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在學校體育開展得不盡如人意的基礎上參加2013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排兵布陣的捉襟見肘可以想見。把問題成堆的學校體育搞好,短期不可能見成果。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參賽成績提高上去,也不會是一個速成工程。只有與之相關的各方真正把心態(tài)放平、把思路理清楚、把行動落實下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舞臺上才會有中國選手更炫目的身影,學校體育的蓬勃開展才能成為校園里最動人的風景。
上?!癙ISA二連冠”該自信還是自省
———張勇在《中國青年報》上撰文指出:OECD定義PISA評價的目的為:不在于了解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科知識,而在于他們是否掌握了與他們將來生活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目的和定向是決定測量評價效度和信度的基礎。如果教育現(xiàn)實、測量評價假設、評價目的與定向、測試工具與內(nèi)容這幾者之間,不統(tǒng)一甚至不符,必然導致測量與評價的信度、效度降低。PISA測試盡管在命題上新穎、更貼近實際生活,但其仍是以題型為形式的紙筆測驗,這正是我國中小學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而被訓練為“熟練工”所具備的長項。
看不懂的“學霸”世界
———牧風撰文指出:時移世易,“懸梁刺股”成為過去式?別下結(jié)論太早!有媒體報道,臨近期末,網(wǎng)絡開始瘋傳一組大二女生“衣架吊發(fā)”照,其夸張程度堪比古人“懸梁”苦讀:女生坐在書桌前,長發(fā)分成四縷分別夾在衣架上,只要犯困低頭,衣架就會拉扯頭發(fā),提醒她專心學習。
圍觀的網(wǎng)友們看圖說話:“學霸的世界,學渣不懂”……“學霸”被拉出來“示眾”又何止這一次。過去的一年,“學霸”一詞早已超越了其原本“霸氣側(cè)漏”的“威武”形象,成為大眾嘲弄、娛樂的對象。對于某些“學霸”不遺余力、不眠不休、不倫不類的苦讀方式,人們在深深“佩服”之余,心里只怕難免夾雜了一點暗暗的懷疑。靠讀死書走遍天下,不過是個傳說。
你若認真,你便輸了。其實,“衣架吊發(fā)”照的由來相當“無厘頭”:福建農(nóng)林大學某大二女生因期末復習太枯燥,和室友一起“炮制”了一組照片發(fā)到微博上。
自娛自樂也罷,緩解備考壓力也罷,不深入了解,人們對“學霸”的世界可能永遠只是霧里看花。
人的現(xiàn)代化是教育永恒主題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中國科學報》撰文提出,學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國家的現(xiàn)代化需要國民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礎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教育顯然不只是科技知識教育。科學精神包括獻身精神,當今很多科技工作者表現(xiàn)出過分追逐功利的現(xiàn)象至少說明許多人的科學獻身精神不足。另外,科學精神不僅表現(xiàn)為對科技知識的探求,而且也應該表現(xiàn)在對整個社會生活領域的求是、求真。在某些社會科學領域,我國大學的求是精神尤其欠缺?,F(xiàn)代社會肯定是思想多元的社會,在堅持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同時,也應該允許某些異質(zhì)思維的存在。
(以上部分信息選自《中國教育報》,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