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兩歲那年,我又懷上了小兒子,實在忙不過來,我們就送老實乖巧的大兒子跟奶奶回了老家。好在我們離得不遠,每個月都能回去看他。剛開始見了我,他一臉委屈,臨走時非要跟我回來。后來干脆怎么叫也不愿回來了,只和奶奶親。去年上小學時,我們把他接回身邊,上了小學。本想一家人總算團聚了,好好過日子吧,誰知這孩子像變了個人,脾氣非常大。見他身上有很多壞習慣,我很著急,想盡快給他糾正,態(tài)度有些嚴厲,急了也會打他,可好像一點效果也沒有。昨天發(fā)現(xiàn)他竟然把弟弟的眼睛打得烏青一團,我又一次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他邊哭邊說:“你是后媽,我要回奶奶家!”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行云流水
咨詢師:
你的苦惱可以理解,不過要解決問題,就要先來理解孩子。孩子最大的恐懼,不是餓著凍著,而是被父母拋棄。
兩歲的兒子被送回奶奶家,成年人都明白這肯定不是拋棄,但小孩子會以為是爸媽不要自己了,內心一定非常委屈,非常恐懼,甚至還有憤怒。而你們每月一次親近孩子,然后又離開,這樣的分分合合會被孩子理解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拋棄,他內心的感受可想而知。在孩子的心目中,對自己不離不棄的人只有奶奶,她自然就成了孩子生命里最依戀的那個人。
我能理解你急于想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的心情,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建立情感的連結,先把母子之間的依戀關系建立起來,讓孩子感到你對他的無條件地接納和愛,感到你是他的親媽。因為孩子在十歲之前,主要是情感取向,換句換說就是:覺得誰和自己感情好,心里喜歡誰,就喜歡聽誰的話。如果孩子在感覺上認為你不是親媽,他的潛意識會幫助他和你作對,雖然這并不是孩子有意為之。
所以無論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時間與他單獨相處,關心他的感受和心理需求,也把你的感受告訴他。讓他感到你對他的愛是獨一無二的,他在你心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
絕不能再打罵孩子。他之所以打弟弟,大概是被你打罵之后,內心的憤怒無處宣泄,便有樣學樣地遷怒于比自己更弱小、看起來更多地被父母關照的弟弟身上。與其對孩子說,因為你是老大,所以要讓著弟弟,不如用鼓勵邀請孩子來幫助你照顧弟弟,在感到了你的愛之后,孩子其實是很愿意照料弱小的生命的。
在糾正不良習慣這個問題上,建議你先多去關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加具體地肯定和鼓勵。對存在的問題,要一個一個逐步解決,千萬不要情緒化地指責孩子,甚至全盤否定孩子。要用尊重的態(tài)度去具體地引導,指出問題時要明確,指出后也要表達你的希望和信任。你對孩子有信心,孩子對自己就有信心,就會更努力。
對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可以邀請孩子參加進來,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解決。這樣做會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幫助孩子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自主,感受到能力的提升,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而一個感受到愛、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很愿意去學習成長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