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了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對農村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診治中的作用及意義。方法介紹通過從心理、飲食、生活、服藥與疾病的知識等方面,對86例住院農村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的健康教育方法。結果提高了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了患者高血壓病的控制率,減少了高血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論高血壓患者的不同的健康教育對農村老年患者的預后有非常重要,可顯著提高高血壓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健康生活方式的而形成率和治療依從率。
關鍵詞:農村老年性高血壓;健康指導
老年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其自身特點,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血壓,本病病程多漫長,病情進展緩慢。>60歲的老年患者已達到50%的發(fā)病率,由于老年人對逐漸升高的血壓多具有較高的耐受性,其臨床癥狀多不明顯,易造成病情的延誤,同時本病又具有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多種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病死率極高,此加強老年 高血壓 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1]。為此,我們對2009年1月~2013年1月的160例住院患者進行了統計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3年1月對160例住院農村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不同的健康宣教,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壓防治指南的標準,患病年限1~10年,出院后2年內進行電話隨訪,記錄用藥情況,以及血壓的監(jiān)測情況。以上的患者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齡60~74.3歲(平均65.8歲)。高血壓Ⅱ級63例,高血壓Ⅲ級97例;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79例,對照組81例,兩組的性別、年齡、血壓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根據患者的性別、文化程度、身心健康狀況、家族史、既往史與家庭狀況、患者及家屬對高血壓的認識、防治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評估,然后有著對性的進行健康指導,觀察組采取入院時宣教、每天查房宣教、出院時宣教、出院后電話隨訪;對照組采取入院時宣教、責任護士專題宣教、出院時宣教;以提高診療的依從性。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農村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的問題
2.1認識限制,醫(yī)藥衛(wèi)生知識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差 由于農村老年患者知識水平大多數為文盲或半文盲程度,再加上經濟條件限制,農村高血壓患者很少受到長期干預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②用藥不規(guī)則,存在不愿意服藥,不難受不服藥,不按醫(yī)囑服藥。有些患者不能堅持服藥,有時服藥,有時又不服,導致血壓不穩(wěn)定,造成心、腦、腎等重要臟器長期受損;③血壓一正常,即停藥,這種不正確的服藥方法,導致了血壓出現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穩(wěn)定情況;④\"盲目治療\"。由于老年人記憶力的減退,不能按時、按量服藥,3次/d服藥理解為早中晚3次服藥,早晨7∶00~8∶00服藥的很少,造成血壓控制不理想,有的患者長時間一味服藥而不定期到醫(yī)院檢查;⑤單純依賴降壓藥,不做綜合性治療。⑥盲目長期服用一種降壓藥如降壓0號,將服藥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不講究實效。⑦不求醫(yī),自行購藥治療,帶有一定的危險性。⑧自認為血壓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療。
2.2 生活習慣因素 高血壓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治療上也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在治療過程中,農村患者大多不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不清淡、食鹽過量,存在不減輕體重、戒煙等[2]。
2.3家庭和社會因素 近10年,由于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成農村的普遍現象,存在精神和體力的雙重壓力;大多數還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普遍從事農業(yè)生產勞動。另外還擔負著撫養(yǎng)教育孫輩的重任,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精神缺少慰藉這很容易使他們感到孤獨,產生抑郁和焦慮,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率和血壓的不穩(wěn)定性。
3健康教育的對策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農村居民生活方式正在發(fā)生變化,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危害廣大農村居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農村居民衛(wèi)生知識的相對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識的缺乏,使農村高血壓防治更為艱巨和復雜。本統計表明,>60歲的老年患者已達到50%的發(fā)病率,血壓控制率僅為9.86%,切實做好農村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真正認識高血壓病的危害,堅持治療、運動、控制血壓穩(wěn)定的必要性。
3.1加強高血壓防治知識的知曉率、提高治療依從率 農村由于醫(yī)藥衛(wèi)生知識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差,再加上經濟落后,絕大多數患者就診前不知道自己血壓很高,出院后不能自我監(jiān)測血壓,一些患者患者自行停藥情況比較普遍,一些患者血壓降至正常后因擔心繼續(xù)服藥會致血壓過低而自行停藥,對這些患者應加強宣教,使其認識到長期堅持降壓治療的重要性。
3.2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 不良的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因此必需告知戒煙、限酒,減少食鹽的攝入(≤6 g/d)的必要性,增加富含維生素與纖維素食物的攝入。同時提倡血壓穩(wěn)定后進行規(guī)律的有氧運動,可以從10~15 min開始,逐步延長快走30~40 min/d,3~5 d/w,最好天天散步,做到勞逸結合。
3.3加強心理安慰,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大多數老年患者患病后出現焦慮不安,怕花子女的錢,不主動就醫(yī),得了病產生焦慮不安, 抑郁和焦慮與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是獨立危險因素和預測因子焦慮障礙更易不忽視,焦慮障礙又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血壓不宜控制,二者成線性關系。應采取心理疏導,松弛訓練,行為矯正等方法,正確認識疾病,主動配合治療,要使患者明確高血壓雖是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但并非難治之癥,合理的治療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以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3.4護士要做好評估,做好血壓的正確監(jiān)測,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 臨床資料表明了DBP過低的不良后果,尤其對于老年人群更為明顯,血壓降低多少,應根據不同人群特點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測血壓是護理中最重要的檢查手段,臨床血壓測量的金標準是利用汞式血壓計聽診柯氏,但老年高血壓患者,脈壓增大,柯氏音在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聽不到,當袖帶繼續(xù)放氣時又出現,這種現象稱為\"聽診無音間隙\",可以用充氣前使手臂上舉過頭30 s,隨后復位測量的方法消除。老年人更易出現白大衣高血壓、假性高血壓、單純收縮壓增高,血壓測量應采取坐位,每次測量2次以上并取平均值。
3.5指導合理用藥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于保持持續(xù)達標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因人而異,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反復解釋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由于老年人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傳統的3次/d給藥不合理,而晚間尤其睡前服藥更危險。我國臨床觀察,每日清晨1次給藥和3次/d給藥2種降壓效果一致,這樣會使日間血壓控制平穩(wěn),夜間不至于太低,誘發(fā)腦梗塞,簡化服藥次數,可以避免漏服,便于患者堅持長期治療,提高治療依從率。
3.6應用中醫(yī)藥非藥物療法 高血壓病屬中醫(yī)\"頭痛\"、\"眩暈\"范圍,原因是由于七情、虛損、飲食失調等因素,使人體陰陽平衡失調而發(fā)病。要為患者介紹一些簡單的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知識,如自我按摩三陰交、按足心涌泉穴,叩齒、手指梳頭、搓手心、睡前足浴等。
4結果
觀察組采取入院時宣教、每天查房宣教、出院時宣教、出院后電話隨訪的患者服藥依從性為65%,血壓達標率55%,定期檢測率40%;對照組采取入院時宣教、責任護士專題宣教、出院時宣教的患者服藥依從性為25%,血壓達標率21%,定期檢測率11%;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有顯著的差異。
5討論
近10年,我國農村高血壓治療率總體呈增長趨勢,隨著社會的轉型,人口老年化的加劇,人們生活水平及行為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但農村治療率仍處于很低的水平,農村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不愿意服藥,不難受不服藥,不按醫(yī)囑服藥,只是有癥狀時才服藥,癥狀消失便停藥。高血壓已經成為中國亟待解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中國農村高血壓并發(fā)癥嚴重,致殘率、致殘率高,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均低。健康教育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接受干預的自覺性,對老年人的宣教應貫穿于治療的全過程,提高高血壓的治療及管理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可顯著提高高血壓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健康生活方式的而形成率和治療依從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3]。
參考文獻:
[1]叢麗文,孫立濱.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相關問題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8,(24).
[2]韓巧俊,時娟萍,蘇靜.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整體護理體會[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1,(03).
[3]朱艷霞,豐慧艷,蔡芙霞.整體護理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