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H1(2014)13-02-01
作者:唐守芹
我的眼前擺著這樣一摞調查表——《小學生作文情況調查》,最讓人吃驚的是這個欄目:你喜歡作文嗎?【很喜歡】【喜歡】【不喜歡】【很不喜歡】調查學生幾百人,“很喜歡”寥寥無幾,大部分孩子選擇了“不喜歡”,這就是我們的作文!怕字當頭,是當前學生寫作文時很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了。怎么辦?要讓學生們不怕寫作文應解決哪些問題?我認為,多措并舉,就可以攻克這一難關。
第一,語文教師要實現(xiàn)觀念的更新,理論的更新,知識的更新和方法的更新。
盡管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很難想象一個觀念陳舊、理論貧乏、知識老化、方法呆板的教師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而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思想觀念,認識到作文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不斷提高理論水平,特別是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用高水平的理論指導高水平的實踐;不斷接受新的知識,用富有時代氣息的最新知識去指導學生的寫作,給學生的寫作帶來活的源泉;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用靈活的方法帶來學生方法的靈活。
第二,語文教師要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精神,明確改革目標。
造成上述現(xiàn)狀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教師對習作教學的具體要求不明確,教學中不能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造成的。有的老師還以為習作乃是上了三年級后的事,一、二年級沒必要加強訓練,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例如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低年級的寫作提出了要求,具體要求是:(1)對寫作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2)在寫作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或感嘆號。以上要求雖然簡單,但對低年級學生來講,仍需循序漸進地教學分步落實。一般來講,應在一年級注重引導落實第一條,而對后面的兩條暫時步不做要求。此時教師應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引導學生樂意寫,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由寫一句到寫幾句。要鼓勵學生自由寫,一開始可只考慮學生是否寫了,一次能寫多少字,能否堅持每天寫等方面去引導,甚至不必過多地注意內容是否得體,語言是否重復等毛病。因為只要能養(yǎng)成每天動筆寫的習慣,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會逐步克服的。要求過多,欲速則不達。等到二年級時,再加上后兩項要求逐步落實,這樣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作文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學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寫作時只能“咬筆桿”,宋朝著名詩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課外”。因此,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是有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第四,作文教學要打破常規(guī),形成開放式作文指導課。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程,老師講得多、深、透,等老師作前指導結束,學生已失去作文的興趣,而開放式的作文指導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再給以指導和幫助,或者組織學生互相幫助,以達到寫好作文的目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第五,作文教學要多管齊下,實行開放式多元作文評價與指導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對作文的評價也應如此:一句鼓勵的話,一次贊美的評價,一條恰如其分的批語等等,都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比如:在習作評價中使用紅色波浪線是教師常用的方法,這是對精彩句子的叫好,也是對學生恰當使用語言文字的肯定和鼓勵。我們可以將這種激勵方法加以拓展和延伸:這些紅線是老師喜歡的句子,是你們的聰明和智慧的體現(xiàn)。老師在畫線時心情是激動的,也在學習、欣賞并被這些句子深深地陶醉。這些紅線代表著老師對你們的深深地謝意。謝謝你們給老師送來了那么好的禮物,讓老師那樣的開心。我很愿意‘批量生產(chǎn)紅色波浪線,相信‘奢侈紅線之下,必有‘名言的出現(xiàn)。這樣,波浪線就像一面紅色的旗幟一樣,高高飄揚在學生們的心中。
(作者單位:山東平邑興蒙學校2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