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民國四公子中,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其父名聲很不好,也掩蓋不了他的清名。若說魯迅亡故,送葬轟動上海,袁克文的出殯也轟動了北平。他重文化,愛藝術(shù),兄長袁克定熱衷于世襲帝位,極力慫恿老子稱帝,袁克文不僅反對,還作詩勸誡曰:“隙胸留身爭一瞬,蛩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p>
他精通琴棋書畫,他的文化修養(yǎng)促成自己的子女成才,他的三公子袁家騮留美,成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兒媳吳健雄,是對世界核物理有貢獻的原子物理學家,被譽為“東方居里夫人”,為美國科學院院士。袁克文的顯貴后裔中出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不是官混混、錢混混或文場混混,這不值得深究嗎?
民國四公子中,溥侗是光緒的族弟,成親王的曾孫,自幼在上書房行走,卻不染富貴氣,偏愛琴棋書畫,自稱“紅豆館主”。簫、笛、胡琴、琵琶全能,大清國法定的第一首國歌,竟是由他作曲,作詞者是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校長嚴復。民國十六年(1927年),溥侗還任過樂律研究所所長,且是京戲著名票友,他在《群英會》這出戲里,可演周瑜、孔明、魯肅,還可扮黃蓋、蔣干,生旦凈丑末,幾乎全能。所謂八旗子弟后裔,當年,既有能說一口英語被稱“鬼子六”的恭親王,還有溥侗這種藝術(shù)天分很高的人才,并非盡是提雀籠遛鳥的耍家。
那年代,四公子中最出類拔萃的要數(shù)張伯駒了。他出自官宦世家,且是袁世凱的表親,九歲能詩,被稱神童,他是中國第一大收藏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隋虔子展的《游春圖》、唐李白的《上陽臺帖》皆為世之珍稀,他不惜變賣家產(chǎn)乃至負債去購得(后全捐獻國家)。他不僅是鑒賞大家,還是詩詞學家、書畫家、戲曲研究家。他妻子潘素也是畫家,章詒和年幼時還去拜過師。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曾稱張伯駒是“當代文化藝術(shù)高原上的奇峰”。陳毅生前很敬仰張伯駒,當張被“反右”運動損傷潦倒北京時,陳還為他找出路,推薦他去了長春吉林博物館任館長。當“文革”中,人們以對待舊社會的殘渣余孽的眼光去看這種公子哥兒時,沒想到其中竟然有中國文化的奇峰。
前幾年,王世襄先生在世,名氣高得出奇,他家祖上有翰林、總督、道臺,父親還是外交官。優(yōu)越的生活,把這位大公子哥兒打造成了玩家,別人玩物喪志,他卻玩物成家。他的好友啟功說他不是玩物是究物。他玩鴿哨、葫蘆、斗蟲、馴鷹以及烹調(diào)和家具,竟成文化大師。他寫的明式家具專著,更是享譽世界,引多少人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