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梅
(湘潭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湖南 湘潭 411228)
C1q抗體與雙鏈DNA抗體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價值分析
曾紅梅
(湘潭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湖南 湘潭 411228)
目的 探討C1q抗體聯(lián)合雙鏈DNA抗體檢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通氣其他結締組織疾病作為對照組,選取健康人做空白對照組。分別測量三組患者的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的表達水平,比較兩組抗體單用和聯(lián)合使用的診斷價值。結果 空白對照組患者兩組抗體檢出率均為0。觀察組患者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的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計算可得,C1q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高于雙鏈DNA抗體,使用C1q抗體聯(lián)合雙鏈DNA抗體檢測敏感性顯著增高,特異性變化不大。結論 C1q抗體聯(lián)合雙鏈DNA抗體檢查能顯著增高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林敏性,并維持特異性無明顯變化。
C1q抗體;雙鏈DNA抗體;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價值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彌漫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患者骨骼、肌肉、心臟、肺、腎臟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嚴重者可致患者死亡,已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預的早期診斷是影響其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1]。與疾病有關的免疫指標很多,但這些指標單獨使用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有所欠缺。我院使用C1q抗體聯(lián)合雙鏈DNA抗體檢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間收治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40例為觀察組,選同期其他結締組織疾病患者(類風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血管炎等)40例為對照組,并選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空白對照組。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關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分類標準。觀察組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范圍12~78歲,平均年齡(34.5±3.2)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范圍11~75歲,平均年齡(35.1±3.5)歲;空白對照組中有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齡范圍10~75歲,平均年齡(35.0±4.0)歲。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間差異我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①C1q抗體檢測方法:采用ELISA酶聯(lián)免疫法,使用上海恒遠生物公司生產(chǎn)的人抗補體1q抗體(C1q)抗體試劑盒進行檢測。對樣本進行稀釋,比例為1∶100。在酶標板上加樣,溫浴1 h,洗滌三次并拍板,加入酶標二抗,溫浴0.5 h,洗滌三次后加底物,10 min后加入終止液,在450 nm處測定波長。具體操作步驟見試劑盒說明書。②雙鏈DNA抗體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雙鏈DNA抗體,使用武漢中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抗雙鏈DNA抗體測定試劑盒檢測。設立空白對照,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并按順序加入稀釋后的樣品并置于搖床中震蕩1 h,棄上清液洗滌并拍板三次,加入酶聯(lián)物,震蕩45 min后洗滌拍板三次。最后加入TMB底物與暗室顯色10 min,并計入終止液,450 nm處測定波長。具體步驟見試劑盒說明書。
1.3 評價指標
觀察三組患者的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檢查結果并以血清C1q抗體水平高于20 U/mL為陽性結果,雙鏈DNA檢查血清比>1?10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在三組患者中的檢出率
空白對照組患者兩組抗體檢出率均為0。觀察組患者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的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在三組患者中的檢出率比較
2.2 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檢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經(jīng)過計算可得,C1q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高于雙鏈DNA抗體,使用C1q抗體聯(lián)合雙鏈DNA抗體檢測敏感性顯著增高,特異性變化不大。見表2。
表2 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檢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較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遺傳,體液調節(jié),激素等多方面因素,多有自身免疫紊亂,產(chǎn)生大量的免疫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等,聚集在體內可造成多器官的損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早期治療時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但由于早期該病臨床表現(xiàn)多變,常導致誤診,導致患者耽誤病情,待有典型癥狀出現(xiàn)時,已過了最佳治療時機[2]。因此早期診斷在該病的治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C1q抗體是一種存在與血清中和固相C1q結合的小分子物質,在有大量免疫符合物聚集腎臟時可通過補體激活經(jīng)典使C1q與免疫球蛋白結合,同時還能干擾凋亡小體對免疫復合物的清除[3]。C1q的血清濃度降低,可導致免疫復合物清除障礙,加重器官損害[4]。C1q抗體是反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變的免疫指標,但單獨使用,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尚有所不足,因此多與別的免疫指標聯(lián)合檢查。
雙鏈DNA抗體抗是抗核抗體的一種類型,幾乎所有紅斑狼瘡患者都有該抗體的升高,是特征性標志抗體。雙鏈DNA抗體可存在與血液中或黏附于血管或多種器官表面,與患者自身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造成機體損傷[5]。雙鏈DNA抗體檢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特異性較高,但敏感性不足。
我院聯(lián)合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加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的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1q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高于雙鏈DNA抗體,使用C1q抗體聯(lián)合雙鏈DNA抗體檢測敏感性顯著增高,特異性變化不大。
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查C1q抗體和雙鏈DNA抗體對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早期檢查敏感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1] 陶鵬輝.抗Sm抗體和抗雙鏈DNA抗體聯(lián)檢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8,19(4): 94-98.
[2] 羅宇鴻,付俊,張洪海.聯(lián)合檢測血清中C1q抗體、IL-18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10(1): 4-9.
[3] 張媛,葉松.聯(lián)合檢測C1q抗體、雙鏈DNA抗體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2): 986-987.
[4] Hasan SI,Mohd Ashari NS,Mohd Daud K.High occurrence of in vitro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induced by serum fro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anti-C1q autoantibodies[J].Int J Rheum Dis,2013,16(4): 430-436.
[5] 李俊,羅嬌,徐巍,等.三種自身抗體聯(lián)合檢測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價值[J].浙江檢驗醫(yī)學,2010,8(1): 19-21.
R593.24+1
B
1671-8194(2014)18-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