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反應器是現代煉油工業(yè)的關鍵設備,主要用于石油煉制或重質油的加氫裂化、加氫精制等工藝過程。加氫反應器的工作溫度一般在400℃以上,工作壓力為20MPa,接觸介質為油氣、氫氣、硫化氫等腐蝕介質,屬于有爆炸性危險的高壓臨氫承壓設備,技術水平及安全性要求極高。
大型加氫反應器主要采用鍛焊結構,普遍采用2.25Cr1Mo(或相當牌號12Cr2Mo1)鋼進行制造。隨著加氫裝置技術的進步,反應器尺寸也越來越大,設計條件更加苛刻,如仍采用原先的結構鋼來制造大型反應器,往往會造成器壁太厚、總質量過大等問題,從而給制造、運輸和安裝帶來很大困難。
國外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醞釀和開發(fā)新的Cr-Mo鋼,其中添加釩改進型2.25Cr1Mo0.25V鋼(或相當牌號12Cr2Mo1V)獲得迅速發(fā)展和推廣應用。該材料除具有Cr-Mo鋼的性能特點外,還具有更多的優(yōu)異性能,如強度高、抗氫腐蝕性強、抗氫脆性能明顯改善、抗回火脆化性能更好、抗氫致剝離裂紋能力優(yōu)越等。
為滿足市場需求,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簡稱上重公司)積極研發(fā)加氫反應器用2.25Cr1Mo0.25V鍛件,在2010年投料試制一件模擬環(huán)鍛件,并順利通過行業(yè)鑒定。目前相關產品已進入批量制造階段。
與2.25Cr1Mo相比,2.25Cr1Mo0.25V最重要的改變是添加了約0.25%的釩元素。釩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以獨立的彌散分布的VC細質點存在,可提高鋼的強度。此外,釩還可以細化晶粒,從而提高鍛件的強韌性。通過添加0.25%~0.30%的釩元素,2.25Cr1Mo0.25V鍛件的強度及許用應力、最高使用溫度、抗氫性能較2.25Cr1Mo鋼有較大幅度提高。
為滿足更高的使用要求,除了添加釩元素,還提高了C含量上限,并對有害元素提出了更嚴格的控制要求,兩種鋼種的成分要求見表1。
表1 2.25Cr1Mo和2.25Cr1Mo0.25V成分對比 (wt%)
為保證鍛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使用壽命期內的可靠性,2.25Cr1Mo0.25V鍛件要求盡量降低回火脆化敏感性系數J和X系數值,一般要求J系數≤100,X系數≤12×10-6。
J系數和X系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元素以百分數含量代入。
式中元素以10-6含量代入。
為保證力學測試試料的代表性,2.25Cr1Mo0.25V鍛件要求在熱處理條件最不利的1/2壁厚(0.5d)位置取樣,試料距鍛件端面至少有1倍壁厚(d)的距離。
加氫鍛件在后續(xù)設備制造過程中需要進行焊接和焊后熱處理,此階段的焊后熱處理相當于對鍛件再次進行回火。由于Cr-Mo鋼不同程度的存在回火脆化傾向,為證明鍛件在焊后熱處理也有足夠好的性能,所有力學檢測試樣在進行試驗之前需進行模擬焊后熱處理,包括最大程度焊后熱處理(Max.PWHT)和最小程度焊后熱處理(Min.PWHT),其工藝曲線見圖1和圖2。
圖1 最大模擬焊后熱處理工藝
圖2 最小模擬焊后熱處理工藝
2.25Cr1Mo0.25V鍛件的低溫韌性指標與2.25Cr1Mo相同,即-30°CAKv沖擊功平均值≥54J,一組三個試樣允許一個低于平均值,但不得低于47J。2.25Cr1Mo0.25V鍛件的拉伸試驗考核值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數據對比見表2。
表2 2.25Cr1Mo0.25V和2.25Cr1Mo拉伸性能指標對比
為評估鍛件的回火脆化傾向,需對部分最小模擬焊后熱處理(Min.PWHT)試樣再進行了分步冷卻脆化處理(S.C),工藝曲線見圖3。
圖3 分布冷卻脆化處理曲線
2.25Cr1Mo0.25V鍛件回火脆化傾向應滿足vTr54+3△vTr54≤0°C。
由于添加的釩元素導致鍛件焊接裂紋敏感性更高,故需要更高的焊接預熱和焊后熱處理溫度。2.25Cr1Mo鋼的焊后熱處理溫度一般在676~704°C范圍,而2.25Cr1Mo0.25V提高至691~710°C。為降低焊后熱處理的回火疊加效應對加氫鍛件性能的惡化程度,一般要求鍛件的性能熱處理回火溫度高于焊后熱處理10~15°C,這些附加要求提高了鍛件制造難度。
為開發(fā)和驗證2.25Cr1Mo0.25V鍛件制造工藝技術,上重公司與石化設計院、設備制造企業(yè)合作,在2010年投料試制模擬環(huán)鍛件。為保證模擬環(huán)鍛件的代表性,模擬環(huán)鍛件的外形、壁厚(d)、重量均與實際產品相同,尺寸見圖4。模擬環(huán)鍛件的技術要求基于目前實際產品,并同時覆蓋美國石油協(xié)會行業(yè)標準API934《高溫高壓臨氫2.25Cr和3Cr鋼制壁壓力容器材料和制造要求》和中國能源行業(yè)標準NB/T 47008《承壓設備用碳素鋼和合金鋼鍛件》的要求。
為進一步掌握模擬環(huán)鍛件性能分布情況,除在技術規(guī)格書要求的相對180°C 2個象限的壁厚0.5d處取樣外,還在全部4個象限,內、外壁厚0.25d和內、外表面上進行了取樣。對于每個取樣位置,規(guī)格書僅要求拉伸取縱向、沖擊取橫向,為進一步評估鍛件性能的各向異性,在所有取樣位置均同時測試了縱向和橫向的拉伸、沖擊性能。
圖4 模擬環(huán)鍛件最終尺寸
根據模擬環(huán)鍛件技術要求及設備特點,制定研制工藝流程如下:
冶煉→熔煉成分分析→鍛造→鍛后熱處理→粗加工→無損檢測(超聲波檢測)→焊接緩沖環(huán)→性能熱處理→取樣→試驗→最終機加工→成品檢測。
2.25Cr1Mo0.25V的主要合金元素有C、Cr、Mo和V,這些元素可提高材料的淬透性、保證鍛件的強度和韌性,考慮到2.25Cr1Mo0.25V鍛件的強韌性要求很高,上述元素都需控制在規(guī)范的上限。Mn、Si元素對鍛件的強度也有貢獻,但較高的Mn和Si不利于降低J系數。在保證J系數足夠低的前提下,可適當提高Mn和Si含量。
此外, Sb 、Sn 、As、P、S等有害元素損害材料的韌性,增加回火脆性傾向,應盡量降低,這也是獲得較低的J系數和X系數值的關鍵所在。
制造2.25Cr模擬環(huán)鍛件需要103t雙真空鋼錠。冶煉工藝的目標是精確控制成分和保證鋼水純凈度。根據2.25Cr1Mo0.25V鍛件基本要求,上重制定了堿性電爐粗煉、精煉爐精煉加真空碳脫氧(VCD)的冶煉工藝。
(1)精選爐料
As、Sn、Sb、Cu等有害元素不能在后續(xù)冶煉過程中去除,為保證上述元素控制在一個足夠低的水平,使得X系數、J系數能夠控制在較低值,必須精選爐料,優(yōu)先選用合理配比的優(yōu)質廢鋼和優(yōu)質生鐵。
(2)電爐粗煉鋼水
電爐冶煉粗煉鋼水,冶煉過程的重點是脫磷,其次是去硫,同時保證Cr、Mo等元素含量接近規(guī)定值。
(3)真空碳脫氧精煉
粗煉鋼水結束后轉入120t LRF精煉爐精煉。精煉目的是進一步去S,同時調整合金成分符合內控指標要求。操作過程包括:造渣、加熱、吹氬攪拌、脫氧及調整鋼水化學成分。
(4)真空碳脫氧澆注
為使鋼水達到高純潔度,當精煉鋼水出鋼溫度、化學成分滿足規(guī)定要求時,鋼水在氣壓低于133Pa的真空室內進行真空澆注。澆注過程中,鋼水中的碳和氧發(fā)生激烈的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氣泡使得鋼水沸騰,鋼水中的氫等氣體隨之逸出,氧化物等夾雜物上浮排出,從而達到進一步提純鋼水的目的。
熔煉過程以及后續(xù)在鍛件本體上取得試樣的化學分析結果見表3。其中合金元素含量在ARL 4460金屬直讀光譜分析儀上測得,H、O采用TCH600氫氧氮元素分析儀測得。
表3 模擬環(huán)鍛件熔煉成分分析值
模擬環(huán)鍛件的熔煉分析試樣以及各個部位的成品成分均符合技術要求,合金含量實現工藝預設控制目標且分布均勻,有害元素含量低。系數X均為7.35×10-6,系數J平均值為53.5%,遠遠低于技術條件的要求。
鍛造的目的為打碎粗大的鑄態(tài)組織、細化晶粒、均勻組織,鍛壓鋼錠中的縮孔、氣孔和疏松缺陷,最后獲得盡量接近交貨尺寸的鍛件。為避免晶粒粗大,鍛造過程中嚴格控制始鍛溫度為1 200~1 250°C,為避免出現鍛造裂紋,終鍛溫度不低于850°C。鋼錠經熱裝爐加熱到始鍛溫度后保溫,直至錠溫均勻、透燒后出爐鍛造,見圖5。模擬環(huán)鍛件的鍛造在165MN油壓機和630t·m操作機進行,具體鍛造過程如下:
(1)熱送鋼錠:鋼錠熱送至鍛造車間;
(2)Ⅰ火:壓鉗口,燒剝T肩,倒棱,切除錠尾;
(3)Ⅱ火:第一次鐓粗+拔長;切除鉗把和底部;
此次墩粗的目的是增大坯料橫截面積,提高拔長比,減小鍛件力學性能的各向異性;
(4)Ⅲ火:第二次鐓粗+沖孔;
(5)Ⅳ火:擴孔完工。
圖5 鍛件在165MN油壓機上鍛造
鍛后熱處理在大型燃氣加熱臺車爐中進行,具體工藝為:910~960°C正火+650~700°C回火。工藝目的在于改善鍛件內部組織及晶粒度,消除內應力,進一步降低氫的含量并使其盡可能均勻分布,為后續(xù)的性能熱處理做好準備。
鍛后熱處理結束后按照熱處理余量圖將鍛件加工至余量尺寸,然后進行粗加工超聲波檢測。超聲波檢測按照JB/T4730《承壓設備無損檢測》執(zhí)行。模擬件超聲波檢測結果合格,未發(fā)現任何超標和記錄性缺陷,證明制造加氫反應器鍛件采用的冶煉、鍛造工藝是合理的。
超聲波檢測結束后,為滿足試料距端面至少1倍壁厚的要求,在鍛件端面焊接了1倍壁厚的熱處理緩沖環(huán)。
性能熱處理主要目的是通過合理選擇奧氏體化溫度、保溫時間、冷卻速度和初始回火參數,使鍛件最終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加氫鍛件一般要求采用正火+回火的性能熱處理工藝。如有必要,在正火冷卻時可采取噴霧、浸水等加速冷卻方式。
提高奧氏體化溫度有利于合金元素的充分溶解和均勻化,對提高基體強度有利。但是隨著奧氏體化溫度的提高,奧氏體晶粒變粗,對沖擊韌性不利。因此必須綜合均衡強度和韌性后確定最佳的奧氏體化溫度。
冷卻速度和終冷溫度對2.25Cr1Mo0.25V材料過冷奧氏體轉變影響較大。冷卻速度越快及奧氏體化后的終冷溫度越低,過冷奧氏體轉變?yōu)樨愂象w就越多,鍛件性能越好。對于2.25Cr1Mo0.25V鍛件,采取常規(guī)的正火工藝無法得到足夠好的組織和性能,必須采用特殊工藝獲得足夠快的冷速。為加快冷速,采用大型水槽中浸水冷卻方式,并設計專用裝置將水槽冷卻水從自然溫度降低至15°C之下,見圖6。
模擬環(huán)鍛件的性能熱處理工藝為:940~990°C正火(加速冷卻)+700~730°C回火。
圖6 鍛件在大型水槽中進水管冷卻
根據模擬環(huán)鍛件研制方案,在鍛件預設位置上取試料進行理化性能檢測,其中室溫拉伸試驗按GB/T 228執(zhí)行,454°C高溫拉伸試驗按GB/T 4338執(zhí)行,夏比沖擊試驗按GB/T229執(zhí)行。
不同壁厚位置的常溫拉伸強度(縱向)實測值見圖7。
圖7 不同象限的經Max.PWHT的常溫切向(縱向)拉伸性能對比
圖8 不同象限的經Min.PWHT的-30℃軸向(橫向)沖擊性能對比
測試結果表明,在不同象限、壁厚位置,鍛件的-30℃沖擊功(橫向)均在300J以上,表現出極佳的低溫韌性。
壁厚0.5d處的454℃高溫拉伸試驗結果(縱向)表明,鍛件高溫抗拉強度在475~785MPa之間,滿足技術規(guī)格書要求。
為評估鍛件的各項異性,在每個取樣位置同時測試了縱向(切向)、橫向(軸向)拉伸和沖擊試驗,對比結果見圖9及圖10。
圖9 切向和軸向經Max.PWHT的常溫拉伸性能對比
測試結果表明,在不同象限、壁厚位置,鍛件的室溫拉伸強度均在600~620MPa之間,滿足技術規(guī)格書要求并有較大富余量,強度指標分布均勻。
不同壁厚位置的-30°CAKv沖擊值見圖8。
圖10 切向和軸向經Min.PWHT-30℃沖擊性能對比
不同取樣方向的常溫拉伸和低溫沖擊試驗結果差異很小,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并有較大富余量,說明鍛件無明顯各向異性。
回火脆化傾向試驗結果見表4。
實測vTr54+3△vTr54≤-66℃,明顯小于≤0℃的預設技術要求,表明鍛件具有優(yōu)良的抗回火脆化性能。
表4 回火脆化傾向性試驗結果
2.25Cr1Mo0.25V模擬環(huán)各項性能表現在如下方面:
(1)內部冶金質量良好,UT、MT均未發(fā)現超標及記錄缺陷;
(2)各取樣位置化學成分測試值基本一致,未見明顯的成分偏析,鍛件化學成分均勻程度良好;
(3)各項力學性能指標良好,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有較大富裕量;
(4)不同象限、不同壁厚取樣位置性能檢測結果基本一致,均質性良好;
(5)縱向、橫向力學測試結果基本一致,無明顯各向異性;
(6)回火脆化傾向性能vTr54+3△vTr54≤-66℃,明顯優(yōu)于要求值(≤0℃),無明顯回火脆化傾向。
模擬環(huán)鍛件的成功試制,標志著上重公司掌握了加氫反應器用2.25Cr1Mo0.25V鍛件的制造技術,正式進入以2.25Cr1Mo0.25V鍛件為典型代表的高端加氫反應器鍛件市場。自2011年以來,上重已承制多批鍛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