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塞北張家口地區(qū)已兩年了,但分配工作的事仍然遙遙無期。面對著一望無際的田野和群山,我不知多少次感慨:這輩子還能搞音樂嗎?
在1971年一個寒冷的冬日,我走在張家口灰蒙蒙的街頭,專業(yè)用品商店里的一架鋼琴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站在這架簇新的星海鋼琴面前,我不禁屏住了呼吸……
我們這群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六八屆的同學,是1969年下放到這個軍墾農場的,屬六十五軍直屬炮團。那一年,中央音樂學院全體師生被下放到河北省三個不同的地區(qū),除了我們這塞北的六八屆以外,還有天津葛沽及邯鄲清風店兩處,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家父家母就在清風店那一處。學校所有教學工作全部停止,別說這整整三年沒見過鋼琴,自“文革”以來,大家早已與“樣板戲”以外的音樂絕緣了。
這次進城與鋼琴相遇真是個意外的收獲。此刻,我看著這架鋼琴,實在百感交集。
沒想到剛一伸手,售貨員大喝一聲:“別動!干什么的?”
也難怪售貨員起疑,看看我當時的德行,人家不把我當土匪也難:舊狗皮帽下的一副眼鏡只有一條腿和一個完整的鏡片——那是前一陣為搶救堤壩漏水,緊急中被同學踩的;沾滿泥土的舊棉襖缺扣子,是用一根麻繩扎在身上的;那時生活雖苦,卻也沒忘記耍帥,特搜來一雙舊高筒馬靴蹬上;當日被踩碎的假門牙尚未修好,以至于一張口就多了個黑窟窿……所以,售貨員最終也沒有準許我碰那架鋼琴,不過他總算把價錢告訴了我:由于琴蓋上的一條撞痕,此琴折價為六百元!
興沖沖回到連隊后,立刻又發(fā)起愁來:哪里有錢呀?雖然我們算是“學生連”,每月有十八塊錢的津貼,比普通戰(zhàn)士多,那也是僅夠溫飽而已,要買鋼琴,門兒也沒有!左思右想,主意來了:找陳邵華借!
記得我向這位學姐開口借錢時,她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隨即把六百元的現金送到我手中。
我們的李連長是個高大英俊的壯漢,極豪爽,大家都很喜歡他。一次他向全連同學訓話,講到激動處,滿臉通紅,說:“想過嗎?你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一顆汗珠摔八瓣兒地種出來的!”從此,他的綽號就成了“李八瓣兒”。李連長知道后,倒也毫不在意。
所以,這次我才鼓起勇氣跑到連部門口,說明了要買鋼琴的事由,并要求連長讓我“把鋼琴運進連隊”。
他驚訝得眼睛都瞪圓了:“神經?。↑S安倫,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你知道你們是來干什么的嗎?革命隊伍敞開大門讓你們進來,是讓你們和工農兵相結合改造靈魂的。你不好好‘廣闊天地煉紅心,卻要買鋼琴,搞什么搞!”
我的臺詞早編好了:“宣傳革命樣板戲呀!沒有鋼琴,黨和國家多年的培養(yǎng)就全浪費了。這不,咱們連如果有了鋼琴,我就能給戰(zhàn)士們彈《黃河》啦!”
此時李八瓣兒的眼光早已變成神往,興奮得一拍桌子:“黃安倫,好你個小子!這樣吧,你如果有種真的把鋼琴弄來,我就一定給你找地方放!至于運琴的事,我這就報告上級,你進城先去團部。”
這一下全連轟動,大伙兒奔走相告。我們連隊地處張(張家口)宣(宣化)公路之間的一個小村子,叫沙嶺子。從火車站到營房還有一段山路,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管弦系拉小提琴的同學許斐尼——大鋼琴家許斐平的哥哥——當時是炊事班長。動手的那天,他一拍胸膛:“這里的事我來搞定,你快去吧!”
當我和另一個同學姜大鵬趕到城里,團部早已準備妥當,不僅給我派了輛解放牌軍車,還調了四五個戰(zhàn)士幫忙。
當我?guī)е鴳?zhàn)士們風風火火地跨進店里,著實把售貨員嚇了一跳。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破棉襖里掏出那厚厚的一沓鈔票,神氣地拍在柜臺上:“這鋼琴,我要了,把它給我打開!”
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當即在這塞北古城響徹云霄,我激動得熱淚盈眶:“這是列寧最喜歡的革命歌曲!”我邊彈邊這樣告訴大家。
姜大鵬一扯我袖子:“快走吧!”大伙兒趕快把琴抬上軍車,直奔張家口火車站。車還未停穩(wěn),姜大鵬早已一躍而下,沖進了站長室。
開始,站長對他提出的要求都表示愛莫能助:“免費?這是國家財產!就算我準了你們,車廂里也放不下這么大個家伙……什么?延長在沙嶺子的停車時間?你想破壞國家鐵路運輸呀?”姜大鵬鼓動他那如簧之舌:“站長,您聽,車站里正廣播什么呢?對啦,鋼琴伴唱《紅燈記》!可咱張家口還從來沒有演出過這些樣板戲呢,是不是?部隊下這么大力氣幫我們把鋼琴都運到您跟前了,您只要幫上一把,不瞞您說,咱們張家口文化大革命樣板戲的大高潮,就將從您這兒掀起來啦!”站長一拍大腿:“中!”當即抓起電話,調整了沿線各站的時間表,把在沙嶺子站的停車時間由原來的一分鐘延長到五分鐘。一聲令下,火車頭拖來一節(jié)空的貨車廂。“搬吧,別誤了時間!”
軍車上的戰(zhàn)士們一陣歡呼。姜大鵬得寸進尺:“報告站長,還有一事相求。”“你還想怎么著?”“麻煩您打電話通知我們連里,大伙兒好接車呀?!薄靶校 薄爸x站長!”
列車剛到沙嶺子,我就聽到歡呼聲四起,好像過節(jié)一樣。一探頭,好家伙,全連百十來號人早把這小小的山村火車站擠滿了。許斐尼駕著他們炊事班的驢車停在最前列,正向我招手呢。我只記得車剛停下,上百條手臂就伸了過來,我還未反應過來,鋼琴已經像個水面上的火柴盒一樣漂了出去,穩(wěn)穩(wěn)地放在了驢車上。
驢車一直拉到連部門口,大伙兒把我推了進去。
李八瓣兒連長早已等在那里:“好小子,你有種!‘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去,那里就是你的琴房?!倍惽屣L店方面,部隊則截獲了我向爹媽要錢還賬的信。那里的領導在大會上批判:“有人縱容子女買什么鋼琴!”在他們把信拿給家父看時,家父在領導面前罵了一聲:“混賬!”其實心中在暗喜,很快就把錢給我匯來,還給了陳邵華。
不久,別的同學又搞來兩架鋼琴,其中朱曉玫的一架缺弦,大家索性用鋼絲代替。電影學院的同學則想方設法展開學習,而管弦系的同學早已練起琴來。大家總算第一次全面恢復了業(yè)務。
我們信誓旦旦地向李八瓣兒連長保證:“這鋼琴只奏革命音樂!”其實,什么肖邦、莫扎特、貝多芬、巴赫……早已全面“復辟”了。難得連里對此一概視而不見,我真要一輩子對李八瓣兒感恩戴德。
我這“第一架鋼琴”的故事一下子傳了開去,葛沽、清風店方面立即跟上,大家各顯奇謀,也紛紛把鋼琴弄到了部隊。
一個收獲是我們每個同學都始料未及的:經過這些年的艱苦磨難,大家都對音樂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生活的體驗使我們領悟到音樂經典曲目中最隱秘的內涵,這些在學校是絕對學不到的。
終于有一天,我們組織了一場小小的音樂會。為了這場音樂會,瑞麗借回北京看病之便,用扁擔挑來一大堆樂譜,大家趕忙手抄分譜準備。到了那天,再把我的琴和朱曉玫的搬到一塊兒。男生們負責到附近村里搞來肉和幾只雞,女生們則大顯身手,生火做飯。大家先飽餐一頓,然后幾兩黃湯下肚,音樂會開場了。
當瑞麗奏起貝多芬的《月光》時,憂郁深沉的氣氛籠罩了整個屋子,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火光映紅了面頰上的淚珠。
我知道,從此,我們與音樂再也不能分開了……
(留 痕摘自愛樂人走四方網站,本刊有刪節(jié),李小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