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莎士比亞”
系列演出
今年4月至11月下旬,
國家大劇院將舉行“致敬!莎士比亞”系列演出,一共8臺近40場、涵蓋國內外頂級院團、題材豐富多彩的莎翁劇作都將先后登場。作為本次系列演出的開幕大戲,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蘇格蘭國家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
《麥克白后傳》率先亮相。
不需要以莎士比亞450周年紀念為名義,全世界時時刻刻都有劇團將莎士比亞的劇作搬上舞臺。然而今年4月23日,在莎翁450歲生日當天,于北京舞臺上演的《麥克白后傳》,卻恰恰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莎士比亞出品”。
如果從英文直譯過來,這部話劇的中文名字應該叫做“鄧斯納恩”。在莎士比亞經(jīng)典悲劇《麥克白》中,“鄧斯納恩”是蘇格蘭王麥克白的城堡,也牽扯到一個與其命運相關的預言。四面楚歌的麥克白前去拜訪曾經(jīng)激發(fā)自己野心的女巫,被給予三條忠告,最后一條即是:麥克白永遠不會被打敗,除非勃南的森林向著鄧斯納恩移動。
套用時下流行的說法,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蘇格蘭國家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麥克白后傳》其實是莎翁《麥克白》的“同人作品”。故事從《麥克白》第五幕第四場開始,老蘇格蘭王鄧肯的兒子馬爾康從英格蘭搬來救兵,斯沃德將軍帶兵殺入蘇格蘭,指揮將士砍下勃南森林的樹枝,以此為掩護靠近鄧斯納恩。蘇格蘭王麥克白死了,《麥克白后傳》的故事大幕正式拉開。
雖位列莎翁四大悲劇,對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麥克白》的故事似乎離“爛熟于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很長一段時間來,登臺最頻繁的莎翁作品非《哈姆雷特》莫屬。王子復仇的故事不僅在舞臺上一演再演,也被影視界借用—從1948年勞倫斯·奧利弗捧得奧斯卡小金人的經(jīng)典演繹,一直到迪斯尼動畫《獅子王》里的非洲草原版。就連中國的情景喜劇《武林外傳》里,軟弱的呂秀才也會反復念叨王子的金句:“To be, or not to be.”
相比《哈姆雷特》,《麥克白》沒有那么深厚的群眾基礎,這部陰冷基調的劇作也被認為是莎翁最陰暗的作品。但這些都不妨礙它成為近幾年來影視界追逐的新對象。究其原因,也許在當下,《哈姆雷特》里選擇的困惑已不再讓人們焦慮,而《麥克白》中事關權力、欲望、恐懼的討論卻橫跨400年的時空,切中了時代的脈搏。在近年影響最大的幾個劇場制作中,麥克白的故事都被從古老蘇格蘭高地上抽離開來。2006年德國導演尤爾根·高斯執(zhí)導的版本里,桌椅被放置在空蕩蕩的舞臺上,演員們裸露身體、渾身是血,臺上充斥著血腥而緊張的氣氛。而在Punchdrunk劇團的《無眠》中,觀眾被引入一個舊倉庫改裝而成的五層酒店,如迷宮般追逐各位演員的表演,雖然是麥克白的故事,卻仿佛置身于1930年代希區(qū)柯克的驚悚片。
與這些植入時代背景、營造現(xiàn)代社會緊張氣氛的制作相比,續(xù)寫之作《麥克白后傳》倒是規(guī)規(guī)矩矩遵循了莎翁的原設。兵臨城下、劍拔弩張,斯沃德將軍的軍隊在春天攻下城池,在蘇格蘭高地上經(jīng)歷了一個完整的四季。但編劇大衛(wèi)·格里格并沒有遵循莎士比亞的安排,讓麥克白夫人也發(fā)瘋死去。她不僅活了下來,還化名“格洛赫”,與斯沃德將軍演繹了一段愛情。這段發(fā)生在敵我兩方之間的愛情注定要與權力、陰謀糾纏不清,更與戰(zhàn)后之地的安定與動蕩緊密相連。在獨裁者麥克白死后,死板而理想主義的斯沃德將軍希望為這一地區(qū)帶來和平。征服者的善意并未能改變人民受到傷害的事實。正如劇中麥克白夫人面對斯沃德不無恨意的臺詞:“你的‘和平,只是將你的‘戰(zhàn)勝換句話說罷了?!比肭终吲c被征服者、強權與反抗之間,是周而復始的漫漫拉鋸?!尔溈税缀髠鳌返念}中之義不在愛情,也不在權力和陰謀,而是戰(zhàn)爭、和平與傷痛。
1964年,也就是莎翁400歲生日時,美國學者喬治·斯坦納曾經(jīng)寫文紀念。在這篇《莎士比亞400年》中,他做了如下判斷:“不同的時代對莎士比亞有不同的看法,每個時代都會從莎士比亞成就的羅盤中選取最切合時代心性的東西?!睅缀踉谕粫r間,波蘭戲劇評論家楊·考特的《莎士比亞,我們的同代人》出版。20世紀下半葉的歐陸莎士比亞戲劇,莫不受到此書影響,彼得·布魯克首當其沖。1970年,他用三面空墻、一座王位的配置演繹《李爾王》,1974年移居法國后,更以舞臺簡潔、文本現(xiàn)代的全新風貌莎劇奠定大師地位。
彼得·布魯克曾說:“戲劇必須前進,它不能活在過去甚至現(xiàn)在,必須走向莎士比亞?!币运麨槭椎臍W洲戲劇人,從莎翁的37部劇作中,發(fā)展出無窮的可能性。在他們的詮釋下,莎翁筆下的麥克白、奧賽羅、哈姆雷特,都不是居住在400年前的老靈魂。在舞臺上,他們可能身著傳統(tǒng)的戰(zhàn)袍,但他們腦中所思所想都是現(xiàn)代人的迷思與困惑、生命中所共有的重要選擇。保持與時代的對話性,成為近半個世紀來歐洲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的新傳統(tǒng),無論是排演莎翁原作,抑或是謀求續(xù)寫,無不例外。
創(chuàng)作《麥克白后傳》時,編劇大衛(wèi)·格里格曾在中東停留過相當長時間,他目睹了英美軍隊推翻薩達姆統(tǒng)治,將伊拉克拖入長達8年的戰(zhàn)爭。這段經(jīng)歷成為《麥克白后傳》的靈感來源,因而這段麥克白生后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11世紀的蘇格蘭,每一個場景卻都在呼應當代。格里格解釋道:“大國侵略小國時,小國人民所要經(jīng)歷的痛苦和磨難,一直被忽略?!庇谑撬蒙勘葋喢娜宋铮瑢⑦@種苦難提醒給人們看。
在《麥克白后傳》最后一幕,大雪紛紛揚揚飄落,舞臺歸于寂靜。戰(zhàn)爭之后該何去何從?雪后岑寂的大地沒有給出任何答案。這一刻的詰問和寂靜,同演出開始前所有演職人員在后臺共同歡唱的那支生日歌一樣,是450年后的人們獻給莎士比亞的禮物和敬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