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爾雅》在我國辭書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雖然《爾雅》存在詞目歸類不科學、釋義過于簡單籠統(tǒng)等問題,但它首創(chuàng)的按意義編排的體例和多種多樣的釋義方法,對后代辭書的發(fā)展有重大的影響。通過對《爾雅》釋義方法中義訓和聲訓的簡要分析和歸納,總結出《爾雅》在中國辭典學發(fā)展中的開創(chuàng)性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爾雅》;釋義方法;地位價值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tǒng)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爾雅》始于戰(zhàn)國末期,終于西漢末年,由諸儒廣泛搜求、綴輯群書傳注,遞相增益而成。[1]首創(chuàng)了按照義類編排詞匯的方式,根據義類分成十九類,其分類大體可取,但其中不乏雜亂之處?!稜栄拧肥牌坝嫸Ь虐偈皇?,其歸類不甚精密。釋畜無采屬,牛屬有犢,羊屬無羔,密兒、系英二見,鵝鵝兩見,倉庚三見,論者謂后人之所補,故稍覺揉雜。實則古人之心思,必不能如今人之細,泥古者事事尊崇古人,此中國學術所以不進步”。[2]濮之珍先生也認為,由于《爾雅》非成于一人一時,其中體例不密之處多有所見,我們不應回避。
關于《爾雅》釋詞體例,胡樸安在《中國訓詁學史》中認為:“其釋詁、釋言、釋訓三篇,大概以今語釋古語,以通語釋方言,以一條之訓詁言,謂之轉注,以一字之訓詁言,則又有假借存焉。”“釋訓以下諸篇,名物之釋,以俗名釋雅名,歷有聲韻之關系。”王國維《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一書,對于《爾雅》釋名之體例,分析頗詳,王氏分為“雅與雅同名而異實”、“俗與俗異名而同實”等十二例釋名體例。清代陳玉樹有《爾雅釋例》五卷,共計四十五例,極為周密。胡樸安根據陳氏體例把《爾雅》釋詞體例概括為八:①文同訓異,②文異訓同,③訓同義異,④訓異義同,⑤相反為訓,⑥同字為訓,⑦同聲為訓,⑧展轉相訓。以上這些對《爾雅》體例研究都很細密,對研究《爾雅》者不乏裨益。本文對《爾雅》的義訓和聲訓進行簡單地分析。
古代的訓詁方法分為三大類,一曰義訓,二曰形訓,三曰聲訓?!稜栄拧妨x訓,音訓兩種方法兼用,以義訓為主。
一、《爾雅》義訓用例分析
綜合歸納古今學者探討《爾雅》訓詁方法的研究成果,《爾雅》義訓的訓詁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同義相訓。即用同義詞對釋。這是《爾雅》釋詞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同義相訓又可分為幾種:
1、通訓。通訓是用一個洞去解釋由若干個詞組成的一組詞。它又分兩種情況,第一是用一詞解釋一組具有同一意義的若干個詞,如:
《釋詁》:“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p>
《釋言》:“作、造,為也?!?/p>
第二種情況是“一訓兼兩義”,即用一詞為訓,這個詞必須是個多義詞。取其中一義訓釋一組詞中的一部分,再取義訓釋這組詞中其余部分,如:
《釋詁》:“育、孟、耆、艾、正、伯,長也?!?/p>
“長”兼釋兩義,郭璞說:“正、伯皆官長?!庇嘟浴澳觊L”。又如:
《釋詁》:“臺、聯、賚、畀、卜、陽,予也。”
郭璞注曰:“賚、卜、畀皆賜與也。”臺,聯、陽皆“自謂之稱”,即“我”之義。“予”亦兼釋兩義。
2、直訓。直訓扔是直言為訓,用一個詞直接解釋某一個詞,如:
《釋天》:“穹蒼,蒼天也,”“壽星,角亢也?!?/p>
《釋木》:“杜,甘棠?!薄皺f,河柳;旄,澤柳;楊,蒲柳。”
3、互訓。即兩個詞相互訓釋,如:
《釋詁》:“多,眾也?!薄氨?,多也?!庇帧扒?,勞也?!薄皠冢谝?。”
《釋宮》:“宮謂之室,室謂之宮。”
4、遞訓。先以b詞訓。詞,再以c詞訓b詞,遞相而下叫遞訓,如:
《釋言》:“煽,熾也;熾,盛也?!?/p>
《釋魚》:“蠑螈,蜥蜴,蜥蜴,蝘蜒;蝘蜒,守宮也?!?/p>
(二)反義為訓。即以一個詞的反義詞來解釋這個詞,說明這個詞與本義的相反用法,如:
《釋詁》:“徂,存也?!庇帧皝y,治也。”“故,今也?!薄瓣?,曏也。”
“故”與“古”音同義通,故與“今”為反義。郭璞注曰:“今亦為故,故亦為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贬蓿鳌巴苯猓@里訓“存”也是兩義背訓,所以郭璞注曰:“以徂為存,猶以亂為治,以曩為曏,以故為今,此皆訓詁義有反復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三)比類連訓。它是將某些類似或相關的事物以及動作之類的名稱,由此及彼地次第分訓或加以對比說明的一種訓詁方式,如:
《釋地》:“邑外謂之郊,郊外請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
二、《爾雅》聲訓用例分析
《爾雅》的聲訓不能說是獨立的訓釋方法,但在意義相通的基礎上也注意到了聲、韻相諧,是很重要的訓詁方法。王念孫《廣雅疏證·敘》云:“竊以訓詁之旨,本于聲音。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雖或類聚群分實亦同條共貫。譬如振裘必提其領,舉網必挈其綱……今則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倍斡癫谩稄V雅疏證·敘》也說:“小學有形的音有義,三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三。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六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五?!瓚炎媸夏芤匀呋デ螅粤呋デ?,尤能以古音得經義,蓋天下一人而已?!闭绿住秶收摵狻ばW略說》去:“夫治小學者,在于比次聲音,推跡故訓,以得語言之本。”并進一步以“音義相讎,謂之變易;義自音衍,謂之孳乳?!睘闂l例,著《文始》一書,運用聲轉的條例歸納同源字,是對“因聲求義”方法更為系統(tǒng)的應用。黃季剛在《文字聲韻訓詁筆記》中進一步指出:“完全之訓詁,必聲與義皆相應?!边@都說明了“因聲求義”方法的重要性。
《爾雅》全書同義詞排長串的現象很突出,同義往往聲或韻相通,因而同一條目中往往就有不少聲轉在內,即以前引“弘,大也”條為例,蒸部同韻的有:弘、宏、洪、穹、魚、鐸、陰、東;宵部相轉的有:溥、夏、幠、訏、宇、甫、奕、碩、路、蓆、壯、將、厖、冢、業(yè)、濯、文、元、月;質部相轉的有:廓、介、嘏、假、京、景、簡;日喻旁紐的有:戎、壬、淫?!稜栄拧返穆曈柌⒉幌抻诒会屧~及說解詞聲和韻的直接聯系。
(一)被釋詞之間在聲、韻上聯系,因而被釋詞之間事實上聲通同訓。例:
怡、懌、悅、愉、豫,樂也。(《釋詁》)
(二)被釋詞和說解詞之間聲、韻上有直接聯系。例:
寧,靜也。(《釋詁(上)》)
割,裂也。(《釋言》)
接,捷也。(《釋詁(下)》)
(三)在確定義界等的訓釋中,間或也雜以聲、韻上有密切聯系的詞。例:
大瑟謂之灑。(《釋樂》)
(四)同音為訓。用以被釋詞的音完全相同的一個詞作訓釋的一種方法,如:
《釋詁》:“敘,緒也?!薄皶x,進也?!?/p>
(五)雙聲疊韻為訓。用與被釋詞的聲母相同的一個詞作訓釋的叫雙聲為訓,用與被釋詞的韻母相同的一個詞作訓釋的叫疊韻為訓,如:
《釋詁》:“丁,當也?!薄板?,迎也?!?/p>
《釋詁》:“茲,此也。”“登,成也?!?/p>
(六)合音為訓。即合兩個字的聲音解釋一個詞,如:
《釋器》:“不律謂之筆?!?/p>
郝懿行注此條時說:“不律者,蓋筆之合聲,郭云:‘蜀人呼筆為不律,’可知此方俗語言輕重,其義即存乎聲也。”所謂“輕重”,即指語言有緩急,一個詞由子急讀和慢讀的關系,‘往往會有單音和雙音的區(qū)別,用顧炎武在《音論》中引鄭樵的話,叫做“慢聲為二,急聲為一”,以“不律”詮釋“筆”則又是以慢聲訓急聲。這類例子在《爾雅》中尚多,如:
《釋天》:“扶搖謂之飆?!?/p>
《釋草》:“茨,蒺藜也?!?/p>
三、《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價值
對于《爾雅》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歷代評價不一。有的持肯定態(tài)度,有人認為《爾雅》只不過是一堆訓詁材料?!稜栄拧愤€不能成為一部系統(tǒng)的訓詁學著作。這種觀點遭到了一些反對意見。如濮之珍先生認為:《爾雅》是中國訓詁學的第一部,是漢語訓詁學由萌芽到建立的標志。這表現在,《爾雅》對古代漢語首次加以類聚群分,給古代漢語詞匯研究勾畫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雖然開始為解經服務,而事實上發(fā)展為研究古代漢語詞匯的初具規(guī)模之作。其次,《爾雅》還區(qū)分了基本詞和一般詞,這在詞匯研究上都是首創(chuàng)性的。同時《爾雅》首創(chuàng)分類法,把所收字分為常用詞、專門詞兩大類,對后世辭書的編輯也有很大啟發(fā)作用。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在《爾雅》中已開始了以雅言釋方言,開創(chuàng)了揚雄《方言》研究的先聲。作為第一部訓詁學著作,《爾雅》采用了“釋雅以俗,釋古以今”的訓詁方式,真正起到了訓詁的作用,借助《爾雅》使我們能讀懂許多古籍,對古籍整理、歷史、地理研究都大有裨益。
當然,《爾雅》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一)當解釋的字是一個多義詞的時候,用的是哪一種意義不明確;(二)簡單地匯集故訓,容易令人誤會,以為擺在一起的都是同義詞,可以互相轉注;(三)有時候,解釋的字和被解釋的字根本不是同義詞,它們之間只有某種意義上的聯系,甚至是很勉強的牽合?!盵3]以上三種缺點都是體例造成的,所以濮之珍先生說:“《爾雅》體例不一是主要缺點之一”。盡管如此,《爾雅》在訓詁學上開創(chuàng)性的地位仍不容忽視。
注釋:
[1]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19頁.
[2]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9年第68頁.
[3]王力.中國語言學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3頁.
參考文獻:
[1] 陸宗達.訓沽簡論[M].北京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2]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M].商務印書館,1939年第1版.
[3] 王寧.訓沽學原理[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第2版.
[4] 徐朝華.爾雅今注[M].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
作者簡介:張蕾(1989-),女,漢,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