲媒花,花期放蜂能有效提高棗樹坐果率。放蜂期間嚴禁使用對蜜蜂有劇毒的農(nóng)藥。
10.7 幼果期管理 幼果期噴施100 mg/kg萘乙酸+氨基酸類葉面肥,或0.3%硼肥,減少落果,連噴2次,間隔1周。
11 病蟲防治
11.1 棗樹綠芒蝽的防治 萌芽前,全樹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萌芽長至0.5~1 cm,有蟲害發(fā)生時,在棗樹基部涂粘蟲膠控制害蟲上樹,樹上噴1 200~1 500倍液樂斯本、1 200倍液聯(lián)苯菊酯等控制蟲害。注意噴藥必須仔細到位,不留死角。
11.2 棗樹紅蜘蛛的防治 生長前期刮樹皮,翻刨樹盤,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螨。4月下旬、5月底、7月初在樹干中下部涂抹5~10 cm寬的粘蟲膠環(huán),當蟲口密度平均達到0.5只/葉時,及時用阿維菌素5 000倍液防治。
11.3 棗樹灰霉病的防治 加強棚內(nèi)通風透光,控制好澆水量和棚內(nèi)空氣濕度。感病后可用代森錳鋅或百菌清防治。
11.4 棗果炭疽病的防治 春季結(jié)合修剪清理棗園,去除棗樹上殘留的染病棗吊,連同修剪下來的枝條集中燒毀。6月下旬噴施10%世高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加6 000倍液天然蕓薹素碩豐481,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次。
12 果實采收
適宜采收期為棗果白熟期至棗果半紅期,嚴禁早采早收。應帶把采收,輕拿輕放,以便運輸貯藏。
鏈接:
秦寶冬棗
西安市林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從黃驊冬棗中選育的鮮食棗品種,通過陜西省林木良種審定。樹體中等,樹姿開張,生長健旺,成枝力強。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8%~42%,可食率 96.9%,品質(zhì)極上。成熟較晚,9月底(白熟期)至10月中旬(完熟期)可陸續(xù)采收。穩(wěn)產(chǎn)、豐產(chǎn)性較強。果實近圓形,果面平整光潔,果個較大,果形美觀;果皮薄而脆,陽面赭紅色;果肉綠白色,酸甜可口,細嫩酥脆;裂果輕,抗病性較強。適宜在西安及其同類生態(tài)區(qū)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