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十項全能”家長誤子女?
記者 趙維莉
家長們坐在一起,談論的無非就是孩子的成績、健康、特長諸如此類,但是細聽之下你又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之間的談話也有許多“玄妙之處”。明明是上了同一所中學,卻有人能進快班,有人只能望爾興嘆;學校組織活動時,就會出現(xiàn)許多忙碌的“志愿者”——不少家長放棄本職工作,來忙東忙西;老師有了困難,總有人在關鍵時刻“大顯身手”……這些似乎成了孩子是否能在他們的小圈子里混得開的“選填項”。難道說,要想孩子更好的成長,咱們家長非得“十項全能”?
從今年5月開始,從事物業(yè)經(jīng)理工作的張秀梅女士就頻頻請假,甚至不少同事開起她的玩笑說是她要“另謀高就”了,甚至連上司也找到她詢問情況,對此她表示自己相當無奈,只因家中有一個即將升學的初三學生?!昂⒆拥膶W習成績不上不下,報考好一點的學校不太把握,可是報有把握的又有點心不甘,所以就托人四處找門路,同時四處找提分班帶孩子去學習,希望在中考時孩子能有個好成績,或者是多條門路?!?/p>
其實像張女士這樣的“勞模家長”不在少數(shù),他們在生活中是孩子的全能保姆:多方咨詢,整理孩子所有學科各個階段的知識點,研究考試的方向、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有代表性的習題;生活中更是無微不至,把所有問題都大包大攬——在孩子拼學習分數(shù)的同時,何嘗不是在拼父母是否“十項全能”,不過很多家長也對這樣的“拼”表示樂在其中,張女士表示,至少她能利用自己的人脈為孩子請到適合的老師,爭取幫助孩子提高分數(shù),讓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更“安全”地跨過中考這道坎兒……
對于各位家長的“場外”比拼,教育專家禹春老師表示在現(xiàn)行的教育環(huán)境下,不單對孩子要求好,對家長的標準也非常高,正如網(wǎng)上流傳的一位家長創(chuàng)作的自嘲式打油詩:“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shù),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chuàng)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
但這就是好家長的標準嗎?為了孩子未來有個好前程,家長們無論主動被動都要去“拼一拼”,這樣的做法禹老師并不提倡。她指出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是值得贊賞的,但作為社會中的中堅力量,家長們都有自己的事業(yè)與工作,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反而忽略了本職工作,而這樣也會給孩子起到不好的榜樣作用。
禹春老師表示非常理解家長們,為了孩子情愿付出一切的想法,因為本身她也是一位母親,學文科的他也曾為了不讓孩子偏科,“逼”自己撿起十多年不曾打交道的數(shù)學課本,因為她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最能激發(fā)他的學習欲望和熱情,她不想因為自己知識面的缺陷,影響了對孩子的啟蒙,但也是她自己的經(jīng)驗讓自己明白,全能的家長不如有著切合孩子成長需要的教育理念的家長更適合。
“拼”父母的核心應該是比拼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學的家庭教育手段。給孩子幸福感,比教會孩子一道習題對孩子今后的發(fā)展更有益處。當家長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從而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她表示,也有家長理解“只要孩子一生幸福就可以了”,但做法往往是跟觀點分離的。例如為了成績、為了擇校而剝奪了孩子的自主選擇,不給孩子玩耍的時間。
禹老師指出,家長們在培養(yǎng)孩子時應該有自己的想法,簡單說就是希望培養(yǎng)孩子有怎樣的品格、意志,在此基礎上有計劃地教會孩子處事原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遠比幫助孩子阻擋一切困難來的更實際、更利于孩子的成長。她舉例說,比如在孩子畢業(yè)時,把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來組織聚會,反而可能培養(yǎng)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而把原本屬于他們自己動手的家庭活計“還”給他們,會啟發(fā)他們的動手欲望,讓他們更貼近生活,培養(yǎng)他們自力更生的能力?!拔覀儾⒉荒芘阒⒆右惠呑樱膊荒芤詯鄣拿x為孩子設計未來,畢竟他們未來要遇到些許苦難,我們也無法提前預知,所以不妨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在摸索中前進,也許一兩次的失誤,反而會更加磨練他們的意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