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語錄
長大,除了身體,另一個跟著變大的是自我。升遷,除了工資,另一個跟著增加的,也是自我。小時候跟誰玩都開心,長大后看誰都不順眼。
——王文華《病床上的高度都一樣》
許多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都試著使自己受歡迎起來。他們做的、說的都是讓人喜歡的,動機是好的,而且有時結果也不錯,但取悅他人容易導致平庸,讓發(fā)掘他們的伯樂失望。
——作家斯科特·博克頓
講真話現(xiàn)在成了很大的優(yōu)點,為此我感到極大的悲哀。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
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養(yǎng)心術
你原以為只要跨過這一步,生命就將有所不同,當跨過這一步,你或許就不是你,而是一個可以去冒險和犯難的人。
——謝旺霖《轉山:邊境流浪者》
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nèi)心的恐懼。
——赫爾曼·黑塞《德米安》
閱讀長篇小說就像是一次深度旅行,而短篇小說更像一扇窗戶,雖然這里視野有限,但很可能讓人過目難忘甚至深有感觸。一本短篇小說集就像作者為讀者打開的幾扇或幾十扇窗戶,如果窗子里的風景變化多端,讀者自然會看得更加興致盎然。
——比目魚
王文華
王旭明
珍妮特·溫特森
謝旺霖
有人問我:人的最大弱點是什么?我說就是享受著電腦之便利,卻瞧不起比爾·蓋茨;品嘗著“蘋果”之美味,卻挑剔說喬布斯吸毒。容得下成千上萬個平庸乏味,容不得一個半個創(chuàng)新冒尖,恨人有,笑人無。至少在這一點上,很多活著的人早就死了,而且已經(jīng)腐爛發(fā)臭。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閱讀時,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接納多重世界。書本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紛繁蕪雜,層層堆積。書本并非逃避,它們本身就是一個出口。
——珍妮特·溫特森《重量》
應試教育就是,我本來是一只蝴蝶,你把我的翅膀剪斷了,還怪我跑得沒有兔子快!
——北大教授發(fā)文稱,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試機器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勇于放棄一些東西。
獲得別人評價中的成就。若要愉悅,就無須計較身邊的人給予的態(tài)度。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xiàn)在停留的地方。
——安妮寶貝《清醒紀·簡單》
過分為己,是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虧待了一個生靈——自己。
——三毛《自己》
過了18歲,誰還會為了一朵云、一陣風、一枝玫瑰、一陣絮語而笑。
——亦舒
如果一個人早年被教成乖孩子,很老實,他其實是會有情緒的。他沒有機會跟人家“拳腳相向”,他沒有那種甩開膀子干一仗的感覺。他的憤怒從身體上表達不出來,然后全回到心里了。他就會積攢仇恨。小時候適度地像游戲一樣打打鬧鬧,其實還是必要的。
——犯罪心理學者李玫瑾
缺乏鼓勵與肯定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讓孩子內(nèi)心渴望認可卻又極度自卑,在壓抑的青春中掙扎,一旦找到一個偶像,會把自己的崇拜視為精神避難所,潛臺詞是:“這個你們總得允許吧?”聽不得任何非贊美的評論,且一觸即跳,暴躁易怒,加之生活中沒有表達自由,于是在網(wǎng)上謾罵發(fā)泄。其實,孩子們真可憐。
——黃健翔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于她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馬丁·路德·金
從小,我所認識的所謂深刻的人,都讓我感到陰森。我并不覺得這很愉快。我覺得,人生是深度和淺薄各半,你不能假裝一直都在追求深度和文明,拆穿了一些事情之后,人大部分時間做的事情跟動物的選擇是一樣的。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
我們總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前進速度有多快上,盯著時間不放。其實比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指南針,相比你人生跑得多快,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尋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戎改厢樃匾氖晴R子,你要時刻通過照鏡子,才能看到自己正在拼湊的是怎樣一幅圖畫。
——金蘭都《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分數(shù)只代表了一部分,不能代表一切。因為出考題的老師,無法像班主任或是家人一樣,對你有足夠的認識,所以,他們不知道你或許會彈奏樂器,或許很樂意幫助他人,或許很擅長帶弟弟妹妹……你可以接受自己的分數(shù),但是要記住,分數(shù)不能展現(xiàn)每個人的獨特性。
——英國貝勒福特小學在每個學生的成績單內(nèi),附上了一封校長的信
李玫瑾
金蘭都
盧思浩
路遙
當你在猶豫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很大;當你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時候,這個世界就很小。等到有一天你變成了你喜歡的自己的時候,誰還會質疑你的選擇不靠譜呢?你已經(jīng)變成更好的你了,一定會遇到更好的人的。你是誰,就會遇到誰。
——盧思浩《不靠譜和很安穩(wěn)》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路遙《人生》
當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的時候,你的所見也發(fā)生了改變。
——美國學者韋恩·戴爾
美國加州大學所屬幼兒園教室里掛著一塊書寫板,上面寫著四條箴言:一、認可孩子的感覺;二、弄清楚孩子為什么這樣;三、啟發(f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四、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我想這不僅是幼兒教師的座右銘,更應該是寫給我們這些父母的。教育孩子從無條件的接納開始,然后界定問題,解決問題,情感認同。
——辣媽教室
人越是怕丟人,就越是在乎別人的看法。越是在乎別人的看法,就越是會忽略自己的感受。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樣拼命活給別人看。最后,一步一步將真實的自我囚禁在深深的黑暗里。丟失自我,是我們找不到快樂和幸福的根源,也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
——《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