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琦
新課標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薄霸趯懽鹘虒W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guān)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寫作能力是一個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因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成了擺在語文教師面前一件重要的大事。
盡管近年來很多專家和學者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寫作教學依然還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我們的學生依然談寫作色變,面對作文題目,學生只能咬筆桿子苦思冥想,在如此“痛苦”抉擇下醞釀出來的文章,能夠入得了眼的優(yōu)秀文章依舊屈指可數(shù)。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記,無詞可繪,文章干巴巴的就像是一塊無水的海綿。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學生生活的圈子過于狹窄,每天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缺乏實踐活動的機會,缺乏情感、價值觀等;此外教師的寫作指導落實得也不夠到位,很多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都沒有實效性,只是純章法、純技巧的灌輸,強逼硬寫,致使學生對寫作望而生畏。所以寫作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無一不是做無用功,費時費力又沒有效果。
這個問題一直是我迫切想要解決,但是又理不出頭緒來的難題,最近幾年,我刻意靜心摸索探討,經(jīng)過多方渠道的搜集整理以及周邊同事好友的共同努力,嘗試性地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和
研究,歸納出了以下幾方面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我所任教的學校屬于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一所中學,外地學生占相當大的比重,大多基礎(chǔ)較差,寫作水平低下,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很多學生的作文水平甚至還停留在小學三四年級的階段,很多時候教師布置作文,學生都是唉聲嘆氣,應付了事,或者干脆就是抄襲作文選上的優(yōu)秀文章,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教師對其要求不可太多,期望不能太高,因此要給學生一個比較合理的定位,在平時的教學中,由淺入深,一步一步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針對這種情況,每次批改作文時,我總是努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不管這個學生是優(yōu)秀的還是不優(yōu)秀的,哪怕是差的只有幾行字可以寫同學,我都會給予文字上的肯定,每次在上完新課還有多余時間的時候,我就給學生讀讀他們自己寫出來的文章,然后講出我的欣賞之處,被表揚的學生很認真地聽我點評,然后我會讓這位學生自己來講講還有那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講完以后再讓他動筆修改,這個時候,他就會有很大的熱情去修改自己的文章,通過多次的修改,學生感覺到自己越寫越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嘗到寫作的甜頭,這樣,學生寫作的興趣自然在潛移默化中被激發(fā)出來了。學生的興趣一旦得以激發(fā),學生樂于寫,寫作水平也自然會逐漸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一件事有了興趣,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另外,我還切合時下流行的節(jié)目進行寫作訓練,例如,受《我愛記歌詞》欄目的啟發(fā),讓學生對熟悉的流行歌曲改寫歌詞,但是格式和字數(shù)不變,改完以后還讓學生唱出來,這樣一來,學生頓時興致高漲,紛紛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其實這種改寫歌詞就是一種仿寫練習,只不過換了一種形式而已,但是收到的效果卻完全不一樣。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閃起來
作文,一直就是不少學生抓破腦袋的事,縱使苦思冥想許久,腦子里依然一片空白。這無疑與學生的生活面窄、缺乏生活閱歷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更主要的是還不注意觀察,讓許多有價值的寫作素材與我們的學生失之交臂。
那么,怎樣才能讓觀察成為一種習慣呢?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成為一個有心人,細心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絢爛色彩,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把握住生活中瞬間爆發(fā)出的那令人驚嘆與折服的火花。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边@就說明只要細心地觀察和體會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而這些正是我們作文時所需要的素材,它們震撼著我們的思想,觸動著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心靈深處能夠流淌出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形成一行行優(yōu)美的文字。為此,我們就應該自覺不自覺地引導學生投入到生活中,去觀察,去品讀,去挖掘生活的美,去感悟生活的情,去體會生活的理。這樣,寫作范圍的口子就被打開了。比如,我們可以寫“各色人物”,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戚、鄰居,甚至是公交車上碰到的陌生人都可以刻畫得栩栩如生;也可以寫“生活百味”,在校園以外發(fā)生的生活小事都可成為文章中的題材。只要長期細心觀察,就不僅能學會怎樣從生活中汲取素材,還能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分析社會,關(guān)注人生。
三、見縫插針地創(chuàng)造寫作的機會
想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僅靠一學期規(guī)定的幾篇大作文是
遠遠不夠的,必須進行大量的小練筆。小練筆的寫作題材隨處可見,比如周末可以讓學生就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周記;讀語文報或者名著的同時進行好詞好句好段的摘抄;上完語文課后,對文章中的某一個重點或中心,采取范圍小、篇幅短的寫作練習,例如分析人物形象,對其閃光點進行論述或者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也可以仿寫、改寫、續(xù)寫、擴寫等,當然對學生寫作的東西一定要及時地進行批改和點評,否則放之任之,效果就不明顯了。
四、互助評改,精益求精中提高作文的質(zhì)量
作文的批改和點評與作文的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評改也是尤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評改除了教師外,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互評互改,這是一種較理想的批改方式。寫作后,我根據(jù)寫作訓練的目標要求組織批改和講評,學生積極參與,互相評價作文,交流寫作心得,分享寫作感受,既主動地根據(jù)先前認知對別人的作文進行細致、深入的揣摩,然后進行修改并寫出評語,又對同伴給自己的作文所做的評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并進行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調(diào)動了自己寫作的積極性,激發(fā)自我完善和相互競爭的熱情,提高自我鑒賞能力,有助于達到以評改促寫作的目的。除此之外,我還經(jīng)常采用學生自我修改、學生互動批改、師生共同修改等辦法,集中大家的智慧,這樣,既減輕了教師自身的工作負擔,而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作文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如此下來,作文才會展示出不凡的魅力。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元培中學分校)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