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濤,盧 敏,謝心軍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醫(yī)學生臨床實習是職業(yè)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節(jié)點,歷來受到教學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評估學生的實習效果,發(fā)現臨床帶教過程中的不足與缺陷,出科考核是臨床教研室常采用的方式。常規(guī)的出科考核多以閉卷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為主,考教分離,缺乏新意。學生“填鴨式”地背誦、記憶使得臨床考核流于形式,失去本質意義。我科在近年來的實習生出科考核中采用討論式自評法考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將我科2012年8月實習的2008級五年制本科中醫(yī)臨床專業(yè)實習生36名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討論式自評法組)和對照組(常規(guī)法考核組),每組18人,同期參加科內實習生出科考核。兩組實習生來自同專業(yè)不同班級,其前期專業(yè)課程學習由相同教師授課,入科前均未接受過骨傷科臨床專業(yè)訓練,學習經歷、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以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骨傷科臨床考核內容為考試內容,選取18道基本題目作為題庫,每道題目包括理論與操作兩部分,每名實習生采用抽簽方式抽選1題作為考核內容。
1.2.1 實驗組 實驗組實習生采用討論式自評法考核,考核分3個步驟進行:(1)自答階段:實習生就所抽題目當眾答題,要求理論部分口頭回答,操作部分在預備好的模擬病人身上演示,要求邊做邊講??荚嚻陂g,考生可根據需要自行安排助手,并檢查工具及器械(骨傷教研室提供)。(2)討論階段:所有參加考核的實習生對應考實習生的理論及操作部分予以補充,或提出批評、建議,要求每名實習生最少提出1條,多則不限。實習生討論后,考核教師予以點評,總結討論內容,公布考題的參考答案。(3)自評階段:應考實習生參考討論內容,獨自在成績表上打出自我評定的分數,教師不做任何干預。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考核,每名實習生按學號順序依次進入考場,在考核教師面前首先回答所抽考題理論部分的內容,然后根據考題要求在模擬病人身上進行操作考核。
包括隨堂效果、階段性及長期效果評價。
(1)考核結束后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調查實習生對考核方式的反應,問卷內容包括:興趣度、公平度、信度、效度4個方面,總分100分,每項25分。將問卷成績與初次考核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復試:3個月后(2012年11月)復試,對原36名實習生再次進行模擬考核,內容包括理論、操作兩部分。每名實習生均回答、操作與上次考核相同的考題,總分100分,理論、操作各50分。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據記錄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兩樣本比較Wilcoxon秩和檢驗(校正),兩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自身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或Wilcoxon配對秩和檢驗。
表1 兩組實習生問卷評分情況(±s,分)
表1 兩組實習生問卷評分情況(±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滿意度 公平度 信度22.45±1.33**13.23±2.21效度21.24±1.56*17.27±1.3921.56±2.03**14.33±2.3820.55±1.98*17.23±1.35總分83.55±1.98**62.33±1.68
對考核方式的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實習生對考核方式的滿意度、公平度、信度、效度評分及總分比對照組高(P<0.05或
P<0.01)。結果提示:實習生對討論式自評法考核方式較常規(guī)考核法的總體滿意程度高。
表2 兩組實習生初試及復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實習生初試及復試成績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初試成績 復試成績實驗組對照組81.33±2.3582.93±2.2670.77±3.21*60.33±3.45
由表2可見:初試時對兩組實習生采用不同方式考核,其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3個月后復試,實驗組實習生成績比對照組高(P<0.05)。結果提示:討論式自評考核方法能提高實習生的記憶力。
考試是醫(y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評價手段,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檢驗醫(yī)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評價方式,在醫(yī)學生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控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緊密結合教學目標,發(fā)揮考試的監(jiān)測效應,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進行督促和指導,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和總結,進而對下一步教學規(guī)劃提出整改意見,促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近年來,國內許多醫(yī)學院校都對考試制度進行了改革,探索出了一些適合醫(yī)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長期以來對考試功能認識的偏差,許多學校教學管理滯后,表現為考試題型陳舊、考試方式單一、考試難以準確評價教學效果、階段性考核制度尚不健全,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2]。因此,考試方法的探索是醫(yī)學教育中各門課程都應當認真研究的課題[3]。
臨床實習是醫(yī)學生培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教師希望通過有效的考核方式來發(fā)現學生在實習中理論知識的盲點及臨床操作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此來改進自身帶教的方法,查找理論課程中的漏洞,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學生則希望教師在考核中能予以指導,糾正其不當之處,便于以后改正和提高。但在現實的臨床帶教中,教師多為長期工作在一線的醫(yī)師,其帶教的內容與教材的理論知識有一定的差距,畢竟臨床的研究進展要快于教材中已有的知識,因此總感覺學生的知識落后,視野狹窄;學生在臨床學習中由于缺乏經驗,自覺所學的教材知識在復雜的臨床工作中用處不大,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常規(guī)的臨床考試中,教師從臨床工作的實用性角度來要求學生,但學生對臨床工作的經驗和細節(jié)總結不夠,依然采用以往理論考核的方式來準備和應考,這樣考教分離現象必然出現,使考核失去其糾錯功能。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不同層次的醫(yī)生之間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來彌補各自知識上、專業(yè)上的不足,能否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應用于臨床帶教與考核中,寓教于學、寓教于考,成為產生本研究的思想來源。
如何將討論式學習方法與臨床考核相結合,我們設計了討論式自評法。該方法包括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答階段。改變過去考核中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模式,將學生的回答置于公眾面前,這樣做雖然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壓力,但真實模擬了醫(yī)生現實的工作環(huán)境。在平時工作中,絕大多數醫(yī)生是在患者的包圍中完成臨床診療工作的,要求醫(yī)生有較強的心理素質、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另外,醫(yī)生還需具備自辯、自學能力,這是第一階段訓練的目標。第二階段為討論階段。討論式案例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已顯示出其優(yōu)勢,這一階段,其他學生在對應考學生提出批評、建議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自身對該疾病的認識,應考學生通過意見、建議發(fā)現了自己以往沒有注意到的漏洞和不足,并在討論中使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進一步結合,進一步深化了對疾病的認識。教師在討論中通過講評、總結,豐富學生的知識,也提高了自身水平。第三階段,自我評分使考試不再成為教學目的,而是一種手段。
綜上所述,這種討論式自評考核法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所考內容的記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考試中提高了能力,學到了知識。
[1]曹冬梅,王燕,盧建,等.基礎醫(yī)學綜合考試改革初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2):109-110.
[2]王強,陳彥文,黃繼鋒.對中醫(yī)學院考試模式現狀的分析及對策[J].甘肅科技,2012(2):74-76.
[3]朱翔,田新霞,邵宏權,等.數字化時代的病理學考試模式[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