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甲狀腺切除術對甲狀腺良性疾病治療的臨床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的防治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觀察組給予甲狀腺全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1年內復發(fā)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后1年內病情復發(fā)的比較χ2=12.9305(P=0.0003);術后并發(fā)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比較χ2=0.0000(P=1.0000);喉返神經損傷比較χ2=0.0819(P=0.7748)。結論 精細化的甲狀腺全切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良性疾病;臨床效果;并發(fā)癥
甲狀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疾病,對于甲狀腺疾病的治療通常采用外科手術方法。有研究表明[1]甲狀腺腫瘤的腫瘤細胞癌變部位具有多中心性,采用甲狀腺部分切除或是次全切除并不能將病變組織完全清除,導致疾病的復發(fā)率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甲狀腺全切除術能有效的將病變的組織徹底的清除,降低了患者再次手術的幾率。我院為總結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對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經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進行了甲狀腺全切除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性7例,女性28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49.8±3.6)歲,其中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24例,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失調并伴突眼4例,甲狀腺亢進合并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7例;觀察組男性8例,女性27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47.6±2.9)歲,其中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28例,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失調并伴突眼2例,甲狀腺亢進合并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5例。
1.2方法對照組給予甲狀腺次切除術:患者取仰臥位,行全麻,將肩部抬高,取胸骨上窩2~3cm皮紋處行一長為6~8cm的切口,將皮下組織逐層切開,使用絲線對皮瓣進行牽拉,用電刀將頸白線切開,一直到甲狀腺內外被膜間。將雙側頸前肌群與甲狀腺外科被膜間腺鈍性分離,利用甲狀腺拉鉤將舌下肌群拉開,暴露腺葉。對腺上的動靜脈進行處理后,游離甲狀腺,對其進行分離、切斷、最后結扎甲狀腺中下靜脈與下動靜脈,結扎時注意切勿對周圍神經組織造成損傷。甲狀腺充分游離后,使用楔形將大部分的甲狀腺前側腺體切除,將背側的甲狀腺包膜及腺體組織保留。
觀察組給予甲狀腺全切除術:手術方法同對照組,其中切除甲狀腺側葉時完整切除即可。
1.3 并發(fā)癥的判定
1.3.1甲狀旁腺功能低下[2]患者術后行血漿檢查,若未檢測到甲狀腺素,同時需長期口服鈣劑與維生素D,則判定為甲狀旁腺功能永久性低下;若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血漿中檢測到甲狀腺素,且口服鈣劑與維生素D的時間小于1年,則為甲狀旁腺功能暫時性低下。
1.3.2喉返神經受損患者術后檢查聲音是否出現(xiàn)嘶啞、改變、呼吸困難等癥狀,若以上癥狀持續(xù)3個月以上則為喉返神經永久性受損;若小于3個月則為喉返神經暫時性受損。
1.3.3術后復發(fā)[3]①患者術后行影像學檢查提示甲狀腺腫塊;②患者術后甲出現(xiàn)狀腺功能低下:告知患者停止使用甲狀腺素,2w后對其進行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血清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檢查,若水平低于正常值則為復發(fā);行促甲狀腺激素檢查,若水平高于正常值則為復發(fā)。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對比行甲狀腺次切除術的患者中出現(xiàn)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2例,喉返神經損傷的3例,經隨訪1年后CT檢查提示,6例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低下,4例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腫塊,考慮復發(fā),擬行二次手術;行甲狀腺全切除術的患者中出現(xiàn)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2例,喉返神經損傷的2例,經隨訪1年后CT檢查提示,2例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低下,1例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腫塊,考慮復發(fā),擬行二次手術。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比較,見表1。
3結論
臨床上認為甲狀腺全切術對甲狀旁腺功能機喉返神經會造成一定的損傷,部分臨床醫(yī)師主張行部分切除,以此保留甲狀腺的功能。但行甲狀腺部分切除容易殘留病變的組織,或是微小的結節(jié),造成術后復發(fā)。經國內研究報道甲狀腺結節(jié)術后復發(fā)比例在10%~30%[4]。增加了患者再次手術的痛苦。
針對甲狀腺切除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原因在于,執(zhí)刀醫(yī)師對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甲狀腺及甲狀旁腺之間的解剖關系精通度欠缺。手術過程中應盡量遠離甲狀軟骨,同時盡量靠近甲狀腺進行上級分離并結扎上動脈,從而避免對喉上神經造成損傷[5]。行甲狀腺全切術時,通過常規(guī)的喉返神經顯露,就能有效的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手術過程中注意操作的輕柔,并對出血點進行準確的結扎。由于甲狀旁腺處于甲狀腺葉后方與氣管筋膜之間,再加上甲狀旁腺包膜與甲狀腺包膜是分離的,所以手術過程中注意甲狀腺后背膜的保留,可有效的避免甲狀旁腺的損傷。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經對其病情進行仔細分析,并對手術指針進行嚴格把控后行手術治療。采用甲狀腺全切治療相比次全切治療一年內的復發(fā)率較低,且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也顯著降低。綜上所述,精細化的甲狀腺全切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療效顯著,同時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曲路,王曉杰.無張力被膜解剖法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2,52(38):52-53.
[2]孫圣榮,許志亮.甲狀腺癌甲狀腺全切除術的適應證[J].臨床外科雜志,2012,20(7):457-458.
[3]吳驥,管小青,吳建強等.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安全性探討(附72例報道)[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5):541-544.
[4]張華,王明華,王耕,等.甲狀腺全切除術中間入路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10):1081-1084.
[5]李晶.甲狀腺全切除術與次全切除術在雙側甲狀腺多發(fā)結節(jié)治療中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3):298-300.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