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奉春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肛腸外科,山東 濰坊 261041)
普通外科患者手術切口感染與護理分析
張奉春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yī)院肛腸外科,山東 濰坊 261041)
目的 分析普通外科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間發(fā)生的50例切口感染病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分析其感染因素,分析指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有無高血壓、手術時機、不同切口類型。結果 >70歲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6.17%,<70歲的患者感染率為5.39%;有高血壓史的患者感染率為10.23%,無高血壓史的患者感染率為5.10%;急診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率為11.43%,擇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率為4.83%;Ⅰ類切口感染率為5.61%,Ⅱ類切口感染率為4.50%,Ⅲ類切口感染率為10.66%。結論 術后切口感染與患者的年齡、高血壓史、體質量指數(shù)、性別等因素無較大的關聯(lián),可以采用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減少切口感染的發(fā)生。
普通外科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影響因素;護理措施
普通外科手術切口往往會受到外界及內部各種有害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感染,這些感染很容易通過手術切口進入患者體內,對患者的傷口愈合和術后恢復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得康復的速率也比較緩慢,嚴重的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因此,在普通外科患者手術過程中,掌握各種切口感染因素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分析普通外科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措施。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間普通外科手術共計892例,有50例發(fā)生切口感染,其中有33例為男性,17例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4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平均年齡(54.56±3.11),手術原發(fā)病包括15例外傷,占總數(shù)的30%,18例急性闌尾炎,占總數(shù)的36%,2例腹股溝疝,占總數(shù)的4%,15例肝膽管結石,占總數(shù)的30%。診斷切口發(fā)生感染標準如下:患者在手術后其切口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患者感覺切口處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發(fā)熱,對該類型患者采取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shù)較正常水平明顯升高,隨著時間的推長,患者的切口處逐漸形成膿腫并長大,輕微的觸碰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波動,用消毒后的針刺破膿腫后可見到大量的膿液,膿性滲出量較大,有一些患者甚至需要拆開縫線引流,拆線后切口有膿液流出,或在線頭處出現(xiàn)小膿點[1]。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本組患者的各項感染因素,分析指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有無高血壓、手術時機、不同切口類型。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將本次統(tǒng)計調查的實驗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患者的年齡、有無高血壓、手術時機、性別、不同切口類型等相關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70歲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6.17%,<70歲的患者感染率為5.39%;有高血壓史的患者感染率為10.23%,無高血壓史的患者感染率為5.10%;急診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率為11.43%,擇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率為4.83%;Ⅰ類切口感染率為5.61%,Ⅱ類切口感染率為4.50%,Ⅲ類切口感染率為10.66%。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關因素對切口感染發(fā)生的影響情況
大量的臨床資料和案例表明,很多因素后可能導致患者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在所有的感染因素中,最主要的則是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原因,比如說患者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弱,或者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2];第二個方面則是手術操作方面的問題。由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切口感染的發(fā)生與患者的性別沒有影響,跟患者的年齡和是否有高血壓病史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高血壓及其他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從手術方面來看,切口感染的發(fā)生與手術時機和切口類型有著密切的關系,擇期手術患者的術后切口感染率明顯比急診手術患者低;在所有的切口類型中,Ⅲ類切口發(fā)生感染的比例最高,為10.66%。而對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目前還無法達到完全避免,目前還不能完全避免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但可通過對圍手術期的護理達到有效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
術前護理:據(jù)有關資料報導,急診手術患者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的危險性明顯高于擇期手術患者,這一結論也在本次研究中得到印證,而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急診手術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另外就是護理人員的術前準備不夠充分。因此,護理人員要極力做好術前準備。首先是護士要加強對患者的訪視,掌握患者的病情、術前準備、心理狀況。傾聽患者需求、生理及心理疑慮。因為很多患者對病情和手術情況不甚了解,存在很多疑慮,也比較擔心自身的病情,患者的心理情況是影響手術的一個重要因素。護理的效果直接決定了患者對手術的信任程度和配合程度,從而影響了手術是否能順利開展;其次是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信息,包括手術的時間、體位、手術醫(yī)師、術前注意事項,并告知患者要好好休息、禁食,尤其是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講解切口感染預防的重要性和措施[3]。
術中護理:首先是要將手術室的燈光亮度、濕度、溫度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創(chuàng)造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減少手術過程的時間,相關研究表明,手術時間越長,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就越大;其次在安置患者手術體位時,動作要輕柔,尤其是要做好各種器械的消毒殺菌工作,并盡可能的減少走動和其他無效活動。
術后護理:首先是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詢問患者手術感受,耐心傾聽患者的反應,解答患者的疑慮。詢問患者對切口的感受,檢查患者的傷情愈合情況,查看是否有發(fā)熱、滲血、傷口局部改變等等,如果有,要立即報告主治醫(yī)師,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其次是疼痛護理,往往在麻醉藥失效以后患者會感到疼痛,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講解疼痛的原因和日常護理方法,開導患者,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必要的時候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再次是要在手術后要做好患者的切口護理,觀察是否出現(xiàn)滲血、膿腫、滲液發(fā)熱等情況,可以溫鹽水擦干凈患者的皮膚,保持切口敷料的平整、干燥,及時更換敷料以防切口感染。并對滲出液取樣送檢行細菌培養(yǎng)試驗。盡可能的避免或減少腹帶的使用,據(jù)有關資料表明,使用腹帶往往會增加切口感染的發(fā)生,而減少或避免使用腹帶能夠大大降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叮囑患者多休息,通過合理的膳食和休息加快術后愈合,提高自身的抗感染能力。
[1] 吳琛,馮薇,喬美珍,等.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目標性監(jiān)測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15):2808.
[2] 龐曉軍,朱其海,車紅英,等.欽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外科患者手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 (2):447-448+451.
[3] 劉昌茂,張瓊.泌尿外科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點及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9):2224.
R473.6
B
1671-8194(2014)18-03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