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貴石
近些年,隨著人本精神在新聞創(chuàng)作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一種能較好地反映人本精神的新聞敘事方式——故事化創(chuàng)作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新聞故事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在各種媒體、各類報道中,以其趣味性和人情味,受到了受眾的廣泛認同和喜愛。
曾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的著名記者富蘭克林說:“新聞故事化”是“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事件中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突顯事件中隱含的故事?!毙侣劰适禄鲜鼙姷拈喡犃晳T,貼近受眾,滿足了受眾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心理要求。在嚴格意義上的獨家新聞消失的今天,如何將新聞故事講得生動鮮活,這正成為各媒體經(jīng)營的重點和生存的手段。
一、在真實性中挖掘故事性
敘述性寫作的起點和基礎就是講故事。新聞故事的前提是新聞,因此,新聞的兩個基本要素——真實性和時效性是新聞故事的必要前提。記者應立足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進行適度挖掘,尋找新聞的故事性和真實性的結合點。在本溪電臺《本溪新聞》節(jié)目中推出的報道《讓生命用一種新的方式延續(xù)》中,記者們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思路,采寫了家住桓仁滿族自治縣雅河鄉(xiāng)米倉溝村的周曉紅的感人故事。報道中,記者與在病榻上的周曉紅對話,先引出她要把自己健康的器官捐獻給別人的事實,進而深度挖掘,講述她平素為人善良、開朗、勤快的細節(jié),將周曉紅捐獻器官的新聞事實,與其善良的本性結合起來,將人性中善的一面挖掘得淋漓盡致。捐獻器官的新聞事實在報道的不斷延展中,得到注解和升華。故事在這里不僅反映了事件本身的真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一種背景的真實。
二、在矛盾沖突中構建起伏的情節(jié)
陳述故事與一般報道的區(qū)別在于,一般報道著重展開事件的全過程,即新聞的五個W,新聞故事重在事件的矛盾沖突,尤其是戲劇性矛盾沖突。新聞報道作品中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來自生活本身。在本溪電視臺《本溪新聞》中播出的記者走基層報道《曲明君的一天》中,敘述了維修工曲明君幾十年在又臟又累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故事。記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將經(jīng)濟的貧困與精神的富有、家庭的不幸與無私的關愛、外表的臟累與內(nèi)心的潔凈等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漸展開,以情節(jié)打動人心,矛盾中的人因此而形象生動。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無須刻意營造。“戲劇性矛盾沖突”的原型來自生活,只需要我們?nèi)ゼ毿挠^察、去感受、去體驗。
三、注意懸念和細節(jié)
構成故事的重要成分是懸念和細節(jié)。懸念的功能是要吊住受眾的胃口,使之非看個結果來。在本溪有一個以放羊和種地為生的普通農(nóng)家婦女馬海燕,當玉樹災區(qū)的學生在本溪就讀時,她把母愛獻給這些陌生的孩子,三年時間累積捐助了10萬元。在玉樹學生返回故鄉(xiāng)后,本溪廣播電視報的記者采寫了《857個玉樹娃的本溪媽媽》,文章開頭寫道:“上周六的中午,歪頭山鎮(zhèn)侯屯村的農(nóng)家婦女馬海燕接到了一個長途電話。放下電話她關好羊圈,趕到鎮(zhèn)里的郵局匯走了1500元。收款方是玉樹的一個藏族學生,匯款方寫的是本溪媽媽?!备挥袘夷畹拈_頭,深深地吸引了讀者?!翱糠叛蚝头N地為生的馬海燕,每年能有四萬多的收入,本來不愁吃穿,可從2010年9月起,她家的日子開始緊巴了,幾年下來開銷了10多萬元,因為只有一個女兒的她,多了800多個讓她心疼的孩子,他們是玉樹災區(qū)到本溪就讀的學生?!?/p>
這篇報道在展現(xiàn)人物的行為和事態(tài)的進程中,注重用細節(jié)表現(xiàn)新聞事實本身的生動性、獨特性、豐富性,從而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記者都必須要站在受眾角度去發(fā)掘和采寫新聞,引領受眾去發(fā)現(xiàn)、挖掘與主題相關的人物經(jīng)歷和真實細節(jié)。要注重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動的細節(jié)。好的細節(jié)不僅增加了新聞的可信度,而且增加了故事的現(xiàn)場感和畫面感。所有的細節(jié)、所有的表達形式,應該是為描述與解釋事實本質(zhì)服務,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文本簡潔、流暢直擊人心。
在互聯(lián)網(wǎng)異軍突起,微信、微博等傳播手段融入生活的背景下,傳統(tǒng)媒體在新聞報道中更要提升宣傳藝術、豐富報道形式,加強與受眾的交流互動。在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過程中,故事化的新聞創(chuàng)作在吸引受眾,實現(xiàn)入耳、入腦、入心方面必將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和優(yōu)勢。
(作者單位:本溪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