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如何引誘強大的猛獸落入陷阱?獵人自有辦法——讓它嘗到甜頭!在通往陷阱的路上,放些美食,猛獸一路走一路吃,一路歡欣不自醒,不知不覺,就陷了進去。
小時候看到的陷阱讓我印象深刻:乍一看,和其他路徑?jīng)]什么兩樣,細一瞧,就會發(fā)現(xiàn),那里是捷徑,又像是坦途,無障無礙。多年后,我得出一個結(jié)論:明坑好躲,陷阱難防。
前不久,聽了一場經(jīng)濟講座,第一次知道“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概念。據(jù)說,這也是懸在高速發(fā)展了三十多年的中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世界銀行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定義是,中等收入經(jīng)濟體邁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后,仿佛落入“陷阱”一樣,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不能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經(jīng)濟發(fā)展受阻,停滯不前。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標準,人均國民收入達到3000美元就算是中等收入國家,人均1萬美元則是富裕國家。2010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4400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等收入國家。那么,我們會不會落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能不能破解經(jīng)濟停滯不前的“魔咒”呢?
這成了擺在當代中國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與教《西方經(jīng)濟學》課程的同事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他沒有給我講高深的經(jīng)濟學原理,只是饒有興趣地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五金店里來了一位聾啞人,他想買釘子,于是給店老板做手勢,左手為釘,右手為錘,做敲打狀。老板問:“你要錘子?”聾啞人搖頭。老板說:“噢,你要釘子?”聾啞人點頭。成交。過一會兒店里又來了一個盲人,他想買一把剪刀。
同事停頓了一下,問:“你說,他會怎么做?”
我說:“他肯定是伸手用食指和中指做剪東西的動作?!?/p>
同事哈哈一笑,說:“錯。盲人會直接告訴店老板:‘我要買把剪刀。他只是目盲,但并不影響他開口說話,對吧?”
我苦笑一聲:“呵呵,真沒料到會是這樣。”
同事說:“你也不要氣餒,很多人的答案都和你一樣,這是慣性思維的作用?;氐侥愕哪莻€問題上來,中國如何破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我認為,首先要打破慣性思維。不能依賴過去粗放型、高消耗、高污染的發(fā)展模式,換一個方式,換一種思維,才能有美好的未來。推開另一扇門,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別有洞天。大到國家,小至個人,莫不如此?!?/p>
詩人說:“功夫在詩外?!逼平狻爸械仁杖雵蚁葳濉保梢蕴鼋?jīng)濟范圍看經(jīng)濟,使用“新思維”這一利器。這讓我想起平時與小朋友玩的手指游戲。我舉起食指問:“這是幾?”小朋友說:“1?!必Q起食指和中指問:“這是幾呢?”小朋友說:“2?!必Q起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做OK狀,問:“1加1等于幾?”小朋友脫口而出:“3?!?/p>
一條路,走順了,哪兒會去關注腳下的陷阱呢?一個人,安逸了,哪有心思去拼搏,圖奮進呢?世間陷阱處處有,有他人挖掘的,也有自己不知不覺中安設的,讓人防不勝防。不思考,不觀察,貪圖安逸,沉迷安樂,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重復過去,重復自己,不思進取,都是自己給自己預設的陷阱。
不看腳下別人挖的陷阱,也不聞不問不管不顧地以安逸的方式在內(nèi)心自設陷阱,如此一來,不栽倒、不倒霉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