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筱蘋
九十年代初,我和公婆住在綠竹巷一棟老樓里。每到休息天我都看到一個短發(fā)中年婦女在打掃樓梯走廊,木制的樓梯扶手被她抹得一塵不染。起初以為是清掃員,后來婆婆告訴我,她就是住在我家樓上的金素賢,在婦聯(lián)工作,大家都叫她金主任。
也是那年我報名參加了一個職工寫作夜校班,和她成了同學。金素賢是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比教我們寫作的應天仇老師歲數(shù)還大,在兩年的夜校寫作學習中,我常常為金素賢同學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她是個工作狂,獲過全國勞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伤裏o論工作有多忙,都會準點趕到夜校,并交上前一節(jié)課老師布置的作文。
1996年,我們買了新房不再和公婆住一起了,從那老樓搬出來以后,我就沒有看到金素賢。婆婆告訴我,她退休后去海南做幼教工作了。
2008年金素賢從海南返鄉(xiāng),沒帶回來黃金白銀卻運了幾百只她收集的月餅盒。她說,她的愛好是收藏所有讓她感覺美好的東西,這里也包含了她對人與人之間情意的收藏。在金素賢的藏品中,有一件白色的床單,她特別珍惜。她一邊撫摸著那白色的床單,一邊深情地說:“這條床單是1961年我的好友朱亦民校長送的。當年布匹緊張,每人每年的計劃布料也不過2尺左右,好友自己舍不得用,而將這一段一段的2尺零頭布拼起來,做成了這床四尺五寬、六尺長的床單送給了我。這是朋友對我的一片情誼啊,我一直珍藏著?!?/p>
2013年夏天,夜校同學再相聚,應老師就特別記得金素賢,說她還是一點沒有改變,始終不追求奢華,保持著內心的自由、平和,真的不容易。那天同學們吃得很浪費,她在一旁特別難受,和我說要改變這浪費的壞習慣,體會食物的珍貴,去感受農民種植的辛勞……
2014年9月,金素賢在家里辦了一個收藏展,主題為“教育、生肖、酒瓶”。一進門是她摘錄的毛澤東、胡錦濤、習近平等關于教育的論述,有國內外教育家陶行知、馬卡連柯的教育名言,有她從事教育工作時期學生們制作的手寫墻報,有孩子們送給她的小手帕,還有她從事教育獲得的全國紀念章等。
“每當我看到這些物件,都會勾起我最幸福的記憶,尤其是在山區(qū)學校的那段教學生涯。”金素賢回憶說,她剛滿17歲就分配到老家鞍山的一個山區(qū)小學教書,從事教育工作達54年之久。她告訴我們這次展覽她花了兩年的時間準備,收集的小東西都不值錢,大多是不花錢要來的,有垃圾箱旁撿來的、還有她覺得形狀可愛有趣就花小錢購買下來的。金素賢老伴劉作賢也積極支持配合她收藏,金老夫婦把一切生活需求都降到最簡單,每天一早就去焦山做義工,傍晚回家后簡簡單單吃完素餐便一起出門散步,在惜物、惜情的健康簡約生活方式中感受著快樂,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