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香
(漯河市中心醫(yī)院超聲科(漯河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超聲科),河南 漯河 462002)
三陰性乳腺癌的超聲圖像特征分析
劉俊香
(漯河市中心醫(yī)院超聲科(漯河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超聲科),河南 漯河 462002)
目的 探討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與超聲表現。方法 對本院收治的49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TNBC)和264例非三陰性乳腺癌患者(NTNBC)的超聲表現和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與NTNBC組相比,TNBC組淋巴結轉移和組織學分級較高(P<0.05),腫塊形態(tài)規(guī)則,有較清楚邊界的比例較高(P<0.05);病灶邊緣毛刺狀的比例,腫塊內部微鈣化及血流分級為2~3級者所占比例均明顯低于NTNBC組(P<0.05)。結論 三陰性乳腺癌在超聲聲像圖上的表現更接近于良性腫塊,通過影像學檢查可以起到早期診斷或早期提示作用。
三陰性乳腺癌;超聲檢查;病理學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以及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ER2)均為陰性表達的一類乳腺癌。作為一種獨立的乳腺癌病理類型,TNBC約占乳腺癌總數的10%~17%[1]。TNBC多發(fā)于絕經前期女性,有著組織學級別高、治療困難、易復發(fā)和轉移以及預后較其他亞型乳腺癌差的特點,因此TNBC的早期診斷對于治療以及預后評估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擬通過對本院收治的TNBC和非三陰性性乳腺癌患者(NTNBC)的超聲和病理學特征差異進行分析,為TNBC臨床診斷提供依據。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13例原發(fā)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為觀察對象,患者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45.2±4.4)歲;患者術前接受雙側乳腺及腋窩超聲檢查以診斷乳腺占位病并予以腫塊體表定位,術后進行病理標本以及免疫組化檢查。結果顯示TNBC組49例,NTNBC組264例?;颊吲R床、病理、超聲資料完整且術前均未接受放、化療。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EG Logiq 9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4.0~13.0 MHz?;颊呷⊙雠P或側臥位,上臂外展,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腋下,對乳腺四個象限及乳頭區(qū)掃查,觀察乳腺各層解剖結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血供情況,記錄腫塊的大小、形態(tài)、位置、有無毛刺(蟹足征)、后方回聲衰減、有無鈣化,腋下腫大淋巴結以及病灶的血供豐富程度。病灶的血供豐富程度按照Alder等[2]半定量法分為4級。
1.3 免疫組化檢測
腫瘤標本制生石蠟切片后,采用免疫組織化學En VisionTM法對每個病例的ER、PR與HER-2進行檢測。將ER、PR和HER-2三者均為陰性者定義為TNBC。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數據比較,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NBC組與NTNBC組超聲聲像圖比較見表1。
表1 超聲征象在TNBC與NTNBC組的比較[n(%)]
腫瘤的異質性在臨床上會產生對治療的反映情況以及預后產生不同的差異。三陰性乳腺癌(TNBC)具有特殊的生物學和臨床病理學特性,其發(fā)病年齡早、惡性程度高、易復發(fā)、轉移率高、預后差以及總生存率較低,已成為今年來的研究熱點[3]。不同類型的乳腺癌其生物學行為影響其病理形態(tài)學,而其病理學形態(tài)的變化在影像學上也會有所表現。
不同類型的乳腺癌會有不同的超聲表現,大量研究顯示乳腺癌超聲征象和腫瘤細胞ER、PR、HER-2的表達存在這一定的相關性。本組資料顯示TNBC組在超聲成像圖上表現為形態(tài)較為規(guī)則,多呈圓形或者橢圓形,邊界清楚,與NTNB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腫塊邊緣毛刺征,腫塊內部鈣化亦少于NTNBC組(P<0.05);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病灶內部血流TNBC組較少或無血流信號,血流分級低于NTNBC組(P<0.05)。
一般來說,乳腺腫塊惡性長圖像特征表現為腫塊邊緣不完整、有毛刺征、后方回聲衰減、腫塊內部有微鈣化點、內部血流豐富。而本研究認為,TNBC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聲像圖特征為病灶形態(tài)較規(guī)則,邊緣多完整,無毛刺征,內部以不均質低回聲為主,多無后方衰減,腫塊內部較少有鈣化、內部血流稀少。TNBC超聲聲像圖的特征更類似于良性腫塊,而在病理類型中卻表現為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和病理分級較高的“矛盾”現象,提示惡性程度較高的TNBC易呈現良性腫塊的特征,這可能與腫瘤細胞的異質性有關。
綜上所述,在超聲檢查中TNBC超聲征象與良性腫瘤有很大相似,鑒別困難,容易產生誤診,因此應綜合分析臨床病理及影像學特征,以降低診斷的假陽性或假陰性率,必要時可進行穿刺活檢以提高TNBC 患者的診斷準確率。
[1] Reis-Filho JS,Tutt AN.Triple negative tumours:a critical review[J].Histopathology,2008,52(1):108-118.
[2] Adler DD,Carson PL,Rubin T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J].Utrasound Med Biol,1990,16 (6):553-558.
[3] Raha EA,Elsayed ME,Green AR,et al.Prognostic marker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Cancer,2007,109(1):25-32.
R737.9
B
1671-8194(2014)18-0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