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神經(jīng)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總結相應的預防措施。方法對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500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500例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24例,其中<15歲1例,16~60歲17例,>60歲6例,男15例,女9例,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手術部位、引流時間、手術時間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的24例患者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多殺巴斯德菌1株,鶉雞腸球菌1株,魯氏不動桿菌2,屎腸球菌2,銅綠假單胞菌2,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亞種2,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5,氏不動桿菌6株。結論手術部位、引流時間、手術時間與神經(jīng)外科術后顱內感染密切相關。
關鍵詞:顱內感染;神經(jīng)外科手術;相關因素
神經(jīng)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是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影響了患者的預后,預防術后顱內感染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因此,了解神經(jīng)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對預防術后顱內感染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收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500例,其中男310例,女190例,年齡3歲~82歲。
1.2方法對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500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2結果
本組500例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24例,其中<15歲1例,16~60歲17例,>60歲6例,男15例,女9例,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手術部位、引流時間、手術時間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情況對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的24例患者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多殺巴斯德菌1株,鶉雞腸球菌1株,魯氏不動桿菌2,屎腸球菌2,銅綠假單胞菌2,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亞種2,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5,氏不動桿菌6株。
3討論
神經(jīng)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治療困難,病死率高達27.4%~39.2%[1],是一種嚴重的醫(yī)院感染,故預防顱內感染顯得尤為重要。近年多家報道了對顱內感染危險因素的分析[2]。我院對500例開顱手術病例回顧性分析,其中顱內感染病例24例,感染率4.8%,與報道基本一致[3]。本研究對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統(tǒng)計分析,提出預防措施,盡可能降低顱內感染的發(fā)生率。顱內手術一般手術視野小而深,操作時間長,加上術者無菌操作觀念較淡薄,導致無菌狀態(tài)被破壞;此外室內環(huán)境、常規(guī)器械積灰造成手術野的污染,手術顯微鏡的積灰和操作的不規(guī)范,腦組織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都增加感染概率。為減少術野細菌種植,關顱前常規(guī)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
本組500例神經(jīng)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24例,其中<15歲1例,16~60歲17例,>60歲6例,男15例,女9例,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手術部位、引流時間、手術時間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的24例患者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多殺巴斯德菌1株,鶉雞腸球菌1株,魯氏不動桿菌2,屎腸球菌2,銅綠假單胞菌2,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亞種2,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5,氏不動桿菌6株。
參考文獻:
[1]尚愛加,程東源,周定標.清潔開顱手術后顱內感染的治療[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2):84-86.
[2]Reichert M C,Medeirors EA,F(xiàn)erraz FA.H os pit a-l acquired men ingit is in pat ien t s undergoin g craniot om y:incidence,evolution,an d ri sk fact ors[J].Am J Inf ect Cont rol,2002,30(3):158-164.
[3]趙新亮,申長虹,甄自剛.神經(jīng)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3):277-280.
編輯/蘇小梅