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平
資深媒體人,就職于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
海上漂浮兩個多小時后,在電視直播中,輪船緩緩沉沒——4月15日發(fā)生的韓國“歲月”號沉船事故,至24日已造成167人遇難,135人失蹤。如此真實地給那些被高科技沖昏了頭腦、自以為無所不能的現(xiàn)代人敲了一記悶棍,一些人開始清醒:原來我們如此無力。
當其時,馬航MH370猶是一團迷霧。這架搭載著200多名乘客、長寬超過60米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客機之一,竟然可以逃脫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衛(wèi)星、雷達監(jiān)控,消失得無影無蹤,人類的力量顯出羸弱和可憐。
然而,這也正是催生人類前進的動力。世界文明要向前走,一方面需要發(fā)現(xiàn)、尊重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一方面需要人類加強自律,包括制度建設和道德建設。韓國“歲月”號沉船事故,更多地折射出制度闕如和道德淪喪。當海事部門下令船長疏散乘客,給他們救生衣,投放救生筏,等待后續(xù)救援后,船長卻遲疑著不執(zhí)行命令,船上相關人員反而命令乘客呆在原地不動,讓生還的機會慢慢消失殆盡。然而,船長和船員卻并沒有傻傻地呆在原地,他們通過專用逃生通道逃出,第一批就獲救了。事后,盡管船長和船員多人被逮捕,但大錯已經鑄成,凋零的生命不會蘇醒,上百條生命就此消逝。
挫敗感注定是這次悲劇的催化劑,但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無力的哀嘆,我們需要找到避免再次挫敗的方法和途徑。一場大悲劇理所應當成為人類共同汲取教訓和智慧的源泉,如何讓國家變得更安全、人民更幸福,這是韓國人目前因為“歲月”號沉船事故開始反思的主題,這樣的主題也注定是中國人必須思考的。于是,我想到了最近海南一學校組織學生春游的翻車事故、中石油多地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等發(fā)生在中國的一系列悲劇事件。
學生乘車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不僅僅是海南澄邁縣的這次春游。交通事故難以避免,但交通事故何以發(fā)生,是機械事故還是人為操作不當?事發(fā)后必須研討。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細節(jié)是,海南澄邁學生春游翻車事故后,由于未上報任何主管部門,擅自組織學生春游,校長立即被公安機關控制。這樣的舉措導致了什么樣的結局呢?就是全國絕大多數(shù)校長不敢批準讓學生去春游。記得我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有春游,不僅僅是感受環(huán)境的美好,而且學到很多知識,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但現(xiàn)在,多少學校負責人均是聞春游如避瘟神。
我回憶起多年前聽BBC記者講新聞課,其中一課用的一個案例是美國發(fā)生一起礦難,為了挽救被困者,礦長堅守在礦門口為救援人員提供幫助,并接受媒體采訪。我們當時聽課的人都很驚訝,怎么礦長沒有被控制?BBC的記者也很驚訝:為何要控制他?事件真相沒有出來,無法確定他犯罪,有什么理由控制他?不過,由于礦長最熟悉礦下情況,所以他必須待在現(xiàn)場為救援隊伍提供幫助。
至于中石油輸油管道爆炸問題,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管道究竟鋪設在哪里合適?是不是應該遠離居民區(qū)?多久檢查一次比較恰當?有無預警設備可供使用?如果沒有,我們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加大科研投入?事故是否存在責任問題?如果是責任事故,該如何追責?追責后制度如何完善,避免悲劇重演?
事故的頻繁發(fā)生,為我們提供了血淋淋的真實教材,成為人類不斷糾錯、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寶貴財富。悲劇也就有了它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傷痛和眼淚。
當然,生活中還有一類事件是因為我們自身認識的局限,現(xiàn)在還無法判斷它的存在和發(fā)展將來是否對我們有害。對于這類事物,我們需要謹慎,未雨綢繆,比如網(wǎng)上爭論激烈的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崔永元提出應該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注,讓人們清醒而自主地選擇是否購買。最近,甘肅省食藥監(jiān)局就作出明確規(guī)定,要求超市在銷售食品時明確標注轉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轉基因原料的食品,這就是一種良好制度建設的典范和開端。
“歲月”號沉沒了,真相不應該埋葬在海底,文明必須浮出水面,這樣才無愧于逝者,悲劇才會有它的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