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彤
摘 要:本文以吉利收購沃爾沃事件為例,從中美兩國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為切入點,研究吉利在中美媒體中的不同媒體形象。在研究過程中,以newsbank作為語料來源,運用運料庫分析工具wordsmith進行分析。在分析處理語料的基礎上考察吉利集團的中美媒體形象,發(fā)現(xiàn)吉利及其他民企跨國收購后企業(yè)形象建立、企業(yè)形象宣傳等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吉利 企業(yè)媒體形象 收購 語料庫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企業(yè)掀起了跨國收購、并購的熱潮。在這個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參與到跨國收購、并購中去。2010年,中國汽車企業(y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從福特手中購得沃爾沃轎車業(yè)務,并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本文以吉利收購沃爾沃事件為例,從中美兩國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為切入點,研究吉利在中美媒體中的不同形象。在研究過程中,使用newsbank和語料庫分析工具wordsmith進行分析,使得研究結果更加客觀公正。從而驗證此次跨國收購是否有效提高了吉利的國際形象,發(fā)現(xiàn)吉利及其他民企跨國收購并購后面臨的媒體形象問題、企業(yè)宣傳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2.話語分析理論研究述評
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理論最早發(fā)源于語言學,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哈里斯(Zelling Harris)在1952年第一次使用了“話語分析”這個術語。在我國大陸,話語分析的研究起步則相對較晚且發(fā)展極不平衡,新聞傳播學刊上出現(xiàn)的零星文章的作者也是來源于語言學或外語教學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在采用話語分析理論對新聞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一部分集中在理論的系統(tǒng)介紹階段,另一部分是以話語分析為研究工具進行一些個案研究。
通過對已有文獻資料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學界對中國民企并購個案的研究尚少。并沒有通過存在的現(xiàn)象,來探究社會、文化的深層原因。國內學者對吉利并購沃爾沃事件多從企業(yè)并購角度談起,并未從傳播學視角進行總結。
3. 具體分析
2010年,中國汽車企業(y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從福特手中購得沃爾沃轎車業(yè)務,并獲得沃爾沃轎車品牌的擁有權。
通過Newsbank查找美國媒體報道,數(shù)據(jù)顯示:自3月28日起共有9篇報道,其中包括一條視頻新聞。將中國唯一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對吉利并購事件的報道做相應數(shù)據(jù)整理,進行對比分析。
利用Wordsmith語料分析軟件,在中美兩國報道中隨機各抽取8篇報道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媒體報道的8947字中,Geely僅出現(xiàn)16次,比例占 0.17%。中國媒體報道的4985字中,Geely出現(xiàn)83次,比例占1.65%。從數(shù)據(jù)可知,美媒的報道并未體現(xiàn)對吉利的關注。從內容上可知,美媒在提到吉利時僅對收購事件進行客觀敘述,重點放于沃爾沃公司。美媒報道中主語以沃爾沃公司為主,吉利僅作為商業(yè)并購中的收購方被提到,并未有大篇幅評論。如美媒報道中:“We're told Volvo Rents, a subsidiary of Sweden's Volvo Group (its car company is now owned by China's Geely Automobile) is buying U Save Equipment Rental, an independently owned company on Bayshore Boulevard that's been in business in San Francisco for 25 years.” 內容上主要是評論沃爾沃公司的商業(yè)操作,吉利只因作為沃爾沃的收購者在括號中被提到??傮w來說,美國媒體對吉利關注度不高,以軟性新聞報道為主,多以援引吉利公司,出現(xiàn)頻率極少,一篇文章一兩次并在講述過程中以沃爾沃品牌為主,沒有提高吉利公司的形象。主流媒體報刊沒有涉及報道,全國性小媒體和地方媒體關注。
而在中國媒體報道中,吉利不僅出現(xiàn)的頻率高,并常以主語出現(xiàn)。吉利收購沃爾沃事件在中媒報道中吉利為主體而沃爾沃為客體,這與美媒報道形成鮮明對比。中媒對此收購事件影響的熱烈反應與美媒較低的關注度形成鮮明對比。
4. 結語
中國媒體對吉利收購沃爾沃事件有著極大關注。但此收購事件引起的廣泛關注僅停留在國內,并未在國際引起較大反響。筆者借以希望更多如吉利一樣的中國民企,在具備“走出去”的經(jīng)濟實力的同時,更加關注企業(yè)自身的媒體形象構建。能從西方媒體思維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如何更好構建企業(yè)媒體形象;能夠運用跨文化交際中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進行有效宣傳,為自己企業(yè)的海外經(jīng)營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海娜.中美財經(jīng)類報紙對經(jīng)濟危機事件報道比較分析——以《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和《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為例[D].北京大學,2010.
[2]孔震,白琨,單娟等.中美主流報紙報道角度對比分析[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21-24.
[3]時海濤,于峰.吉利收購沃爾沃案例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8):250-251.
[4]Belsie, Laurent. "Car safety: Is your 2011 dream car a top pick?."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The (Boston, MA) 23 Dec. 2010, Business: NewsBank. Web. 15 Nov.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