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元姣
鏡子很是有些力量,它是更高的眼睛。
在穿著上我是比較隨意的。家中添置一面衣鏡后,開始習(xí)慣于出門前照一下,理理頭發(fā),正正衣領(lǐng),時間寬裕時將服飾精心搭配一番,甚至心情不好時,會在鏡子前擠擠眉,弄弄眼,讓心情得到調(diào)整。于是人就更顯大方、陽光了。
這是鏡子給予我的改變。好書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愛讀書、會讀書的人,總能以書為鑒,借書中的他人、他事、他見以正己,從而使自己由愚鈍變得智慧,由粗俗變得高雅。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那種心靈的安靜,適合我慢慢體味里面的每一句話,適合我細細咀嚼大師埋藏其間的良苦用心。在體味與咀嚼之間,我能看見一個喜歡抱怨、追求功利的影像。作為教師,她如大師所指出的那樣,在學(xué)校生活的最主要領(lǐng)域——腦力勞動的領(lǐng)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盡管她早就知道“因材施教”這個詞,但她并不能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學(xué)中,她習(xí)慣用同一標準去要求她的所有學(xué)生,從而在不自覺中向部分學(xué)生要求了他們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就在無形之中傷害了部分學(xué)生的自尊。
人的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容易陷入盲目。這就要求我們?nèi)プx書,去“照鏡子”,在前人用智慧和心力累積起來的文字中去反觀自己,認識自己,剖析自己,然后去改變自己?!白屗袆倓?cè)雽W(xué)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去提水,一個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個孩子卻能提來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那么這就會損傷他的身體,或許第二天他什么也干不成了,甚至可能會躺到醫(yī)院里去。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這樣各不相同的?!边@是大師在第一條中打的一個比方,這個比方太深刻,我決定調(diào)整自己。
鏡作鏡正衣冠,書為鏡見心靈。讀著書,然后用心靈去默默感應(yīng),你會相信這句話。讀書是職業(yè)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書是鏡子,也是底氣。人的底氣足了,才會自信起來,積極起來,快樂起來。
《建議》第二條中有這樣的敘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变∠咳詹粩嗟刈⑷氪蠛樱蠛又械乃欢ㄊ翘貏e的豐沛吧!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那么,這位讀書的人應(yīng)該能馳騁古今,經(jīng)緯天地了吧!水是河的底氣,書是人的底氣。那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如果沒有讀書,沒有用一輩子來準備,沒有充足的底氣,他的那一節(jié)課題為《蘇聯(lián)青年的道德理想》的公開課,怎會讓那些聽課的人完全沉浸其中呢?“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xué)生一樣?!蹦窃撌窃鯓拥囊还?jié)課??!歷史教師在他的課堂上一定是信手拈來,旁征博引,語言流轉(zhuǎn),激情勃發(fā)。內(nèi)心的強大促使他用自己的情感、聲音、體態(tài)給他的課堂營造出了一種忘我的氛圍。他的課堂中一定還存有某種情緒,這種情緒如磁石一般把在場的所有心靈緊緊吸引?!皩@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睔v史教師這樣說。“準備了一輩子,用終身的時間來準備?!辈痪褪歉嬖V我們,他讀了一輩子的書,并終身與書為伴嗎?有書墊底,有書為伴,他的精神世界當然強大,而一個精神世界強大的人,他的現(xiàn)實世界也會跟著強大。所以,他把他的課堂演繹得精彩紛呈讓人傾倒就沒什么可奇怪的了。所以,我愿意相信,書中的文字是能夠讓我們的內(nèi)心慢慢強大起來的;所以,我渴望文字從書中出來靜靜地走進我的心底。
“心靈的指向決定行為的方向?!焙脮悄軌驑?gòu)筑我們的心靈的。在某一個明媚的早晨,在某一個溫暖的午后,品一杯茶,捧一本書,與智者對話,讓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得到提升,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人生享受。我喜歡這種享受。至于“鏡子”和“底氣”,那是享受之外的事。享受之外,我們會勇敢面對,歡欣吸納。
(作者單位:洪湖市汊河鎮(zhèn)中心小學(xué))
(責(zé)任編輯 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