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杰
圖書館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大學的第二課堂,是學生汲取精神營養(yǎng)的心靈家園。圖書館是大學的標志性建筑,是“校園客廳”,是大學的名片。近幾年經過幾輪評估,高?!耙栽u促建”,相當數量的院校都在建設新的圖書館,職業(yè)院校也不例外。新館建設,百年大計。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我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就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如何建設一個自由開放、休閑舒適的圖書館?一個充滿人文關懷、文化內涵豐富的圖書館?如何實現服務立館與文化育人的結合?將要興建的新館就像一張的畫布,一張問卷,擺在面前。作為職業(yè)院校的圖書館,最終以什么樣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展示給讀者,是我們大家和圖書館人面臨的重要課題,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
一、職業(yè)院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應彰顯職業(yè)教育特色
作為職業(yè)院校圖書館,直接為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科研服務,其文化建設應體現職業(yè)教育特點。
1、要注重企業(yè)文化、行業(yè)動態(tài)等展示宣傳,把企業(yè)文化融入到新館文化的建設中。
2、資源收集上,要應重視先進生產工藝、技術革新、先進技術應用案例、職業(yè)標準、新興職業(yè)等內容的收集。資源布局上,以職業(yè)群為組織線索,打破傳統(tǒng)的按二十二大類排架布局。
3、成立創(chuàng)新中心,為學生創(chuàng)新提供空間和平臺。為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研討、創(chuàng)新、發(fā)明、制作提供環(huán)境、文獻資料服務,組織展示學生大賽獲獎作品、學生優(yōu)秀設計作品、科技成果展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實現自我教育的平臺。
4、建設文化展示區(qū),發(fā)揮名片作用。開辟校史展區(qū)、教學成果展區(qū),建立主題文化長廊:杰出校友墻、畢業(yè)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優(yōu)秀案例、優(yōu)秀書畫藝術作品等,豐富文化內。
二、圖書館文化建設應該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引領
積極采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和科學方法,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以引導和主動適應數字時代讀者對新事物的需求,真正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1、引入現代智能技術管理手段,比如引入RFID智能圖書管理系統(tǒng),實現自助借還;引入電子讀報機、掃二維碼借電子書等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
2、無線全覆蓋無盲區(qū),走廊、休閑區(qū)、閱覽區(qū)等電源插座隨處可使用。
3、通過平臺建設,對異構數據庫進行整合,實現一站式檢索服務。實現校外遠程訪問圖書館數據庫,實現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
4、開通移動圖書館,主動適應讀者的閱讀行為習慣,提高資源利用率。
三、圖書館文化建設應該著重體現人文關懷
在臺灣的博物館和超市,會看到這樣的標牌:“本館(或本店)有攝像監(jiān)視,請你保持微笑!”后面一句話出乎意料!它不是“防偷防盜、違者罰款”等生硬的說教,讓我們不由贊嘆這從容而有風度的忠告。充滿了人性關懷和尊重,這大概是文化的魅力吧。
1、提示語溫馨委婉,相信每個人的本“善”,從內心給讀者以真誠的尊重。
2、關注當代大學生多樣化需求,開展更多人性化服務。開設休閑閱讀區(qū):咖啡廳、背景音樂、手邊圓桌上配以休閑雜志;文化用品服務區(qū);配置自助打印、復印設備;設立視聽室、研究室、討論室。打造休閑、舒適的“讀者之家”,體現人文關懷。
3、強化服務禮儀。統(tǒng)一著裝,佩戴標志;使用文明服務用語:比如:請稍等 、您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即使有讀者攜帶未辦理外借手續(xù)的書籍離館,也要相信他是無心之失,請他辦理手續(xù),并謝謝配合。給讀者充分的尊重。
四、打造“文化育人”的環(huán)境文化
1、環(huán)境文化建設要營造育人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是課堂。在墻體、樓道、門廳等物理空間張貼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壁飾、字畫、科學家畫像,放置雕塑、綠色植物,運用窗簾色彩、家具布置、背景音樂,來豐富空間效果,烘托出濃郁、高雅的文化氛圍,使讀者賞心悅目,留連忘返,營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引導讀者的行為,美化讀者的心靈。
2、標志、標識要簡明、清晰、協(xié)調、統(tǒng)一。標志是圖書館形象視覺識別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圖書館理念與文化的載體,不僅可以展現圖書館良好的形象和獨特的人文精神,還以簡潔、易記的圖式特征,成為圖書館品牌和形象的最佳代言。標識包括礎設施標識、安全標識、功能區(qū)分布標識、藏書分布標識、導讀和活動、溫馨提示等。
五、打造“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文化
開展“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是圖書館核心價值的體現。一切服務工作必需貼近讀者、方便讀者。應積極創(chuàng)造能吸引和感染讀者的圖書館服務文化。
1、實施“超市式”開放服務:讀者通過圖書館設在大門的門禁系統(tǒng)識別身份后,可隨意進入各館各室,可以攜帶自己的學習資料、背包等物品入館,給讀者提供更加開放、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2、實施“藏、借、閱、檢、習、研”一體化管理新模式。管理服從于服務,服務服從于讀者。最大限度地為讀者提供一個沒有人為限制的富于人性化的讀書學習空間。便于讀者方便、快捷、高效地獲取各種信息。
3、制度文化建設上,在充分尊重、保障讀者權益的前提下,規(guī)范讀者的行為。制度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原則、平等原則,制訂與新館服務理念相適應的管理制度。比如延長開館時間、放寬借閱冊數、借閱期限;對讀者容易出現的違章問題,給予充分理解和人性化處理,從鼓勵讀者多讀書的角度去考量,而不是為方便管理而限制讀者,這樣才能使圖書館成為文明的殿堂。
六、引入學生參與的民主管理文化
讀者是圖書館真正的主人。讓讀者參與圖書館的管理與決策,才能實現服務與需求的無縫對接。充分發(fā)揮讀者協(xié)會、學生館員、教師聯絡員、圖書工作委員會等組織的作用,發(fā)揮大家的智慧,使圖書館工作更接地氣,讓圖書館真正變成讀者之家!
參考文獻:
[1]孫霖冰.視覺識別系統(tǒng)在我館閱讀環(huán)境建設中的運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6
[2]陳中葦,王倩天.堂該是圖書館的模樣[J].建筑手記,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