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和外國小伙撞上了,先是說大媽訛人,翻出真相,原來是小伙真的撞人。性質(zhì)不同,跟風(fēng)者都跟暈了,頭天譴責(zé),次日反思。其實這事兒,說自己沒多大意思,最該說的,是制造失實新聞的那位。腦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挖挖根兒最好。
人言可畏,輿論如刀,小心殺人。
冤枉人的事兒自古就有,即便在信息不發(fā)達(dá)的彼時,鬧出的動靜也不小。《南村輟耕錄》載,江東某地,某人早起賣菜,在路邊拾得至元鈔十五錠,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大驚,說這不是咱們的錢,不能往家拿,要求兒子去原地等失主。按道理說,這是不貪小利最為品德高尚的事情??墒?,兒子為這事兒被訛上了。
老實巴交的鄉(xiāng)下人,回到原地等失主到來。失主真的找來了,鄉(xiāng)下小伙數(shù)都沒數(shù),就把錢還給人家了。圍觀的人還議論呢,覺得失主該拿出一部分錢謝謝小伙,沒想到失主發(fā)話了:“我丟的錢是三十錠!”
這就說不清楚了,吵吵鬧鬧,二人扭到官府去。好在負(fù)責(zé)案件的官員腦子清楚,看了倆人的陳述詞,又另外詢問了小伙的母親,最后對那位失主說:你說你丟了三十錠,小伙要是撿了,一定是你的錢??涩F(xiàn)在他只撿了十五錠。天下丟錢的人多了,這錢就不是你的,說不定還是上天送給他母親養(yǎng)老的。三十錠和十五錠差別還是不小的,你要不去別處再找找吧。
這十五錠,就判給那對拾金不昧的母子了。訛人失敗,“聞?wù)叻Q快”。
這是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造成的后果相當(dāng)嚴(yán)重。
也是元朝,江南錢塘,有位先生,名叫吾衍。老先生出身名門,父親是宋朝的太學(xué)生,自己又不求名利,教幾十個孩子讀書,彈琴吹簫會音樂,還寫了不少書,生活自得其樂,聲名也不錯。就一條,四十歲了沒老婆,是個老光棍。朋友好心,說下了一個酒家女嫁他,這也算是成就一樁好事吧。
問題就出在這個姑娘身上。以前鬧饑荒,這女孩嫁過人,然后就跑了。嫁了先生,消息傳出去,前夫不干了,告上了官府。這時候,這位先生還把女孩的父母接到家里住,偏偏這對父母干著見不得人的事情——偽造楮幣(楮幣是紙幣的代稱),身上還帶著不少。官府為了婚姻糾紛的事到先生家找人,結(jié)果連人帶假幣全部查獲。這位稀里糊涂的吾衍先生也跟著一起,被衙役們繩捆鏈牽地往官府帶,這不游街么?讀書人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
半道上,遇到當(dāng)?shù)氐匿浭拢ㄏ喈?dāng)于官府秘書),認(rèn)得老先生,趕緊給人家松綁。說這事兒先生也不知情啊,抓他干嘛?人就給放了?;氐郊?,老先生越想越憋屈,平白無故這受多大委屈啊?第二天就失蹤了。人們在他留下的一首詩里,找到“西泠橋外斷橋邊”這么句話,斷定他是自殺,趕緊去找,只找到了他的一只鞋。九十天后,終于在湖里找到了他的尸首。
所以說,真相很重要。真相沒鬧清楚,最倒霉的是當(dāng)事人,輿論真的能殺人。
清書《閑談消夏錄》里,有另外一則故事,更為慘烈。說的是東臺有戶汪姓人家,家道富足,而且有個資質(zhì)聰慧的獨生女,許配給讀書人陶某。但陶家比較清貧,有一陣實在沒錢了,陶某只好派仆人去汪家借錢。當(dāng)時汪父不在家,小姐一聽是未婚夫借錢,趕緊找了兩件衣服,中間裹了銀票,交給仆人,說你回家讓你家主人仔細(xì)看看。
小陶屬于窮昏了頭,一見衣服,就讓仆人趕緊拿去當(dāng)鋪當(dāng)了,好換銀子還債。結(jié)果,當(dāng)鋪在翻檢衣服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銀票,仆人又說不出來歷,就懷疑這是個偷盜案子,把仆人送官了。官府再拘小陶來審問,小陶更是摸不著頭腦,于是主仆一并挨了頓板子,當(dāng)場押監(jiān)。再叫汪父和家中婢女審問,更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縣官立刻要求把當(dāng)事人汪小姐帶來,可那個時候,一個未出閣的女孩要上公堂,擱誰都是件難以接受的事情,汪父只好賄賂官員,要求別審自己的女兒。
事情越來越糟糕,當(dāng)事人小陶在監(jiān)獄里,“突然死亡”了。噩耗傳來,汪小姐立刻披麻戴孝,素服來到縣衙,一見面就破口大罵縣官糊涂,致使無辜慘死??h官可不承認(rèn)錯誤,反倒當(dāng)眾指責(zé)汪小姐不守婦道,沒有廉恥,以私物贈男人,這就攻擊人品了。汪小姐情急之下,從袖中拿出剪刀,自盡在縣官面前。
本是美事一樁,害到兩家人家破人亡。
最終的結(jié)果是,陶家上訪鳴冤,縣官被摘頂撤職。但兩條年輕人的性命,也回不來了。這是最糟糕的結(jié)局?,F(xiàn)代法律,有疑罪從無一說,為的就是避免這類冤案。但輿論卻經(jīng)常未查真相,先入為主,而且最后也能逃脫制裁。這是件該想辦法改變的事情。
道光年間,湖北東湖險些發(fā)生一樁冤案。有戶人家,媳婦每天早晨要給家人打洗臉?biāo)⑶以谧雷由戏艃蓚€雞蛋當(dāng)早點。這天媳婦給小姑子送水送雞蛋的時候,看到小姑子床前有雙男人的鞋。媳婦趕緊退出,可是已經(jīng)晚了,小姑子發(fā)現(xiàn)了她。由于擔(dān)心自己和男人偷情被傳出去,小姑子竟然上吊自盡了。
當(dāng)?shù)鼐游瘯ㄠl(xiāng)保)認(rèn)為,此事原因是媳婦鬧矛盾逼死小姑子,把這個媳婦送官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媳婦當(dāng)場認(rèn)罪——按照當(dāng)時的法律,得殺頭。
縣令接觸這個案子后,覺得這媳婦不像兇悍逼死人的主,但她又態(tài)度堅決地認(rèn)罪,讓人不解。最后,縣令找了個衙役的妻子,裝作犯人,和這位媳婦關(guān)到一間房中,才套出了真相。原來,這位媳婦不愿意讓小姑子死后名聲受污,想保持家族名節(jié),才甘愿認(rèn)罪……
事情真相大白,一樁冤獄得以避免。當(dāng)然,這不是最戲劇性的結(jié)局。
結(jié)局是此事傳到了巡撫胡林翼那里。老胡一聽,這縣令心細(xì),得嘉獎,于是保舉推薦東湖這位張縣令。他叫張建基,一直做到湖北布政使。然后,又真相大白了,審案子的縣令竟然不是張建基。原來,那位縣令也姓張,只是審?fù)臧缸硬痪煤缶筒∈帕?。張建基恰巧接任,恰巧就被胡林翼保薦了……他自己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也許清楚,就是故意裝糊涂。
最后,湖北高官張建基因為貪腐被查辦。大家都在念叨,老胡是怎么保舉的人才啊。殊不知這是胡林翼鬧出的笑話,張冠張戴,此張不是彼張。那位查出案情的張縣令,連姓名籍貫都沒留下。
真相就是這樣,總喜歡翻云覆雨,和人開玩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