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應(yīng)旺
毛澤東25歲那年,寫詩送羅章龍東行,詩中有這樣兩句:“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p>
此前,羅章龍與毛澤東初結(jié)識時寫過一首詩,詩中也有這樣兩句:“策喜長沙傅,騷懷楚屈平。”
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戰(zhàn)國楚人,官至左徒、三閭大夫,遭讒被放逐時寫出的《離騷》,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政治抒情詩,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又被稱為“騷”或“騷體”。賈誼(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又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西漢初年洛陽人,漢文帝時任太中大夫,遭讒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遷梁懷王太傅,所著《治安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策論,所著的《惜誓》《吊屈原賦》《鳥賦》成為楚辭的一部分。
屈原、賈誼并稱,始于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之所以把他們并列在一起,是因?yàn)樗麄兺诔厣钸^;有相同的被逐、被貶的遭遇;有相同的志向和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品;同是文學(xué)巨匠、楚辭大家;還與賈誼“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密切相關(guān)。
在韶山長大、游湘江、登岳麓山的毛澤東很早就聽說過屈原、賈誼的故事。他喜歡優(yōu)美的楚辭,終生珍愛。他崇尚屈原、賈誼的才志,終生贊揚(yáng)。他對屈原、賈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jià),以詩表達(dá)了對屈、賈的惋惜之情。
詩惜屈原、賈誼
在毛澤東的詩詞中,以歷史人物為題的,僅有四首:一首是《七絕·屈原》,一首是《七絕·劉蕡》,另兩首是《七律·詠賈誼》《七絕·賈誼》。
《七絕·劉蕡》作于1958年,詩曰:
千載長天起大云,中唐俊偉有劉蕡。
孤鴻鎩羽悲鳴鏑,萬馬齊喑叫一聲。
這首詩贊頌了在中唐時期“萬馬齊喑”的局面下,劉蕡敢于挺身而出說真話,同惡勢力進(jìn)行斗爭的精神。
這四首詩中,寫屈原、賈誼的占了三首,足見屈原和以屈原為榜樣的賈誼在毛澤東心中占有很高的位置。毛澤東不僅仰慕屈原、賈誼的才志、人品、情操,而且對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對賈誼英年早逝,表示深深的惋惜。
《七絕·屈原》作于1961年,詩曰:
屈子當(dāng)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屈原輔佐楚懷王時,“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但好景不長,“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向楚懷王進(jìn)讒言:“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楚懷王聽信讒言,“怒而疏屈平”?!扒郊餐趼犞宦斠?,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薄峨x騷》抨擊黑暗,具有極強(qiáng)的戰(zhàn)斗威力,是刺向邪惡勢力的尖刀。正因?yàn)槿绱耍珴蓶|寫道:“屈子當(dāng)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令人惋惜的是,楚懷王不能認(rèn)識這把尖刀,沒有接受這把尖刀。他在侍臣靳尚、寵姬鄭袖、稚子子蘭的蒙蔽下,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yuǎn),以致中秦使張儀奸計(jì)使楚敗于秦,最后入秦被困,竟死于秦。長子頃襄王立,屈原不顧流放在外的身份,希望存君興國,上書頃襄王,“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子蘭、靳尚再次讒諂屈原,“頃襄王怒而遷之”?!扒劣诮瓰I,被(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投汨羅江以死?!彼悦珴蓶|詩曰:“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在歷史人物中,以屈原為榜樣的賈誼是唯一獨(dú)享毛澤東兩首詩贊譽(yù)的人。
第一首《七律·詠賈誼》作于1954年,詩曰: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
雄英無計(jì)傾圣主,高節(jié)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第二首《七絕·賈誼》作于1964年,詩曰:
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
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p>
賈誼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他“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至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后來,賈誼還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就是《七律·詠賈誼》中所寫的“少年倜儻廊廟才”,“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
賈誼的境遇怎么樣呢?他英才蓋世,深得孝文帝賞識,“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但是,“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擾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幾年后,孝文帝“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但“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這就是《七律·詠賈誼》中所寫的“壯志未酬事堪哀”,“雄英無計(jì)傾圣主,高節(jié)終竟受疑猜”。賈誼的命運(yùn)和屈原一樣,毛澤東嘆惜道:“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如何評價(jià)賈誼呢?毛澤東認(rèn)為賈誼之才史上少有,“《治安策》一文是西漢以來最好的政論”?!吨伟膊摺分嘘愂鰢揖硾r,為之痛哭、流涕、長太息,愛國、憂國之情溢于言表。賈誼在長沙渡湘江時,有感于屈原忠而見疏,寫下了《吊屈原賦》一文,實(shí)際上也是在寫他自己。所以毛澤東在《七絕·賈誼》中詠道:“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但是,毛澤東對梁懷王墮馬而死,“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而死,深為惋惜?!傲和鯄欛R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p>
語評屈原、賈誼
毛澤東在與人交談的言語中,在會議上的即席講話中,在書信中,都會不經(jīng)意地想起屈原、賈誼,評說起他們來。
1915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讀書時,就同羅章龍談起屈原,討論起《離騷》,主張對《離騷》賦予新評價(jià)。后來,毛澤東一直認(rèn)為屈原是繼《詩經(jīng)》之后“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創(chuàng)作個性的詩人”。
蘇聯(lián)著名漢學(xué)家費(fèi)德林在《我所接觸的中蘇領(lǐng)導(dǎo)人》一書中回憶:1949年12月,毛澤東率代表團(tuán)赴蘇聯(lián)訪問期間,費(fèi)德林擔(dān)任蘇方翻譯。6日晚上,在行進(jìn)的火車上,毛澤東與費(fèi)德林談中國古典文學(xué),由《詩經(jīng)》談到楚辭,談到屈原。毛澤東說:“屈原生活過的地方,我們相當(dāng)熟悉,也是我的家鄉(xiāng)么,所以我們對屈原,對他的遭遇和悲劇特別有感受。我們就生活在他流放過的那片土地上,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后代,我們對他的感情特別深切……因?yàn)檫@個緣故,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nèi)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p>
毛澤東還在政治外交場合向外國領(lǐng)導(dǎo)人介紹屈原。1954年10月26日,毛澤東在會見訪華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時說:“屈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詩人,他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寫了許多愛國的詩,政府對他不滿,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沒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把他死的這天作為節(jié)日,就是陰歷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人們在這天吃粽子,并把它投到河里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傷害屈原?!?/p>
1958年3月中央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在提倡干部要講真話時,評價(jià)屈原是個敢講真話的人,敢為原則而斗爭,盡管他不得志。
司馬遷曾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泵珴蓶|完全同意司馬遷的觀點(diǎn)。他曾說:“劉邦為什么能打敗項(xiàng)羽?因?yàn)閯钔F族出身的項(xiàng)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屈原如果繼續(xù)當(dāng)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因?yàn)閬G了官,才有可能接近下層生活,才有可能產(chǎn)生像《離騷》這樣好的文學(xué)作品。知識往往是經(jīng)過困難,經(jīng)過挫折才得來的?!痹?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關(guān)于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jì)學(xué)教科書》的談話中,毛澤東又說:“屈原如果繼續(xù)做官,他的文章就沒有了。正因?yàn)殚_除了‘官籍,‘下放勞動,才有可能接近社會生活,才可能產(chǎn)生像《離騷》這樣好的文學(xué)作品。”
毛澤東評價(jià)賈誼是歷史上第一位出色的政論家。1958年4月27日,毛澤東在給秘書田家英的信中寫道:“如有時間,可一閱班固的《賈誼傳》??陕匀ァ兜跚贰斗B》二賦不閱。賈誼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見于《史記》的二賦二文,班書略去其《過秦論》,存二賦一文?!吨伟膊摺芬晃氖俏鳚h一代最好的政論,賈誼于南放歸來著此,除論太子一節(jié)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當(dāng)時事理,有一種頗好的氣氛,值得一看。”
1958年5月8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談到歷史上年輕有為的人物時,又評說了賈誼。毛澤東說:“漢朝有個賈誼,十幾歲就被漢文帝找去了,一天升了三次官。后來貶到長沙,寫了兩篇賦,《吊屈原賦》和《服鳥賦》。后來又回到朝廷,寫了一本書,叫《治安策》。他是秦漢歷史專家。他寫了10篇作品,留下來的是兩篇文學(xué)作品(兩篇賦),兩篇政治作品———《治安策》與《過秦論》。他死在長沙的時候才只有33歲?!迸c《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對照,“一天升了三次官”,應(yīng)是一年升了三次官之誤,后一次沒有升成;“十幾歲就被漢文帝找去了”,“死在長沙”也不準(zhǔn)確,但對賈誼年輕有為的主體評價(jià)是鮮明而準(zhǔn)確的。
20世紀(jì)50年代末,毛澤東在讀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文章,評價(jià)王勃“高才博學(xué)”時再次想到賈誼:“以一個二十八歲的人,寫了十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xué)(主觀唯心主義),賈誼的歷史學(xué)和政治學(xué),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發(fā),賈誼死時三十幾,王弼死時二十四。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夏完淳死時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p>
文接屈原、賈誼
毛澤東終生酷愛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作品,尤其酷愛屈原的《離騷》。
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時,毛澤東做了一本專門的聽課和讀書筆記,取名為《講堂錄》。在這本筆記中,他用工整的小楷抄錄了《離騷》《九歌》全文,在《離騷》正文的上方,還寫有他對各章節(jié)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經(jīng)常讀楚辭。1957年12月,毛澤東要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把各種版本的《楚辭》,以及有關(guān)《楚辭》和屈原的著作盡量收集給他,有50余種。1958年1月12日,毛澤東在給江青的便條中寫道:“我今晚又讀了一遍《離騷》,有所領(lǐng)悟,心中喜悅?!睆闹锌梢钥闯鏊x了幾十年的《離騷》,已不知讀過多少遍了,但溫故知新,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1959年、1961年他兩次向身邊工作人員要《楚辭》,還特別指明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辭集注》。在此期間,毛澤東外出帶去的各種書籍中,也有《楚辭集注》和《屈宋古音義》。
巧妙應(yīng)用《楚辭》
毛澤東不僅愛讀《楚辭》,精通它,而且善于應(yīng)用它。
1950年3月10日,毛澤東和周恩來接見新中國第一批駐外大使,并與他們進(jìn)行了親切交談。當(dāng)毛澤東走到黃鎮(zhèn)面前時,好像想起了什么,問道:“黃鎮(zhèn),你原來那個名字黃士元不是很好嗎,改它做什么?”黃鎮(zhèn)答道:“我的脾氣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鎮(zhèn)靜?!泵珴蓶|說:“黃鎮(zhèn)這個名字也不錯,《楚辭》中說,白玉兮為鎮(zhèn)。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可毀其節(jié)。派你出去,是要完璧歸趙嘍。你也做個藺相如吧?!薄鞍子褓鉃殒?zhèn)”,出自《楚辭》中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毛澤東信手拈來解釋“鎮(zhèn)”字,運(yùn)用得非常巧妙。
1954年10月26日,來華訪問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離開北京前夕,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澤東等中國領(lǐng)導(dǎo)人辭行。毛澤東當(dāng)場吟誦了“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兩句詩,然后說:“離別固然令人傷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興的事嗎?”這兩句詩出自《楚辭》中屈原的《九歌·少司命》。這是毛澤東對《楚辭》運(yùn)用之妙的又一個很好的例子。
毛澤東晚年仍在孜孜不倦地研讀《楚辭》,運(yùn)用《楚辭》。1972年9月27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外務(wù)大臣大平正芳和內(nèi)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jìn)。會見結(jié)束時,毛澤東將一部裝幀精美的《楚辭集注》作為禮物,贈送給田中角榮。那是南宋朱熹收錄的《楚辭》和對《楚辭》注釋的一本書。毛澤東做這件事的用意,除了珍視《楚辭》之外,還隱含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對“迷惑”一詞的認(rèn)識。日本人矢吹晉的《田中角榮與毛澤東談判真相》一文,讓我們注意到一個史實(shí)。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榮在周恩來的歡迎宴會上致答詞時說:“遺憾的是過去幾十年間,日中關(guān)系經(jīng)歷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迷惑,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切反省之意。”翻譯將“迷惑”直譯為“麻煩”,周恩來直截了當(dāng)?shù)刂赋鲇迷~不當(dāng),說:把水潑在女同志的裙子上可以說是添了麻煩,但中日關(guān)系豈是“麻煩”二字可以了結(jié)?而田中解釋說:“迷惑”二字是從漢語中學(xué)過去的,在百感交集的道歉時是可以使用的。第三天晚上賓主會面時,毛澤東對著田中指著周恩來說:“你和我們這位吵架吵完了吧,不吵架是不行的嘛?!彪S后,毛澤東指出田中用“迷惑”不對,沒有分量。毛澤東送田中《楚辭集注》,其意之一是《楚辭·九辯》中兩次出現(xiàn)過“迷惑”:“忼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薄叭恢新范曰筚?,自厭按而學(xué)誦。”其中的“迷惑”即“思念煩惑”“舉足不前”之意。從這里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楚辭》的運(yùn)用已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毛澤東的詩詞更是直接受到《楚辭》的影響,接承《楚辭》浪漫、奔放、瑰麗的藝術(shù)特點(diǎn)并發(fā)展之。
毛澤東的有些詩詞則直接化用了《楚辭》中的句子。例如,《七律·答友人》前四句:“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fēng)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奔椿昧饲毒鸥琛は娣蛉恕返墓适隆!暗圩映孙L(fēng)下翠微”,就是由屈原《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化用而來。“斑竹一枝千滴淚”,借用的是湘夫人聞帝舜死于蒼梧,十分悲痛,眼淚沾在青竹上,留下點(diǎn)點(diǎn)斑痕,而成斑竹的故事。這首詩中,“洞庭波涌連天雪”的“洞庭波”,取自《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拔矣蛑畨袅壤钡摹傲壤保∽浴冻o》中屈原《遠(yuǎn)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之句?!傲壤奔磸V遠(yuǎn)。這是毛澤東詩詞中第三次用“寥廓”。第一次運(yùn)用“寥廓”是在《沁園春·長沙》中,“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钡诙芜\(yùn)用“寥廓”是在《采桑子·重陽》中,“寥廓江天萬里霜”。又例如《浪淘沙·北戴河》,“一片汪洋都不見”的“汪洋”,取自《楚辭·九懷·蓄英》“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之句?!笆捝镲L(fēng)今又是”的“蕭瑟”,取自《楚辭·九辯》中“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
《楚辭》,尤其是其代表作《離騷》,既瑰麗優(yōu)美又質(zhì)樸誠實(shí),所以能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傳世之作。毛澤東喜愛《楚辭》這樣的既質(zhì)樸又有文采的文章。據(jù)張貽玖在《毛澤東讀史》中介紹,毛澤東在《新唐書》中馬周給唐太宗的奏折旁批注道:“賈生《治安策》后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泵珴蓶|對賈誼、馬周之文,喜就喜在一個樸實(shí),“切中當(dāng)時事理”。蘇軾那樣的文章,毛澤東不喜歡,原因就在“紙上空談”。1959年8月16日,毛澤東在《關(guān)于枚乘〈七發(fā)〉》一文中寫道:“后來‘七體繁興,沒有一篇好的。昭明文選所收曹植《七啟》,張協(xié)《七命》,作招隱之詞,跟屈(原)、宋(玉)、賈(誼)、枚(乘)唱反調(diào),索然無味了?!蹦切┳髌分运魅粺o味,都在于華而不實(shí)。毛澤東的文章既文采飛揚(yáng),又質(zhì)樸無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這也同他的詩詞一樣,吸取了《楚辭》的精華。
提倡學(xué)、用《楚辭》
毛澤東不僅自己愛讀、愛用《楚辭》,而且在黨內(nèi)和朋友中提倡學(xué)《楚辭》、用《楚辭》。1951年7月7日,毛澤東邀請周世釗、蔣竹如到中南海劃船。他對兩位老朋友說:“《楚辭》雖是古董,但都是歷史,有一讀的價(jià)值?!?958年張治中陪毛澤東在安徽視察工作時,毛澤東勸張治中讀《楚辭》,并說:“那是本好書,我介紹給你看看?!边@年1月中旬,中央工作會議在廣西南寧召開。會議期間,毛澤東批示印發(fā)《離騷》給與會者。在1月16日的講話提綱中,他說學(xué)《楚辭》,要先學(xué)《離騷》。
延安時期,毛澤東領(lǐng)導(dǎo)學(xué)習(xí)運(yùn)動、同教條主義作斗爭的內(nèi)容之一是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fēng)。毛澤東鄙視那些裝腔作勢、脫離實(shí)際的文章,批評寫那樣文章的人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里高揚(yáng)的是《楚辭》質(zhì)樸而又有文采的文風(fēng)。1958年1月21日,毛澤東在南寧會議的結(jié)論提綱中,用《離騷》中的詞句來說明文件寫作中的“概念”和“判斷”的問題。后來,毛澤東還批評不講修辭,寫出味同嚼蠟的文章的人是“靈臺如花崗之巖,筆下如玄冰之凍”。這里高揚(yáng)的還是《楚辭》質(zhì)樸而又有文采的文風(fēng)。
志揚(yáng)屈原、賈誼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人,更是第一位偉大的愛民愛國的詩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之志的內(nèi)心表白。司馬遷說屈原志潔行廉,“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毛澤東愛屈原、賈誼之文,更敬屈原、賈誼之志,重視發(fā)揚(yáng)屈原、賈誼之志。毛澤東認(rèn)為屈原、賈誼的精神兩千年來一直活在人民的心里,是永遠(yuǎn)不會死的,正如他對費(fèi)德林所說的那樣,“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1921年端午節(jié),毛澤東的好友易白沙跳海自殺。此前,易白沙只身赴京刺殺北洋政府首腦沒有成功,然后南下面見孫中山,要求“組隊(duì)赴北方殺賊”未果。于是,他選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跳海自殺,以喚起民眾。毛澤東為易白沙寫了一副挽聯(lián):“無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憤死,我為民國前途哭;去年追悼楊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長沙后進(jìn)何?”挽聯(lián)高揚(yáng)了易白沙以屈原為榜樣的愛國精神,同時表明屈原精神早已融進(jìn)毛澤東的血脈中。
毛澤東喜愛《楚辭》,不僅因?yàn)椤冻o》既質(zhì)樸又有文采,更因?yàn)椤冻o》有人民性,有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志向和情懷。毛澤東在《關(guān)于枚乘〈七發(fā)〉》的批語中寫道:“騷體是有民主色彩的,屬于浪漫主義流派,對腐敗的統(tǒng)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賈誼、枚乘略遜一籌,然亦甚有可喜之處?!薄坝忻裰魃省薄芭械呢笆住保@是毛澤東對屈原以及《楚辭》其他作者人民性精神的頌揚(yáng)。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莫斯科舉行世界和平大會,大會評出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名列其中。另三位是波蘭天文學(xué)家、日心說創(chuàng)始人哥白尼;意大利詩人、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fù)興時代的開拓性人物之一、《神曲》作者但??;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xué)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這次評選世界文化名人,主要是從具有反抗精神、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文化貢獻(xiàn)的世界級文化人這個角度評的。
屈原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是當(dāng)之無愧的。然而,能讓世界熟悉并認(rèn)識屈原,這與毛澤東積極頌揚(yáng)屈原精神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1949年12月,毛澤東去莫斯科途中向費(fèi)德林介紹并贊揚(yáng)了屈原。在世界和平大會上,正是費(fèi)德林作了《屈原及其創(chuàng)作》的報(bào)告。這個報(bào)告直接影響了屈原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的結(jié)果。世界和平大會召開之前,又是在毛澤東的提議下,中國保衛(wèi)世界和平委員會向大會贈送了一幅屈原的畫像。1953年端午節(jié)前后,北京舉辦了楚文物展覽,在這次展覽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
以屈原為榜樣的賈誼的文章,不僅收入《楚辭》的《惜誓》《吊屈原賦》《服鳥賦》同《離騷》一樣“有民主色彩”,《治安策》和《過秦論》同樣“有民主色彩”,同樣受到毛澤東的頌揚(yáng)。
《治安策》又名《陳政事疏》,是賈誼為國為民長治久安提出的政治謀略。賈誼從秦朝歷史和設(shè)置諸侯的沿革,分析了諸侯叛亂的根源,并建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彪m然漢文帝并未及時公開采用《治安策》,但實(shí)際上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是深受《治安策》影響的。毛澤東之所以多次頌揚(yáng)《治安策》,就是因?yàn)椤吨伟膊摺放c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不同,它是一篇散發(fā)著革除時弊的愛國愛民之志的好文章。
賈誼的另一篇文章《過秦論》,總結(jié)了取與守不同術(shù)的規(guī)律。賈誼說:“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quán),此言取與守不同術(shù)也。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鼻赝鼍屯鲈谝员┝Z天下仍以暴力治天下,就亡在“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毛澤東雖贊賞秦始皇的貢獻(xiàn),但贊成賈誼“攻守之勢異”“取與守不同術(shù)”的認(rèn)識。毛澤東讀《舊唐書·朱敬則傳》,看到朱敬則上書武則天表達(dá)的與《過秦論》大抵相同的見解時,情不自禁地在旁邊批注道:“賈誼云: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p>
薪火相傳,精神不朽。毛澤東詩惜屈原、賈誼,語評屈原、賈誼,文接屈原、賈誼,志揚(yáng)屈原、賈誼,屈原、賈誼的精神在當(dāng)代中國是深入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