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兼明
十八大后查處的20多名省部級官員已在領導崗位上多年。在他們主政期間,大批德才兼?zhèn)涞南聦俟賳T,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逆淘汰”。這一方面敗壞了黨紀國法,強化了既得利益集團,使之成為反腐的重要助力,另一方面也吞噬了多年來吸納和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
“逆淘汰”從來都是改革與反腐的大敵,即使某些國家進入民主化階段,若不改變頑固而野蠻的“逆淘汰”機制,仍是亂象頻生、民不聊生。
在“逆淘汰”機制泛濫成災的地方,單靠抓一些“大老虎”遠遠不夠,要把對“逆淘汰”機制的撥亂反正作為反腐敗工作的一部分,改變已被毒化政治生態(tài),確立起一種敢于改革和承擔、廉潔而清正的干部任用和激勵機制。否則即便抓再多的貪官,原本“蛇鼠一窩”的利益集團也會形成新的貪腐鏈條。
在今天的反腐斗爭中,也要對貪官遺留下來的用人路線進行撥亂反正。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讓那些被“大老虎”打壓、迫害、擠走的好干部,重新回到重要崗位上,才能改變正義者總是處于弱勢的局面,使反腐成為真正振奮黨心民心的舉措。否則,便等于默認了貪官們留下的既定現(xiàn)實,那些拉幫結派、結黨營私者,很快又會以更迅猛的姿態(tài)集結起來,形成新的利益同盟。
所以,抓住若干貪官只是反腐與深化改革的第一步,不是結局,千萬不能盲目樂觀。著眼于肅清“腐毒”、撥亂反正、消除官員任免“逆淘汰”的潛規(guī)則機制,才是制止腐敗的第二步。讓反腐思路和制度升級,才能牢牢把握反腐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