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路
(鄭州鐵路局 供電處,河南鄭州450052)
(1)全并聯(lián)AT牽引網的結構
全并聯(lián)AT牽引網是在復線AT牽引網的基礎上,將上下行牽引網的接觸線T,鋼軌R和正饋線F在變電所出線處及AT所處、分區(qū)所處通過橫連線并聯(lián)起來。
(2)全并聯(lián)AT牽引網的特點
與不并聯(lián)的AT供電方式相比,全并聯(lián)AT供電方式可以減少牽引網的單位長度阻抗,降低牽引網電壓損失,增大牽引變電所的間距,減小對軍事、商業(yè)及民用的電磁和通信干擾,將AT變壓器連入接觸網時不需要設置絕緣錨段關節(jié)。
在全并聯(lián)AT供電方式下,由于在每一個AT分區(qū)所或AT所進行電氣的連接后,整個牽引網的電路拓撲結構變得極其復雜。變電所的保護配置也變得復雜。當牽引網線路發(fā)生短路或者斷路故障時,上下行線路同時跳閘,停電范圍較大,故障區(qū)段及故障地點的準確判別也較困難,不利于故障的排除和供電的及時恢復。
(3)全并聯(lián)AT供電牽引網的阻抗特性
AT供電的牽引網阻抗特性如圖1所示,呈馬鞍形,為非線性阻抗,和既有線的BT供電或直供等線性阻抗有很大區(qū)別。其中虛線部分為上下行不并聯(lián)的阻抗分布狀況,實線為上下行實現全并聯(lián)供電方式下的阻抗分布情況。
圖1 AT供電線路的阻抗特性
以實際情況畫出變電所1向變電所2越區(qū)供電的實際模型圖,越區(qū)時變電所2的213T、214T、213F、214F是分開的,圖中其他所有開關均處于合位。
圖2 全并聯(lián)越區(qū)供電模型圖
牽引變電所在保護裝置的1區(qū)設阻抗Ⅰ段和阻抗Ⅱ段,忽略了越區(qū)時末端的直供段阻抗,其保護方案如下:
(1)阻抗Ⅰ段:線路阻抗:
負荷阻抗:
(2)阻抗Ⅱ段:線路阻抗:
負荷阻抗:
式中RX為負荷阻抗;θ為線路阻抗角;nL為電流互感器變比;ny為電壓互感器變比;XX1為變電所1至分區(qū)所之間AT段的線路阻抗;XX2為分區(qū)所至AT所2之間AT段線路阻抗;XX為線路阻抗整定值;φj為負荷角。
(3)Ⅰ段時限 t=0.1 s,Ⅱ段時限 t=0.4 s。
上述整定原則考慮了越區(qū)時全段的非線性阻抗,而忽略了AT所2到變電所2之間的線性直供阻抗xz,因此在變電所1向變電所2越區(qū)時,當末端出現接地故障時,將有可能保護不到線路末端,從而出現較大的事故。開通之初,就發(fā)生過一起這樣的典型案例:其中1所向2所越區(qū)(如圖2),由于變電所增量保護因其他原因撤出,阻抗保護只有Ⅱ段阻抗在發(fā)揮著作用,該Ⅱ段阻抗保護因未考慮最后一段直供阻抗,所以在末端因施工原因導致了接地現象,而Ⅱ段又未能保護到末端,導致接觸網承力索和導線大面積燒毀的事故。
原阻抗保護原理的高次諧波抑制和2次諧波閉鎖是這樣描述的:距離保護一、二段均采用高次諧波抑制、二次諧波閉鎖,可投退。當投入高次諧波抑制時,如果電流中存在3次和5次諧波,動作范圍并不是定值整定的范圍,而是裝置根據實時的3次和5次諧波與基波電流的大小關系計算出的另外一個范圍,計算公式見式(5),此時的動作范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和實時的基波、3次諧波、5次諧波的大小關系有關。當投入2次諧波閉鎖時,如果2次諧波與基波電流的比值大于定值2次諧波閉鎖系數Kh1,則閉鎖距離保護見式(6)。
距離保護啟動后如果裝置檢測到PT斷線,則閉鎖距離保護。
圖3為距離I段保護的邏輯框圖,Ⅱ段距離保護的邏輯框圖與I段相同。圖中,ZZD1為I段整定電阻、電抗定值,ZZD1'為投入諧波抑制后,裝置本身根據公式(5)計算出的實時動作范圍。
定值調整原則:
式中Zzd為距離保護定值;Khr1為距離過流諧波加權系數,通過定值整定;I1、I3、I5為保護電流中的基波、3次諧波、5次諧波。
2次諧波閉鎖距離保護:
式中Kh為2次諧波閉鎖系數,通過定值整定;I1為保護電流中的基波;I2為保護電流中的2次諧波。
原阻抗保護邏輯框圖如圖3。
圖3 原阻抗保護邏輯圖
上述高次諧波抑制原理是采用既有線的原理,事實上我國高鐵線路,因高速動車技術中采用了先進的電子技術,已不再存在有3、5、7次諧波,所以,高次諧波抑制已不適應高鐵牽引供電的阻抗保護,有必要進行改進,可以撤出或剔除高次諧波抑制功能。
鄭西高鐵在開通運營之際,越區(qū)時分區(qū)所的保護只配置了電流速斷和過電流保護、失壓保護以及AT變壓器的一些電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Ⅰ區(qū)未設阻抗保護。這樣,在末端接地短路時,由于過電流和電流速斷的局限性,不一定能有效地保護到末端,而作為距離保護的主保護——阻抗保護是非常有必要的。
鄭西高鐵的距離保護均采用平行四邊形特性,如圖4,線路阻抗角α可以通過定值整定??紤]分區(qū)所及區(qū)間開閉所保護要求,保護配置中每一段都可以設置為正向或反向,當正向不投時默認為反向。
如果裝置的額定電流為5 A,投入平行四邊形特性時,平行四邊形與R軸、X軸負軸相交點的坐標為1 Ω;如果裝置的額定電流為1 A,投入平行四邊形特性時,平行四邊形與R軸、X軸負軸相交點的坐標為5 Ω。這樣,可有效地消除距離保護的死區(qū)。
依據前述問題距離保護可剔除高次諧波抑制、保留2次諧波閉鎖及PT斷線閉鎖,可投退。改進后的阻抗保護邏輯圖如圖5,為距離I段保護的邏輯框圖,Ⅱ段距離保護的邏輯框圖與I段相同。圖5中,ZZD1為阻抗整定值。
當投入2次諧波閉鎖時,如果2次諧波與基波電流的比值大于定值2次諧波閉鎖系數Kh,則閉鎖距離保護,公式見式(7)。
距離保護啟動后如果裝置檢測到PT斷線,則閉鎖距離保護。
2次諧波閉鎖距離保護:
式中Kh為二次諧波閉鎖系數,通過定值整定;I1、I2為保護電流中的基波、2次諧波。
圖4 距離保護阻抗特性圖
圖5 改進后的距離I段保護邏輯框圖
4.2.1 越區(qū)時變電所阻抗保護的整定原則
越區(qū)時阻抗定值的整定:因越區(qū)時,對變電所而言要整體考慮,變電所應配置兩段保護。
線路阻抗可分為AT段和直供段:具體為變電所1至分區(qū)所的越區(qū)段為AT段;分區(qū)所至AT所2的被越區(qū)段為AT段;AT所2到變電所2之間為直供段,見圖2。因此,整定原則應為:
(1)阻抗Ⅰ段:線路阻抗:
負荷阻抗:
(2)阻抗Ⅱ段:
線路阻抗:
負荷阻抗:
式中KK為可靠系數;ZJmin為最小負荷阻抗。
(3)Ⅰ段時限 t=0.1 s,Ⅱ段時限 t=0.4 s。
4.2.2 越區(qū)時分區(qū)所應設Ⅰ段阻抗保護
阻抗Ⅰ段保護定值分AT段阻抗和直供段阻抗,線路阻抗和負荷阻抗用公式表達為:
線路阻抗整定為:
負荷阻抗整定為:
整定時限 t=0.1 s。
在鄭西高鐵全并聯(lián)AT越區(qū)供電中,鑒于阻抗保護邏輯和配置方面的缺陷,曾幾度影響行車的實際情況,通過上述改進,Ⅰ、Ⅱ段阻抗保護的邏輯圖經過修改編譯重新下載到阻抗保護測控裝置中;對Ⅰ、Ⅱ段阻抗保護配置的補充,并在時限級差選擇方面做到有效配合,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運行檢驗,運行良好,有效地解決了鄭西高鐵阻抗保護以往存在的問題。
[1] 潘啟敬.牽引供電系統(tǒng)繼電保護[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3.
[2] 王永康.統(tǒng)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8.
[3] 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劉玉潔,盛彩飛,林 飛,等.高速動車組網側電流諧波特性的研究[J].電氣傳動,2010,40(1):33-37.
[5] 商道行.略論牽引動力交流傳動對電氣化鐵路供電系統(tǒng)的影響[J].鐵道機車車輛,2007,(2):65-70.
[6] 劉玉潔,林 飛,游小杰,等.CRH2型動車組諧波電流分析及仿真[J].電力電子,2009,(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