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Karen Chen 王存英 譯
凱倫是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女孩。老師和同學總是喜歡用“完美”來形容她,她也總是用苛刻的標準要求自己。然而,體育運動成了她的短板,這讓習慣表現(xiàn)“完美”的她倍加困惑。于是她開始反思所謂“完美”的自己:一個人,過于追求“完美”,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我上體育課已經八年了,換過很多的項目,跟過不同的老師,但伴隨課堂的畏懼感始終相同。年復一年,我長高了一點,也變聰明了一點,然而體育一直沒有長進。我常常在想,以我名義上課的那個女孩不是我,因為她一點也不像我所期望和想象中的自己。盡管如此,真相卻是——她具有我回憶里所有的失敗與恐懼,所以她就是我,沒錯!雖然她正是我極力想要掩藏的那個自己。我看到她孤零零垂頭喪氣地站在角落里,離班里那些已經被選入運動隊的同學遠遠的?;腥婚g,她仿佛變?yōu)槲浵?,蜷縮在寬大的運動服里。
我問自己為什么這么多年來,還是無法對自己可憐的運動能力釋然?為什么即使我學有所長,它還是“陰魂不散”?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排斥感,哪怕只有一點點,依然是排斥感。每次我被迫參加一個活動,當其他人的運動技能備受矚目時,我就突然厭惡自己的不善運動。我像一個嬰兒一樣,遲鈍、不協(xié)調:不會投籃,不會守門,又跑不快。
大約一年前,我踢足球。由于38℃的高溫,每個人都要輪流坐到場外去休息,但是因為大家熱情高漲都想玩,所以,幾輪下來沒有人愿意離場。隊里的一個男孩看到我在足球場上糟糕的表現(xiàn)后,沖我喊道:“那女的,出去坐著吧!”
我往后一退,臉色鐵青地回敬道:“我沒事!”
但那一刻,男孩瞥了我一眼,突然間我看到了他眼中的那一幕:一個女孩,在追球時速度比其他人都慢,杵在球場邊,想要逃跑。我所有的驕傲煙消云散,那惱人的、與我可憐的運動能力如影隨形的“自知之明”向我襲來——就像回到了一年級。我只能盯著球場,不去理會那正在蠶食我的厭惡感。
然而七年級的一個下午,我的同班同學夸贊我:“你的成績那么好,什么事也難不倒你!”“你怎么這么出色?”我嘴邊自動蹦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體育很糟糕”,這一點誰都不可否認,因為大家看到我在體育課上的表現(xiàn)了。
當“完美”這個不招人喜歡的詞在我耳邊響起時,所有關于我缺乏手眼協(xié)調能力的不安全感,都化成了一粒塵埃。
幾乎只要我運動表現(xiàn)不好,同學和家長都會對我說“完美”。每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我本能地“傾倒”出能想到的自身缺點,然后這樣吐槽:“我從來搞不懂社會課材料,科學老師講的是意大利語吧,我連氣球都不會吹?!蔽铱s到自己的“缺點”背后,試圖逃離自己的“完美”。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我想保持謙虛。有一定的道理,但原因多半對我來說,保持完美就像是高居他人之上,所有的人都注視著你,詛咒你永遠孤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甚至比不善運動更糟糕。完美讓我想起了一尊僵硬的大理石雕像,裝飾美麗,肌體冰冷,眼神冷酷。這種聯(lián)想使我口中感到酸澀。我不想讓人們把我當做完美的雕像,我需要人們認識到我有缺點,我犯錯也沒什么稀奇。
因此,那個下午,當我喋喋不休地解釋為何自己完全無法參加羽毛球隊、也不會打排球時,我感覺我腦海里僵硬的大理石雕像和“完美的形象”一起慢慢崩塌。當我漫無目的地訴說時,我的肩膀感到輕松了好多;承認我的不完美,讓我感到如此自由,如此真實。雖然我笨拙又遲鈍,但內心的輕松讓我變得靈活、強大——不知怎么的,我犯錯誤的事實給我?guī)砹肆α俊N沂且粋€有血有肉的人,不是冷酷的雕像。我的優(yōu)勢、缺陷、多面的性格和脆弱,共同構成了鮮活又立體的“我”。
我會繼續(xù)努力提高運動能力。目前,我可以接受不善運動的自己,它是我的一部分。雖然它讓我丟臉,讓我懷疑自己,但它也是一面盾牌,防止“完美”將我孤立,使我淪陷。我已經認識到:不應該花上一輩子的時間為它感到羞愧,因為它僅僅是我的一個方面。它成就了今天的我,并留給我提升的空間,最重要的是,它將永遠只是我身份的一個片段,但不會決定我的身份。我是華裔美國人,聰明、熱愛藝術、熱情、笨拙、懶惰、愛做夢,情緒化。是的,我不擅長運動,但除此之外,我是凱倫,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